?在“黃山四絕”中,奇松占據了第一位。凡到過黃山的人,無不為那里的奇松景觀而叫絕。 過“慈光閣”沿登山小道攀行九公里至玉屏樓前,一棵傲然挺立的古松長在石壁間,它向右側伸展著枝臂,好像熱情的主人迎接來自遠方的賓客,人們稱它為“迎客松”。迎客松位居黃山“十大名松”之首,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一棵知名度極高的松樹,無論是在人民大會堂的重要場所,還是在普通農家小院的照壁上,我們總能見到它的影子,領略到它的風采。許多人都知道“迎客松”的名字。她雍容端莊,儀態萬方,讓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迎客松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黃山人的化身和驕傲。它不但是黃山之魂,還是國之瑰寶。據報載,許多年來,它曾受過周恩來、朱镕基等幾任總理的密切關注。試想,世界上有哪一棵松樹獨享此殊榮呢。玉屏樓的對面,有幾顆穩健、挺拔的古松,它們猶如笑臉可掬的主人陪伴著客人,人們稱它們為“陪客松”。離開玉屏樓去蓮花峰的路上,有一棵向左邊伸出長枝的古松,它似乎在向離去的客人招手致意,人們稱它為“送客松”。 在黃山十大名松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團結松”。 “團結松”位于北海前往西海的山道邊。五六根枝條從近根的地方生出來,密切地偎傍著向上生長,到了高處才向四面分散,長出松針來。因此這一束樹枝就變成了樹干,形似希臘殿堂的一種柱子,又如兄弟五人相互擁抱。“團結松”樹齡三百多年,高17.4米,干圍2.07米,冠幅直徑約13米。它鐵根盤結,側干眾多,團團簇簇,圍抱生長,干枝相抱,形若簇簇綠團繡球,當地人稱之為“多子多孫松”。后來國家實行計劃生育國策,才把此松更名為“團結松”,喻意為民族團結。據說,團結松的名字還是胡志明給起的呢。導游介紹,2001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來到黃山,在團結松前,被這棵象征著56個民族大團結的黃山松深深打動,他親自帶領大家唱起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歌曲。 “團結松”的東面有一棵“破石松”,它生長于“仙人曬靴”的對面山道旁巨石的縫隙之中,不知過了多少年,它的胸徑已達37厘米,細細的巖縫早已不足以支撐松樹的生長,其松根慢慢地把這塊巨石崩裂,將整塊巖石劈成三塊,觀之令人振奮。破石松樹高6.4米,冠幅7.5米×5米。? 在黃山始信峰的一處絕壁上,生長著一株“探海松”,它根扎懸崖,一側枝傾伸前方,當黃山云海密布時,它向前伸出的小枝猶如蒼龍探海取物,故名探海松。距探海松不遠處,有一奇松,它主干挺直,頂如傘狀,側干倒彎拱起,猶如古時軍中之轅門,又如一架豎起的大琴,當地人稱它為“豎琴松”。“探海松”與“豎琴松”均屬黃山十大名松之列。 在十大名松中,“連理松”最為奇特,它一本兩干,并蒂并肩,如情侶相依相愛,相傳是唐明皇與楊貴妃死后所化,因白居易有“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之句,故將此松命名為“連理松”。許多游人競相在連理松旁合影留念。連理松西南五米處有一株松樹,亦是一干兩枝,只是樹型奇小,一干粗,一干細。導游介紹,大的連理松代表的合法夫妻樹,小的連理松代表的是不正當男女關系,引得游人哄堂大笑。黃山奇松中,有名的如“龍爪松”、“夢筆生花松”、“黑虎松”等,皆是匆匆一見,多少留下點印象。無名的松樹卻是比比皆是,給人的印象不深。 在諸多的黃山松中,真正令人難忘的是它的品格。幾乎所有的黃山松都生長在海拔一千米以上,它們或生長于斷壁之間,或生存于巖縫之中,身下幾乎沒有土,更不會有太多的水。夏天,它們頭頂的是烈日,冬天,它們背負的是嚴寒。在這么惡劣的條件下,它們依然長得那么蒼翠,那么艱勁,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議。身處海拔這么高,幾乎每天都要面臨凜冽的山風。那風兒從山頂不停地向下勁吹,黃山松為了生存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樹形,有的變得形狀如旗,有的長成傘形。在水分和養料都十分稀缺的地方,黃山松不得不將根系長得盤根錯節,密如蛛網,把企圖溜走的雨水攔住;它們要盡力將樹干長得矮小一些,將葉子變得細短一些,并且還要在葉面上增加一層厚厚的蠟質,以減少水分的蒸發。黃山松經過長年累月的拼搏,終于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了,它們在樹形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在黃山,千奇百怪的松樹多得數不清,它們在懸崖峭壁的襯托下,猶如一件件碩大的盆景,真是令人流連忘返,贊嘆不已!我贊賞黃山松的美,更敬佩黃山松吃苦耐勞的精神。 ?寫于2004年9月20日星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