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干家務的家庭教育成因,我們孩子做家務的意義在哪里前面幾點。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1. 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2.有利于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好品德 3.有利于鍛練孩子的意志和毅力 4.有利于孩子養成勤勞的品質。 5.有利于孩子掌握勞動的技能。 6.有利于增強孩子的智力。 7.有利于增強孩子的體質 8.有利于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9.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審美情操。 10.有利于調節家庭氣氛,和諧家庭關系。 如果說孩子分擔家務之后,他親身體驗到家務勞動的繁雜,才會體會到父母終日辛苦操勞的不易,才會真的感受和珍惜父母平日盡量不讓孩子做家務的良苦愛心。 同時,父母和孩子共同做家務也會給家庭帶來一種融洽、和諧、歡樂的氣氛。 11.可以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研究表明, 當人在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時,腦子里的氧氣最充分,就是說它完 全得到休息了。成人一次注意力只能集中五十分鐘,因此,不能讓大腦連續學習幾個小時,這樣,效率就會降低。 因為大腦會疲勞,還會造成神經衰弱,而人在勞動和運動時候 思維部分是休息的,它不會長時間在用大腦。 當你長時間在思考問題,長期間在用大腦的時候,大腦就會疲勞,所以我們學校上課的時間大部分都規定的是四十分鐘,就開始下課休息十分鐘。而勞動或鍛煉是十五分鐘,每天累積勞動和運動量至少一個小時。 小學是四十分鐘,大學五十分鐘,根據年齡來定的。 因為大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五十分鐘之內,越小,注意力最短。 在這個有效的時間里面,孩子學習的效率是非常高的,超過這個時間,效率降低。 十二,可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直接作用于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為什么這么說呢?當我們的孩子在勞動中肯定會碰到很多困難,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這時就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尋找方法,去求助。這樣可以提高孩子數學、物理的學習能力,和語言邏輯能力。做一樣菜,有的孩子不會放油,怕油濺到自己,怎么放油呢?第一步先把鍋燒干了,或者用抹布擦干凈。鍋里不能有水,否則一放油進去就是炸 這一講孩子就會了。做菜時先放什么,再放什么,先炒什么,后吵什么,有個順序,孩子會思考。這是第十二點。 十三,有利于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 如果一個孩子家務能力非常強,自己會洗衣服, 自己會穿鞋子穿衣服,自己會做飯,自己的事情都能夠做,生活技能也高,獨立生活能力就強。比如說初中生,一般的初中生都是寄宿生,如果他具備這些能力的時候,這時他回到學校就不用操心。你提前培養了他這種能力,他不會因為這個而影響學習,因為所有的事情自己會搞定,他能夠獨立面對各種困難。許多青年人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識,甚至我們看到很多新聞,包括一些高中生、大學生,住宿舍時,一周的衣服甚至一個月衣服,自己不會洗,然后打包回家讓媽媽洗,甚至打包郵寄回家讓媽媽洗。這就是缺乏自立意識和能力。 當所處環境稍有變化時她就難以適應,究其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從小就沒有勞動的意識 從小就缺乏家務勞動的鍛煉,大人不給機會,自己也沒去鍛煉。 這就是我們講的十三點孩子做家務的意義 家人們聽了之后有什么樣的感受? 做家務竟然能培養孩子這么多能力! 大家想不想讓孩子擁有這樣的能力? 真的要想的話,真的要行動,不能再去包辦了, 不能什么事情都你來承擔了,學會讓孩子來承擔。 我接下來講孩子不干家務的家庭教育成因。 孩子為什么不干家務?到底有什么樣的原因? 有的媽媽等孩子長大了,想讓他去做家務,所以說有學歷高并不代表就會教育 他可能有些不愿意不耐煩了,到底什么原因他不想做了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第一,家庭勞動啟蒙教育的不足,使孩子錯過了勞動教育的最好時機。 在生活中我們經??吹竭@樣的現象,兩三歲的幼兒看到家長在做什么,他也躍躍欲試想動手去做,我家孩子也是這樣的。 那時才一歲多,看別人都是拿筷子吃飯,他也拿著筷子想學著吃飯。 媽媽在拖地,他也學著想要拖地,他也有模有樣的 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地拖著,拿著長長的拖把比他還高,一前一后地拖。掃地就拿著掃把一拖一拖。 看到爸爸在洗菜他也跑過來洗,他怎么洗呢? 他把白菜撕的粉碎粉碎的,他就是喜歡模仿大人。 跟著學 而我們很多家長是怎么做的?要么就給他玩具玩,或者是讓孩子到一邊去,不讓孩子插手做。 不讓孩子啟蒙階段干是父母剝奪了孩子的體驗,進而影響孩子的能力。[玫瑰][愛心] 認為孩子做家務勞動是長大以后的事情,是等他長大了,他自然就會做了。還有的擔心孩子受傷,包括切菜的時候切到手,掃地的時候怕把手摔著了,洗衣服的時候怕把手洗腫了,溫室花朵。[壞笑] 豆寶現在用刀切水果,切得溜得很!其實,只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孩子體驗過她有自己的一套切實有效的方法和經驗的。 