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5.93,股息9.4%,凈資產10.42,高分紅+破凈的情況,很正常。 很多超級藍籌股,都是這么個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從很多維度去看這個事情。 1、這可能不是一只優質股,但一定是一家優質的上市公司。 優質股和優質上市公司,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謂的優質股,就是讓買入股票的人,都產生盈利,都能賺到錢。 很顯然,破凈的個股,肯定不是什么優質的股票,走勢一定很不堪。 但這絲毫不妨礙這家上市公司,是一家能夠穩定盈利的好公司。 任何高凈資產,高凈利潤,高分紅的上市公司,都是優質的上市公司。 只不過,評判股票是不是優質的標準,不僅僅是分紅,凈資產這些,主要還是價格,是市值。 再好的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沒有賺錢效應,資金也是不會喜歡的。 股民做投資,要明確自己投資的目標,到底是優質的股票,還是優質的上市公司。 優質的股票往往能給到階段性的回報,優質的上市公司,往往給到長期的穩定回報。 兩者是不一樣的,這是核心。 2、當下的市場風格,可能以炒作高成長為主。 如果你發現市場中,破凈的股票一抓一大把,高股息的股票一抓一大把,就說明市場風格并不青睞這些股票。 所謂的市場風格,其實就是市場主流資金,想賺什么錢。 如果市場的風格,當下就在高成長的股票,甚至是題材股上面。 那么這些傳統藍籌股,就會趴在那里,一動不動。 因為傳統的藍籌股,往往市值很大,炒作起來非常的費勁,需要大把的資金共同發力。 現如今市場的結構性行情較多,藍籌股想要驅動的難度就非常大了。 但這不代表這類個股未來沒有上漲的機會,需要等市場風格切換過來,才有像樣的行情。 至于是否緊跟市場風格,還是蟄伏等待機會,就看投資者自己的投資策略了。 投資策略沒什么對錯,各有各的好,找合適自己的來就行。 3、估值會有理性回歸的一天,需要等待周期。 破凈個股,市值不一定會重新漲到凈資產以上。 但如果股息率有9.4%,又能夠長期穩定的話,股價一定會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畢竟,9.4%的股息率,太誘人了。 現如今,哪有什么投資,每年能有9%以上穩定回報的,幾乎是不存在了。 而且就算有,風險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上市公司分紅不一樣,只要這家公司的業績穩定,長期回報是必然的。 只要這家公司的業績穩定,不會有什么倒閉風險,股價下跌的概率是越來越小的。 但估值理性回歸,也是需要周期的,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 想要投資這類股票的股民,需要耐心的等待,直到完成價值回歸的時候。 ![]() 股民朋友一定要明白一條鐵律。 市場有自己的判斷,股票漲就有漲的道理,不漲也有不漲的道理。 你認為好的股票,為什么不漲。 那是因為資金并不認為這是好的股票,至少在當下不是什么好的選擇。 如果未來股價出現了上漲,那只能說明在未來的那個時間點,資金判斷這支股票是好股票了。 這就是股票上漲的邏輯。 資金炒作股票的本質,在于賺錢效應,其次是講故事。 很多人理解的講故事,就是畫餅,其實不是這樣的。 炒題材是講故事,炒預期是講故事,即便是炒業績,依舊是講故事。 無非就是講故事的方式變了,講的就是這支股票的業績好,估值低。 這些的本質都是故事,都是吸引資金來接盤的一個理由而已。 股票的上漲,就是資金的接力,有錢才有價。 那些不漲的股票,不管基本面有多好,在活躍資金眼里,都是沒有價值的。 只有一些長線資金,才會熱衷于這些低估值的股票,進行長期的蟄伏。 大資金也有投資風格,散戶要學會把握資金的風格。 ![]() 對于股民來說,如果不太愿意蟄伏等待,更希望能夠抓住行情的,就要記住以下幾點。 1、換手率不足的股票不要參與。 那些成交量明顯不足,換手率低迷的股票,盡量不要參與。 這類股票,不論基本面好不好,都不會在短期內出現行情。 說白了,資金還沒有關注到這些股票身上,也就不會啟動行情。 行情啟動的本質,是資金的入場,也就會體現在成交量的放大,換手率的上漲。 換手率如果都起不來,短期就別想什么行情了。 2、只介入趨勢向上的股票。 股票如果已經啟動行情,那么趨勢勢必是向上的。 這里的趨勢,并不是短期內的上漲,而是中期以上的趨勢。 趨勢不會因為幾根K線而形成,趨勢是連續的價格上漲帶動起來的。 既然不愿意蟄伏,就沒有必要去介入那些還在調整趨勢中的股票。 因為那些股票的籌碼還是非常混亂的,需要一個時間周期去沉淀,把籌碼的問題解決掉。 另一方面,買入趨勢向下的股票,短期內被套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這非常不利于資金的有效利用,很有可能會在所謂的底部,徘徊許久。 3、注重業績預期,不注重過往業績。 關于業績這個問題,一定要多看業績預期,不要沉迷于當下的業績。 當下的業績,是上市公司對于過去的一個總結,是一個滯后的公開信息而已。 資金炒股,是看未來的業績能否有突破和飛躍,而不是當下業績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炒股就是炒未來,過去的業績,其實都在股價里了。 尤其是業績公布一段時間后,股價的走勢,已經把這個結果給消化完了。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股民,看著業績去買股票,一次次都被坑的本質。 因為搞錯了業績和業績預期的差別,和資金的節奏差了一個步調。 4、題材的爆發力,決定了股價的上限。 業績決定的是股票價格的底線,想象空間決定了股價的上限。 資金就是沖著想象空間去炒作股票的,這是鐵律。 任何大牛股,其實都是具備題材屬性的,并不單單只是業績好。 因為業績好,標志著行業好,那同樣也就是一個題材了。 所以,不要總說什么題材股不好,選題材才是最該做的功課之一。 業績只是題材最終的表現形式,是一個結果而已,預期才是關鍵。 ![]() 如果你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投資者,追求低風險,穩定的盈利,又愿意等待。 那么,高凈資產,高分紅的個股,確實是一個好的選擇。 成長性和安全邊際,每個人考量的不一樣,選擇就不一樣。 選擇成長性,那就要看股價的上漲能否和業績的成長匹配。 選擇安全邊際,就要看股票帶來分紅收益等,能否具備吸引力,估值是否有吸引力。 不同的投資策略,決定了不同的交易策略。 至于孰優孰劣,時間會給答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