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和工科是本科專業的主體,在未來就業的多方因素影響下,理/工科成了不少家長和考生的報考的首選專業,也會習慣性地把理科和工科合在一起,俗稱為“理工”,認為兩者差不多。 理科和工科之間雖然存在著聯系,但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學科,在學習方向、學科領域和將來的就業方向上都有很大差別,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理學和工學的區別所在,各位考生和家長可以做參考。 一、專業方面差異 1、理科:理科一般是指自然科學、應用科學以及數理邏輯的統稱。理科是基礎科學,是學習理論和方法的。 典型學科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大氣科學、電子信息科學和環境科學等。 培養目標是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以下為理學類包含專業: ![]() 2、工科:工科是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基礎科學的原理,結合生產實踐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而發展起來的學科。 典型學科包括土木建筑、機械、水利、能源、計算機、電子信息、自動化、材料、環境工程、航空航天等。 培養目標是在相關生產和技術領域從事設計、制造、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以下為工學類包含專業: ![]() 3、新工科:“新工科”最早于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復旦大學召開的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提出。新工科主要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工科專業。 與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件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 概括來說: 理學研究的是科學,工學研究的是技術; 理學注重于理論研究,工學注重實際應用; 理學培養的是科學家,工學造就的是工程師; 理學領域出科學院院士,工學領域出工程院院士。 對此,同學們要根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性格特點,很好地加以區分和選擇理科、工科之間的區別,把二者混為一談的認識是不正確的。 二、學習方面差異 1、大學階段 理科主要學習的是一些理論知識,學生動手和實踐方面比較欠缺。理學專業的課程難度并不簡單。 工科主要學習的是技術實踐應用,學生具備相當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大學中工科的課程更偏重實踐,較多的實踐課、實習項目需要學生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2、考研階段 工科生參加全國統一數學考試,考“數學一”,少數專業考“數學二”。另一門課一般是相關專業課,由招生高校自主命題,比如機械類專業經常考“理論力學”這門專業課。 而理科生,尤其是數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則不參加數學統考,取而代之,理科生一般要考兩門難度更高的專業課,且由招生高校自主命題,跨校考研的難度更高。如清華大學數學系考的是“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這兩門課。 注:參加全國統一數學考試的不都是工科,但一般工科專業都要考數學一或數學二,難度上數學一稍大。數學三和數學四一般是管理類、經濟類考生考。 三、就業方面差異 就現在的就業形勢看,總的來說工科就業形勢要好于理科。 作為專業最多、招生人數最多、就業崗位最多的“三最工學”,在本科招生的12個學科門類、92個專業類、771個專業中,工學門類包括31個專業類、260個專業,各占到1/3,招生人數基本占到了所有本科招生人數的35%。 工科注重實際應用,因而就業上工學更具優勢,專業壁壘性強,例如計算機、軟件工程、電氣等專業,畢業后非常吃香。特別部分“新工科”未來會急缺人才,就業整體趨勢應該不錯。 理科一般會繼續深造,畢業后在科研、教育類單位工作,可能從事教育行業,也可能從事管理行業。稍微好一些的工作機會一般都需要碩士以上學歷,其中生物、化學類專業的畢業生近年就業形勢比較,要謹慎報考。 四、報考注意 1、新高考模式下,想要填報理科或者工科的話,一定要注意高校的選科要求。工科類絕大部分學校要求必選物理,選擇物理學科基本上80%的專業都可以選擇,覆蓋面比較廣。理科類學校大部分要求選科是必選物理,再選科目具體要求以各省和學校招生為主。 2、理科和工科其實沒有首選和非首選之分,關鍵在于考生的性格及思維特點,更適合選擇哪一科。 例如,數學物理基礎扎實,抽象思維能力強,遇事愛問“為什么”,想要繼續在國內或國外深造,攻讀碩士或博士, 那么你可考慮選擇理科。 如果考生數學物理基礎較好,動手能力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本科階段就明確自己的工作定位,對工科有興趣,那么可以考慮選擇工科。 最后還是經常說的那句話,填報志愿一定要因人而異,不要盲目追求~~ |
|
來自: 新用戶0538cYuY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