家人們有沒有這種擔心的,有哦,在沒有學習之前我家大寶小時候我就沒讓他干過嫌他礙事太慢了,各種的擔心,現在呀就什么都不會干了[捂臉] 怕孩子越幫越忙,還要另外收拾, 剝奪了孩子參與的機會,大了再讓他做就難了 [強][強][強]智慧的媽媽,學習型的媽媽就是不一樣 那剛好我們恰恰就把孩子這種愛干家務的積極性給打消了,給磨滅了,給剝奪了,沒有在最好的時期引導他。 第二個家長的錯誤思想,他這么小,累壞了,影響發育 不長個子。你讓他切菜,他這么小會不會傷到骨頭??! 會不會傷到手,會不會太累啊!還是我來切吧。 甚至端碗會不會把碗打翻了,會不會把那個菜端翻了,左擔心、又擔心。這是第二個錯誤的思想。 第三個,父母對勞動的看法影響著孩子的勞動興趣,可能會在有這樣的現象,母親勞碌,大小事全包,這可能是大多數父母存在的自我想法。[玫瑰] 父親卻做起了甩手掌柜,看報紙,看電視,對于母親的過于挑剔和過于干凈,父親表現出不解,甚至于反感,當我們的愛人在家里辛勤的維持這個家,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得到的卻是婆婆媽媽,沒有任何的成就感,對媽媽不是很肯定!如果父母對家庭勞動的看法不統一,會影響孩子對勞動的興趣,第四點,家長的過分挑剔、追求完美。 這個也是大多數父母的自我想法![玫瑰] 就是說當孩子對勞動產生興趣,他可能是先從觀察家長他在做什么,家長在做家務勞動,這個時候孩子什么都不會呀,對吧,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也不足啊,手和心不協調啊,手腦不能協調一致啊,行動也比較笨拙,孩子本身盡力了,父母還在以自我意識想法要求孩子。[玫瑰] 但是孩子的那顆勞動的心,愛勞動的心,興趣,促使孩子呢邊玩邊做,可能我們的孩子剛開始在參與勞動的時候,他看到媽媽擦地了,自己也想擦,可能會把整個地板弄得全是水,媽媽剛打了一盆水,他一下子把水給打翻了,而且越擦越臟,看到爸爸媽媽摘菜,他可能會把可以吃的那一部分扔掉,把那個爛的留下來,當孩子看到爸爸媽媽疊被子、疊衣服、洗碗,他自己也想跟著疊,他會把衣服折成一個團,孩子第一次疊被子折衣服的時候他就這樣,卷成一個坨,卷成一個團,那我們的爸爸媽媽們,看到這種現象,看到這,孩子這樣的時候,家人們有什么樣的反應,大家說說看。 當你看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去做事情的時候,他做的不是很好,甚至不令你感到非常的滿意,不是很滿意,沒有我做的好,你看我做的那個折被子折得非常的整齊,四四方方有個角,當我們看到我們的孩子,嘗試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的,孩子的模仿力超強,也許看上一遍就學會啦! 想去勞動的時候,做的不是很好,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送去鼓勵 是指責,是批評,還是我重新再教,我一次一次的去教,然后邊教邊指責,是不是這樣的? 我們說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他不會之前,到會,他是要學習的,我們首先要肯定他愛這個勞動,小寶在幼兒園學疊衣服,我夸他疊的像豆腐塊一樣,開心得很重復說香豆腐塊一樣。 他的態度非常好,對不對? 首先要肯定他,他的這種行為,非常的好,非常勤勞、勤奮,他想要幫媽媽分擔一些家務,但是,至于他做得好不好,這個我們要不要去指責他,不要對不對? 因為他學會這個,做這件事情,不是一次就會,就能夠做好的。 我們的孩子他要學會做一件事情,可能到很多次才能把這件事情基本上做好,從勞動,干家務也可以延生到其他方面![玫瑰][愛心] 所以這個時間我們只有鼓勵,只有從側面去幫助他,和他一起享受這份勞動的樂趣,才慢慢的激發他愛勞動的興趣,鼓勵他,豎大拇哥,太棒了,寶貝你太棒了,你折出一個有模有樣的被子來了,然后跟他一起折,你折一個角我扯一個角。 有沒有家人是這樣的,當看到孩子手忙腳亂,媽媽就問,要媽媽幫忙嗎? 先不要問了,讓他自己去思考,讓他做一件事情,他肯定自己要思考,不能直接給到答案,讓他自己去嘗試,學會等待,等到他確實做不好的時候,她會求助的,我們大人要做的就是肯定,我們家長的過分的挑剔,追求完美,希望孩子做的像想我們一樣好。 洗碗洗的干干凈凈,能夠擦響,被子折的像我們一樣四四方方,衣服洗的像我們一樣干干凈凈,這個時候,孩子的積極性被你給打消了,不想干了,這是第四點。 第五點、家長呢可能受思想的侵擾,認為呢男尊女卑,有身份,家務活不是男孩子做的事情 在這里我想問一下,有沒有這種想法的人,就認為男孩子應該干大事的,這小事應該讓女孩子來搞。 沒有就好。我們男女平等,我們一起干活,快快樂樂。 第六個、這一點是我們好多家長做的比較多的,家長過多的愛,扼殺了孩子的勞動意識,比如說孩子想要擦玻璃了,父母就說別擦了,小心摔著了,小心把玻璃給擦壞了,小心把手割破了。 孩子想要拖地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說只要你讀好書 其他事情都不要你做。 就這樣在善意的拒絕中,孩子的習慣成自然, 他認為這個小事情都不該我做了,我只要把學習搞好就可以了,這樣慢慢的孩子就養成了不做家務,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這時候我們把孩子的這種愛勞動的一種意識給抹殺掉了。 他本來非常有積極性,想要去做,為家里承擔一些家務,但是我們爸爸媽媽擔心吶,擔心這擔心那,甚至呢我要強調你的學習,所以我們要大膽放手讓孩子去承擔,讓孩子去嘗試,不管什么樣的小事都可以讓他去嘗試,哪怕失敗了都沒有關系,大家說是不是??? 第七點、家長本身就比較不愛勞動,比較懶惰,孩子他沒有榜樣。 很多孩子說我為什么要干勞動,我爸爸媽媽都不干,我為什么要干,甚至請的保姆來干,孩子眼里就說,我們家現在越來越依賴鐘點工了。 我在這里想調查一下,在家里請的保姆的,有沒有? 就是什么事情有鐘點工來做的,有沒有? 我們請的一個鐘點工,鐘點阿姨她做的非常好, 把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但是呢?當我們發現哦,鐘點工她一般是星期天肯定有休息日的,一旦他休息了,我們從來沒有做過家務的媽媽爸爸和孩子,大家說家里會成什么樣子? 