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精彩故事的公式:起承轉合。你真的會用嗎?答案就在你的大腦里。 什么樣的故事能讓人看了就停不下來?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一個精彩的故事必須在起承轉合上下功夫。起、承、轉、合,在每一步都要精心架構,才能夠一直抓住讀者的心。 歡迎來到野獸大陸 今天繼續學習了楊瀅的《寫作腦科學:屠龍的高效寫作指南》,教大家如何寫好故事的起、承、轉、合,無論是寫文章、寫小說還是編劇本,都能讓你的故事引人入勝。現在就分享給“獸絲”吧^_^ (接上一篇) 接下來說“起承轉合”中的“承”,也就是,怎么在開頭吸引住讀者之后,繼續保持他的注意力。 . 保持讀者注意力的核心就是“代入感”,也就是讓讀者感同身受。 我們大腦中有一個叫“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就是一個把他人的行為映照進我們大腦中的鏡子。比如當你看到別人吃飯的時候,你的大腦中負責吃飯的部分就會被激活,你就會流口水;還有,你在看屏幕里的人爭吵、打架的時候,也會激活大腦中類似的經歷。總之,如果你有過某種行為經驗,那么,當你再看到關于這種行為的畫面,你的大腦就會自動代入自己類似經歷的感受。 這也是很多人,為什么喜歡看吻戲、吃播、虐心戲的原因,這些情節都能給讀者帶來強烈的刺激感。 那么如何有效地激發讀者的“代入感”呢? 需要描寫一些“共同的體驗”,也就是讓故事的主角有和讀者共同的經歷 比如,小時候覺得“大人都很幼稚,有一天我長大了會怎么怎么樣”,或者班主任們都會說“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又或者寒假回家,媽媽都會做一大桌子菜。 這樣的情節都會引起讀者很大的共鳴,讓讀者跟著繼續讀下去。像這些核心感受,描述得越細膩,就越能激發讀者的代入感。 所以,作者在設計角色的時候,要讓角色設定豐富一些,需要可愛,但他并不是沒有弱點,更不能讓他一帆風順。當讀者看到了一個角色的痛苦、脆弱和需要被人同情時,讀者就會和他有更深的聯系。這也是為什么小說的主角大多身世悲慘的原因。編故事,你得學會“虐待”你的主人公才行,讓讀者替他著急,替他惋惜,替他感到委屈。當讀者的心被牽動時,故事就開始走向成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