等到自己想洗衣服的時候,我肥皂放哪里了? 洗衣粉放哪里了?這洗衣機怎么開啊,我買了洗衣機我自己都不會開,有沒有? 等到自己親自動手的時候發現,啥都不會。 我們說宜家,想問問大家宜家是什么?什么叫宜家? 宜家是不是我就什么家務都我承包了 是不是?我洗衣,我煮飯,我拖地,我把家里搞的干干凈凈,兒子、愛人回家,就等著吃,等著伺候,是不是這樣的?這是不是叫宜家? 我們說宜家首先要讓自己開心,自己要干的開開心心的,讓大家每一個人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來享受這份快樂 要不然大家都是一個陌生人啊,你干你的,我吃我的,大家說是不是? 每一個人都要去分擔,當自己的愛人辛苦了一天了,趕緊把掃把接過來,夫君你幫我掃一下,我累了,然后老婆累了,來你休息一下,我來幫你,這樣既可以讓家庭關系更加的幸福、快樂,每個人都承擔了一份責任。 家庭里每個人都參與進來,才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我們要不要去體驗對方呢?感謝我們的愛人,我們的孩子,我也要去做,我也要去洗碗,我洗不干凈我也要學,我也要洗。 如果我們每個人不去承擔責任,不去承擔這個應有的責任 可能家里會因為誰擦玻璃,誰擦桌子,誰洗碗, 誰整理房間,誰拖地相互的抱怨,大家說是不是? 就因為一個小事,推來推去,他們都覺得家務是一種負擔。 第八點、隔代教育的溺愛,孩子得不到動手鍛煉的機會。 我們可能很多的父母,當他忙的時候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那里去帶 ,這個時候外公外婆為了疼愛自己的外孫、孫子,生怕他累了,生怕他磕了,不讓他干一點勞動。有一句話叫做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摔了,更不忍心讓孩子做一點家務,這個時候呢,我們做爸爸媽媽的一定要在家里做好榜樣。如果到了暑假啊,孩子想要到外婆家去玩了,這個時候呢,我們爸爸媽媽在家里要首先說好了,回到外婆家一定要主動做家務,要學會引導孩子。 第九點、孩子呢作業多成了不做家務的代名詞。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可能有些孩子作業要做到很晚,做到十一、二點鐘,先講好規則 我們的爸爸媽媽肯定就擔心吶,不想讓孩子累著,家長為了讓孩子休息好 不讓孩子做家務,你只要把作業做完就好了。 第十點、還有一部分家長呢,可能他晚上放學之后,可能給他報了各種的補習班,占用了孩子的很多的課余時間。 不少家長表示呢,孩子沒有做家務,是因為可以利用的時間太少了,你看他做完作業又要去上補習課,要補英語,要補數學,還要補語文,還要補作文,還要參加什么興趣班,哪有時間喏, 是不是? 孩子真的是這樣的,這時候他剛開始他去嘗試做一件事情,他覺得不感興趣,不會做,但是他真正和他一起去做的時候,他會體驗這份勞動的樂趣。 一位母親這么說的,我的孩子平常上課,早上六點就起床,晚上11點才寫完作業,周末要上補習班,補習英語,補習數學,回到家有時間還要練琴,還要考級做準備,有時候周末看他睡得那么香,都不忍心叫醒他, 怎么可能還讓他做家務呢? 是不是有這樣的,有沒有? 你看孩子多累啊,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忙了學校又忙家里,還要忙補習,比那當官的還累,是不是?我們爸爸媽媽就心疼了,所以他就不讓孩子干活,是認為孩子時間不夠,我擔心孩子學太長上補習班,如果不讓他上好,好像比同齡孩子落后一步,如果不讓他補習,可能孩子會趕不上別人,這是我們一部分家長的一些心態。 所以在這里學習的家人們,很幸福,看到別人的分享,同時我們每一個人在這里學習,一定要怎么樣呢? 學了之后,回去一定要做呀,一定要行動啊,不行動那就白聽了,是不是?哪怕他學了一點點,做了一點點都沒關系,那就很大的進步了,趕緊豎大拇哥。 主要爺爺奶奶帶娃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心態不一樣,爺爺奶奶說主要負責安全,娃安全了其他都是次要的。周圍的聲音![偷笑][玫瑰] 孩子從小沒養成做家務的習慣,您是否現在為此成天在嘮叨孩子呢?如何讓自己自覺整理,愛上做家務,《孩子不干家務的家庭教育成因》。 孩子為什么不干家務?到底有什么樣的原因? 第一,家庭勞動啟蒙教育的不足,使孩子錯過了勞動教育的最好時機。 第二個家長的錯誤思想,他這么小,累壞了,影響發育,不長個子。你讓他切菜,他這么小會不會傷到骨頭啊! 第三個,父母對勞動的看法影響著孩子的勞動興趣 第四點,家長的過分挑剔、追求完美。 第五點、家長呢可能受思想的侵擾,認為呢男尊女卑 有身份,家務活不是男孩子做的事情 第六個、這一點是我們好多家長做的比較多的,家長過多的愛, 扼殺了孩子的勞動意識 第七點、家長本身就比較不愛勞動,比較懶惰,孩子他沒有榜樣 第八點、隔代教育的溺愛,孩子得不到動手鍛煉的機會。 第九點、孩子呢作業多成了不做家務的代名詞。第十點、還有一部分家長呢,可能他晚上放學之后, 可能給他報了各種的補習班,占用了孩子的很多的課余時間。 第十一點、素質教育變成了特長教育。我們很多媽媽可能會認為,在社會和學校,強調抓素質教育的時候,有很多家長可能會走入誤區,認為素質教育就是特長教育,大家有沒有這種想法? 認為素質教育就是抓特長,我會彈琴,我會唱歌,我會什么什么,我會跆拳道等等。 所以很多媽媽就會,孩子除了完成學校的學習呢,還要奔赴于不同的特長班,忽略了什么? 我們在培養孩子這個特長的時候,恰恰就忽略了真正要培養孩子的東西, 大家說是忽落了孩子的什么教育? 你雖然有特長,道德品質做人方面,能力,德育,忽落了對孩子的勞動教育,哪怕你什么都會,你很行,但是你不愿意去做,就是說懶,你有很大的本事 你可能有一個非常好的專業特長,我會什么,但是他不愿意去做 啊,不愿去實際行動啊,因為你從來沒有去培養他這樣去做過,通過實踐體驗,通過勞動,從勞動中讓他明白。 所以為什么我們希望很多孩子去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包括可以讓他去暑假去做一些義務工,有的像賣報童,賣報紙,讓他去體驗,你學的特長只是你會這個東西,但是你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你必須要有這個能力,適應這個社會的能力,不是我僅僅擁有一個專業,你就能夠適應這個社會,這是第11點。 第十二點、家長的不正確的教育態度。 什么態度呢?逼迫。如果我們爸爸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勞動產生興趣的時候,非常想要去勞動,非常想要去模仿的時候。 如果孩子小時候他有對勞動產生興趣的時候, 家長抓住這個時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耐心的引導和幫助 那么呢?就可以讓孩子很容易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只是有不少的家長呢錯過了這個時機,因為他們總認為呢,孩子比較小,不應該讓他干活,等著長大了,他自然就會了,而真正等到孩子長大了,等到家長有了這個意識了,孩子應該去勞動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他已經養成了懶惰,不愛勞動,不愛動手的習慣了。小的時候你不讓我做,現在我不想做了,你還逼著我做,我從來沒洗過衣服,你現在讓我洗,我怎么洗啊。我從來不會做飯,你現在讓我做飯,我不做,小的時候我們沒有給他機會,等到養成了這種懶惰、不愛動手的習慣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的家長就開始強迫了,你今天必須得洗碗,不洗碗下次不準吃飯了,大家是不是有這種想法,不做不行。 特別是我們初中生,尤其是青春期期間的孩子, 你越是讓他去做,孩子越不去做,它不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他還會影響家庭的和睦,親子的感情。你小的時候不給我機會,我那時候是很想做,是吧?現在我不想做了,你就逼著我做,我偏不給你做。有的孩子他一回到爺爺奶奶,他就喜歡到外婆家,到爺爺奶奶家,親愛的家人們為什么? 就在奶奶家,奶奶對我可好了,不會早早叫我起床,我想睡到幾點睡到幾點,不會讓我干這干那的,我只要端著飯吃就可以了,甚至有些初中生,我啥都不用洗,我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我的衣服我穿一件,我都打包好幾個大包了,是吧?打好包我就到了星期五,拎著一個包就回家了,回到家,爸爸洗衣服了,大家愿不愿意,想不想看到這樣的場景,不想對不對? 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行動,特別是小的寶貝,不能再包辦,當他能夠,當他對勞動產生興趣的時候,及時的抓住這個時期,抓住這個非常關鍵的時期,他特別喜歡勞動,特別喜歡模仿大人想做什么的時候,這時候你多鼓勵呀,對肯定呀,和孩子一起勞動,享受這份樂趣。 親愛的家人們明白沒有?孩子為什么不干家務活,到底原因在哪里? 所以我們要不要做好自己,要不要給孩子機會,要不要去肯定他。 當孩子他不會的時候,我幫助他,和他一起去嘗試,當然不是命令,大家請記住,讓孩子做事的時候絕對不是命令,不是逼迫他去做。 那我們到底怎么樣去引導孩子呢?從各個年齡段,從小學從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學生。 自己要做榜樣,對不對? 我們不能我們自己,叫著別人做事,自己在那里嗑瓜子,搓麻將,看電視,是不是? 我們要多鼓勵多肯定,然后自己要一起參與,做好榜樣。我們的爸爸媽媽要一起參與。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們怎么樣去引導孩子,讓他愛上勞動?接下來我們講第五點,指導策略。 這一點給大家講講學齡前的孩子和小學階段的孩子。 第一個學前孩子家務勞動教育的策略 教我們小的寶貝,學前孩子。小的寶貝可以,大家說我們一起來想想,學前孩子可以做的家務,大家說有哪一些? 我們學前孩子可以做的有哪些活動? 首先我們要分清楚,每一個孩子在每一個年齡段,他能做的事情,要搞清楚這個,不能他做不了的事情,你不能讓他做,對吧? 他這個年齡段做不了的事情,你不能讓他做的,你讓他做,只會打擊他的積極性,因為他沒有這個能力做,別讓他去做 一做肯定失敗,一失敗長時間打擊,打擊他的自信心。 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呢?也就是說,給花澆水、松土,施肥、拔草,種植,扣扣子,系鞋帶,拉拉鏈,給他的娃娃(玩具娃娃)喂飯,替大人拿拖鞋,拿毛巾,遞東西呀都可以,整理衣物,整理書,整理鞋子,整理玩具等等,這些學前的孩子都可以做的事情。 當我們了解了這些,這些事情就可以放手讓他去做,大家說是不是? 這個年齡段他能做什么,他可以做什么,我們了解之后,讓孩子從小學要學會做家務。 當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放手讓他去做,端碗那,擦桌子,摘菜等等都可以,這些小活,都可以讓他去嘗試。 接下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保護和調動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呢? 當我們的孩子小的時候,在兩三歲的時候,特別喜歡模仿大人做事,看到大人做什么,都想去嘗試,爸爸呢掃地,他也跟在后面屁顛屁顛的在掃,跟著大人做,這是孩子正常的對勞動產生興趣的時期,這個時候我們大人呢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允許孩子參與進來,保證他的安全的情況下,我們允許孩子去做,哪怕你端菜端飯的時候,把碗給打碎了都沒關系,大家說是不是? 把菜給打翻了,這個都沒關系。 我們要允許讓孩子,在他不會的時候允許他犯錯,并且他犯了錯你還不能指責他,你要怎么做呢? 你要演示給孩子看,怎么樣,比如說拿碗,把飯給沒拿穩,把一碗飯給掉地下了,打碎了,這個時候你不要批評也不要指責,你要怎么做呢?你要演示給他看,怎么樣拿碗拿的穩,不讓那個碗掉下來,我們一般教孩子吃飯拿碗是龍含珠,一個大拇指扣住上面,下面四個手指扣住下面的碗底,這樣這個碗你想怎么翻它都不會掉下來,這個時候孩子他犯錯的時候,你不要去指責,不要去批評,你要教會他。你要給他演示,演示給他看怎么做才是正確的,怎么做那個碗才不會掉下來。 這樣他記住的是你教他怎么做的,他學會了,而不是記住你怎么批評他的。 如果你批評他,等于教他記住的就是你批評他的那句話,那么他永遠,他接下來他就不想做了,我一做就受到了爸爸媽媽的批評,所以允許孩子在他不會之前,允許他犯錯,同時呢他犯了之后,我們要教會他怎么做,就這樣孩子才能夠進步,才能有成長,如果孩子沒有興趣做家務,那么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以做游戲的方式一起做家務,換成另一種方式,并不一定非要說的非常嚴肅,孩子各方面的發育沒有完成,手、腦、肢體運動不是很協調,也許越幫,大人越覺得麻煩。掃地掃的滿地都是,媽媽剛把垃圾掃成一堆,他拿過來一掃全部掃開了,大家是不是見過這樣的情況的? 有是吧?就是他的那個手、大腦那個協調能力,還不是很好,他沒有發育,肢體運動不是很協調,這時候我們大人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大人要不要去批評他? 有的媽媽說越幫越忙。 這時候我們的大人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和愛心,接納孩子犯錯,你要接受他犯錯,孩子不犯錯他就不知道怎么樣進步,這個時候因為只有在不斷的鍛煉中,孩子才能真正提高做家務的技巧,熟能生巧,越來越熟練。 那我們看一看到底有哪些我們小學階段的孩子能干的事情呢? 小學低年級1-3年級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做以下的家務:清晨整理自己的床,給地和地毯吸塵,或者說家里訂的報紙 可以從郵箱中拿回郵件或報紙;也可以給寵物喂食,或者家里喂金魚了,你可以讓孩子去喂金魚。家里地板臟了,可以讓他去擦拭地板、飯桌、窗臺、窗沿。 甚至如果院子里面樹葉落了一地,可以讓他撿起樹葉。 還可以整理書包,保持臥室整潔。這是1-3年級,比較簡單,也比較容易做的事情。 那么小學高年級4-5年級的孩子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以引導他們做以下的家務:比如說保管好帶到學校的午餐,擦拭家具,吸塵,包括飯前擺設飯桌、碗筷,擺桌子收筷子等等,飯后收拾飯桌,把桌子擦拭干凈,洗碗,洗盤子,包括洗完后烘干盤子。 疊好洗干凈的衣服,把衣物分類收好。掃地、拖地、倒垃圾,大家要注意哦,讓孩子干家務時一定要把一件事情做完,就是不能做一半留一半,大家明白了嗎? 讓他學會做事情要善始善終,比如說洗碗包括把桌子擦干凈,把碗洗凈并擺放整齊,灶臺擦洗干凈,廚房的衛生打掃,讓他明白做一件事情不僅僅就光表面上的,還要把整個一件事情做好。 小學階段的孩子我們如何去引導和調動做家務的興趣呢? 如果家長從小就注意引導孩子參與到做家務的行列中來,那么孩子會把力所能及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要從小就培養他,并且在這種動手能力的不斷提高下,孩子會從中感受到做家務的樂趣。剛開始是主動想要去做,非常開心,非??鞓罚@種教育呢無疑在以后的家務勞動教育中是有益有效的。 所以我們的寶貝們在他想要去做的時候,我們要肯定、鼓勵,特別是小寶貝,他想要嘗試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不要去阻止,大人呢保證他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去嘗試,但是如果家長錯過了對孩子早期教育的時機,就是在他正對這個勞動感興趣的時候,或者孩子在家長長期的關照和愛護下缺少對勞動的興趣,家長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做家務呢? 培養孩子的自理和動手能力呢,那么這里就要注意一點,有的爸爸媽媽應該注意這一點,需要我們的家長耐心引導,大家說是不是需要? 要是剛開始你催他,還沒做好就批評他,我們家長要有耐心,要有正確的引導,不要對孩子要求太多太細心 特別是不要求太完美。不要要求孩子做得像你一樣那么好,擦得那么干凈。 我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大家說一說我們讓孩子勞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是為了讓他把桌子擦得很干凈?還是讓他做一頓很好的飯菜。 我們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努力勞動的價值,畢竟我們是希望他們能夠獲得成就感,啊,你看我太棒了,我能夠洗碗 ,而且洗得很干凈,我從來沒干過的事情我竟然干成功了,孩子們是不是很有成就感?你看,你們能洗碗我也能洗碗,大人能掃地我也能掃地,而且掃得很干凈,而不是挫折和失敗。 你對孩子完成的工作評價和反應,會影響孩子對待家務勞務的態度。 所以我們的爸爸媽媽在孩子嘗試做勞動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批評,千萬別要求這里沒擦干凈哦再擦一遍,再來一遍,再擦一道,這個碗沒擦干凈再洗一次。時常對他們完成的家務活給予贊賞 時常對他們完成的家務活要給予及時的贊賞。 第一次做哪怕給菜給燒焦了,哪怕飯咸了,你都說“好吃,太好吃了,我寶寶可以做菜做飯了”,做了就要及時鼓勵 千萬不要說“你這太咸了,我吃不下,菜都燒焦了你看,燒得烏七八黑的“,我們能不能這么說?。?/p> 千萬不行,千萬不能直接說出“你做菜太難吃了” 哪怕再不好吃你也要說太好吃了。要對他及時肯定,這是他第一次嘗試做菜。 孩子不干家務的家庭教育成因。 我們讓孩子做家務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努力勞動的價值, 第三點,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務勞動分工計劃,對于年齡越小的孩子,家長呢可以依據孩子主動參與勞動的興趣實施鼓勵,加以引導,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主動性加以引導和鼓勵。 只要他做了就立馬豎大拇哥然后贊嘆。 對于一些懶惰不愛勞動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事先作一次關于家務方面的交流。 你看我們做家務呢可以鍛煉自己的,共同制定一份家務計劃和將孩子們一起按計劃行事,我們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我們每個人都要承擔一份責任,所以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分擔一些家務。 認同!第四,有償勞動和無償勞動的效果。 可能我們國內的很多家長學習國外的有償勞動的教育方法,有的起到了作用,有的沒有起到作用,反而孩子以賺得零用錢為目的進行家務勞動。 今天你洗了碗給你一塊錢,讓一些家長哭笑不得,孩子就有這個觀念,洗碗可以賺錢哦。 那么究竟是有償勞動好,還是無償勞動好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首先家長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考慮家庭的環境背景再來決定是否進行有償勞動。 比如:家庭環境比較優越的,孩子平時不缺零花錢,家長再以此來培養孩子勞動的積極性是起不到效果的。 他本來就不缺乏錢。又例如,對于十五歲以上的孩子 根據家庭條件,家長適當給孩子零用錢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 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物質需求,只要求孩子靠勞動得零用錢,那么對于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有時也起不到效果。 所以我們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在了解孩子的特點的基礎上去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到底是有償好呢還是無償好? 達到了效果那么就是最好的。所以你要了解孩子。 有的媽媽說這個度這么難把握?所以你要學會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其次,如果家長使用一定的方法教育孩子后發現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那么家長要立即終止使用。 換一種孩子愿意接受并且不是過分的方式,根據孩子的需求制定有償,還是無償 要不會根據孩子特點來變換。 再者,如果孩子容易接受家長的勞動安排。 讓孩子做完一項工作最好的報酬就是給他一個微笑 豆寶做家務都是無償勞動,每次做完都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和表揚、擁抱,豆寶很開心,很樂意的做,最近每天整理擺放她的書桌和玩具,變著花樣擺放,爸爸和媽媽有時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審美能力!怎樣放更美! 摟抱,或者跟他說一聲謝謝,太感謝寶貝了,這個精神鼓勵,讓孩子能聽到的范圍之內告訴別人,稱你多么的驕傲你多么的自豪,也是個很好的報酬,你看我寶貝多勤快哦,每天自己起來疊被子,洗衣服,早上還自己做早餐,太棒了,在別人面前多夸自己的孩子。 第四,對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應該拿錢來獎勵,他自己的衣服他自己洗,你不能說洗自己的衣服,就給多少錢,這樣是不行的,他自己的事情必須是他自己做,不能拿獎勵,拿物質獎勵來誘惑他,這樣他不知道這個事情到底是誰的。 第五點: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適合使用的有償勞動,對于學前和中學以上的孩子就不適合了。那是大寶貝了,因為家長培養孩子的是熱愛勞動以及責任感。 即使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家長使用了有償勞動的方法,但是到了小學高年級以后,我們應該怎么樣? 家長要慢慢使有償轉變為無償。 這就是我們對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如何指導他們愛上勞動。 接下來我們講講,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做家務。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知道了,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做家務。 第一及早開始。特別是越小的孩子他越喜歡模仿,我們的小孩子幾乎是一學會走路他就會產生幫助媽媽的那種強烈愿望。 一個兩歲的孩子能夠替大人去拿和傳送東西, 甚至能夠整理你洗好曬干的衣服。所以孩子從五歲開始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他參與家務勞動。 孩子自發的做家務,更好奇,更用心![偷笑] 因為孩子在四五歲時最喜歡幫家長干活了, 如果九歲以后再培養呢,容易產生懶惰情緒,他之前沒做過,到了大了一點的時候就不愿意去做了,所以培養孩子 生活自理能力最佳的年齡最好是在四五歲。 他有這個興趣你可以讓他去做,這時他們有充分的好奇心,越小孩子越好奇,他越想要模仿你,你在干嘛他也要學,因為孩子小,他的大腦里面完全是百分之百的吸收,因為他是空白了,一張白紙,你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他特別好奇。他有充分的好奇心,也有充裕的時間陪家長做家務。 培養孩子做家務,家庭成員應該有相互照顧的好傳統。 同時呢,孩子做家務活需要父母手把手交,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切忌不要流露出那種不耐煩的神情, 我們孩子小的時候都是很敏感的。即使很小的孩子,他也能感覺得到他的幫忙是否是你真的需要,一旦他發現,所做的事情總遭到否定,就會對此感到不感興趣,甚至被忽略,不在乎。孩子們干的事情你根本就不在乎,你不肯定也不表揚,甚至還有些不耐煩。 要想讓孩子對家務保持持久的興趣,可以把大目標拆分成若干小目標,讓孩子不斷的體會我能行! 我做得好!我做好了,我已經完成了,我碗洗完了,我地掃干凈了,那種自豪感。 其實,孩子的自理能力本就很強,只是環境的影響,有的大人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的種種能力![玫瑰][愛心] 另外呢,大人和孩子一起做家務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的肯定,適時的夸獎他,讓枯燥的勞動,變成愉快的親子時光??次覀兡概畟z、父子倆干得多快啊,一個人洗碗,一個人遞碗,一個人擦碗,分工合作,非常合理,干得多愉快啊。 要經常在親友們面前表揚孩子的進步,夸獎得越具體越好,夸得是什么? 夸得是事實,夸他做了什么。 有人盯著孩子的缺點了,如果他擦地,一塊擦一塊沒擦,而且沒擦干凈,家人們怎么引導? 先自己擦給他看啊,先肯定他已經擦得干凈的地方,然后教給他擦地的順序,從邊上往中間擦,你千萬別說這里沒擦干凈,那里沒擦干凈啊,你這一說孩子還愿意干嗎? 我們夸得是事實,夸得是他已經做到的。 至于沒做到的事我們要去幫助他的,就去培養他。 因為他做一件事情,不是做一次就做得好的。 他要把這個地擦干凈,不是他擦一次就會擦了 關鍵在于引導和示范![慶祝] 他首先要知道通過幾次擦之后,才知道我們從什么方向去擦,怎么樣擦才能擦得干凈,他得慢慢地,一次一次的這樣嘗試中才能夠明白,擦地是有方法的。 在他沒有學會之前,一定首先要是耐心肯定,肯定他已經做到的。一點一點積累他的自信和成就感。 再慢慢地再引導。 第二,態度要端正,父母本身對做家務的勞動要端正。 不讓孩子從父母的言行舉止感覺到做家務是件令人討厭的事情。 特點是夫妻之間對家務的分工要妥善安排,免得讓孩子產生做家務是女孩子的事情這種錯誤的觀念,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大家說是不是? 是的, 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孩子我們都應該去承擔。 第三,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一點非常重要,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的家務一定不能超出其能力范圍,你不能讓他做他干不了的事情,如果讓他嘗試一次次失敗,為什么大人要有足夠的耐心?相信陪伴孩子做家務的家人們都有體會![偷笑][調皮] 這時會感覺自己總干不了這些事情,會否定自己的能力。 應該是孩子能夠做到的,而且是安全的,有一些家務是讓孩子能夠做,但如果有危險性就不應該讓孩子做,而應該等孩子有足夠的能力的時候,他有能力掌控這個危險的時候才能夠讓他去嘗試。 在沒有能力應對這個危險的時候,家長盡量不要讓他做。 而應該等到孩子有足夠能力的時候才能夠讓孩子參與。 特別是大人讓孩子做第一件家務勞動的時候,最好選擇讓他們做容易達成的事情。 別急急忙忙的要孩子做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要難度太大。 給孩子新任務要有挑戰性,但也必須能為他帶來成就。 他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的事情。如果新任務令他做得很沮喪,想方設法都完成不了,他以后也許不會再嘗試了,他認為自己做不了,從而挫傷自信心。 第四,循序漸進。我們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安排不同的勞動任務,豆寶是在媽媽或者爸爸的眼睛視線下,強烈的嘗試欲望,不管學習、家務、運動還是其它……!先嘗試了再說,一般是豆寶想要嘗試的東東,她都會嘗試成功的![偷笑][愉快][調皮] 孩子形成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的好習慣,從四歲開始家長可以訓練幼兒做以下家務:收拾碗筷、清掃地面、整理衣物、開關電視電燈,睡前關燈關電關水、清洗浴盆,父母不妨讓孩子從個人份內工作開始學習,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說自己學習將衣服穿好放好、整理自己的房間和衣物、都要體驗一把!體驗完的那種成就感不言而喻![愉快] 自己的玩具收拾好、臟衣服放進籃子里,讓孩子慢慢地習慣平時做家務也是自己份內的工作。 當寶貝很樂意幫我做一些家務,雖然做得都不怎么好,我們要夸獎她,讓她心里有一種滿足、成就感。 一定要及時肯定,哪怕做得不怎么樣,都要從正面肯定她,因為她已經嘗試過了,至于她做得好與不好,是我們要去培養她,因為這個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她做與不做是一個問題,她做得好與不好是能力的問題,還可以鼓勵孩子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替人打掃衛生,或者送報紙,或者參加公益賣報活動,幫助困難的家庭打掃衛生等等,能幫助他們學會按不同人的不同標準工作,訓練他們自立,和培養責任感。 第五,家長要有耐心。當我們開始訓練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家長必須有耐心 ,多容忍少責備,不要催促孩子。 孩子做事使勁催快點快點,你做事怎么磨磨蹭蹭的? 孩子一邊做你一邊指責一邊催,孩子做得不開心,這個家長必須做到耐心![玫瑰][偷笑] 最后一甩手不干了,你自己來吧。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雖然大多數事情大人都比兒童做得好,但是你要抑制住你的自豪感,別把你的成就感展現得超過他了,[呲牙]要讓孩子覺得有成就感,不能拿自己跟他比,在這個時候,他肯定沒有你做得好,你做了這么久。 不能說他做不好你就立馬說你別做了,或者罰他再做一次。 這樣只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第六,家長的鼓勵和贊美不可少。不論孩子做得如何,別忘了給他贊美和鼓勵,要讓他知道,他做的每件小事,你都看到了,給予他肯定。因為年齡小,能力和耐力都有限,大家要明白這一點。我們的孩子年齡小,他的能力和耐力是有限的,他不能跟大人比,雖然不如大人做得純熟,他可能做一下就跑了,但是沒有關系,熟能生巧,媽媽知道你很努力了,寶貝你真努力,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第七,張弛有度。孩子做太多的工作會妨礙他的學習、身體、生長發育和其它社交活動。學習怎樣做家務是重要的,但是究其根本是從小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尊重勞動,自強自立的世界觀,所以不能讓孩子太勞累了。 不能超過他的勞動量,目的只是培養孩子的良好工作習慣 ,尊重勞動,自強自立的世界觀,所以讓孩子做事一定要適度,太少了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和效果,太多了會造成負面的影響,也不能超過他的能力。家長應該根據孩子和家庭的實際情況決定他的訓練量。 第八,孩子做家務離不開家長正確的引導。 尤其是孩子比較小的時候,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家務。 孩子看到你做的快我也做的快,感覺做得非??鞓罚ㄟ^實踐,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其中蘊藏的一些知識和道理,比如你教他怎么樣做飯,淘米,幾個人要舀多少米,這個他得算啊,放多少水也得有講究的,和他一起參與 要告訴孩子要分別放多少米和水,這個飯才能煮得熟 米多水少時會夾生的。洗米的時候,也告訴他洗米的水可以用來洗菜,讓他有這種節約的概念。 這是做事情當中就蘊含的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們要告訴他。 第九,讓孩子干活口氣很重要。不能命令他做事情,有的人說趕緊去掃地,把地掃干凈。你想讓孩子干活,首先你的語氣要帶著商量和求助的口氣,合理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寶貝,媽媽今天有點累了,你能幫我倒杯水嗎?媽媽累了,你能幫了淘一下米嗎? 要學會示弱,學會讓孩子同情,直到滿足孩子的虛榮心:寶貝真是個男子漢啊,可以承擔家庭責任了。 不可生硬地指使孩子干活,不可帶著命令的語氣,否則可能讓孩子心生抵觸:為什么要我做,你不做為什么讓我做? 第十,夫妻要同心。母親叫孩子干家務的時候,父親就不能搶著干,不能幫孩子代勞,一代勞,孩子就想反正有爸爸呢,我就不干了。讓孩子干的時候,其他人不能參與進來,你們要干什么呢? 你們不能閑著,趕緊干自己的事情去,不能讓孩子看見我在干,你們都在玩啊!這個時候,大人要忙大人的事情,你讓他干他的事情,他會想我們都在干活,他心里上有個平衡。他不會覺得為什么我在干,你們在看電視、嗑瓜子? 勞動是人的美德,而不是索取報酬的手段。 孩子自愿做,源于父母的引導和耐心,也離不開孩子每次做完父母的鼓勵和肯定![玫瑰] 第十二,從興趣入手,鼓勵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情,讓他去嘗試。 第十三,因勢利導。比如放暑假了,孩子們時間比較充裕了,嘗試就是最好的教育。[玫瑰][愛心] 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和媽媽一起學習做菜,動手做一些簡單的飯菜,就好比我們情商訓練營一樣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22個孩子一起來到了長沙參加情商訓練營, 從早上到晚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們自己做,起床、折被子、洗衣服、做飯、讀經,包括黃帝內經演講等等一切事情都是他們親自做 主持也是他們自己。我們老師只做指導,要讓孩子做主人啊。 在假期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動手做簡單的飯菜,等孩子有了成就感,想起豆寶給熬稀飯,淘米,放水,按按鈕![愉快][偷笑] 特別是孩子們能夠親手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心情非常開心的。 雖然剛開始有一點困難,但是通過求助啊克服了困難,做完了之后孩子們多開心啊。再告訴他,廚房是你自己用過的,要負責收拾干凈。 飯后媽媽會把碗筷洗干凈,你也應該這么做。 順勢去引導他。媽媽今天做的飯,而且要把這個灶臺擦拭干凈,要洗干凈,所以這件事情才能說是完成了。 你做飯的時候也應該把這些事情都做了。 久而久之,孩子眼里就有活了,地臟了會掃掃, 吃完飯后會把碗筷收拾干凈了再回到自己的房間,他就會自己去整理家務了。 第十四,不要讓老人溺愛孩子。父母想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如果有老人庇護,有爸爸或媽媽庇護,孩子是教不好的。 這個時候孩子父母要和老人達成一致意見,要和老人交流,要老人意識到勞動對孩子的重要性,然后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不要參與其中,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孩子勞動。 也不要怕孩子雙手會磨出繭,要讓孩子知道面包來之不易。 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歡樂,通過勞動他不僅認識世界,同時也是更好的了解自己,勞動是最貼心最真誠的保姆,我們還要不要去請一個保姆啊? 同時也是最細心最嚴格的保姆,教會孩子怎么樣去做事情,所以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中,是每一個家長應該重視的問題,大家說是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