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3月18日是第23個全國愛肝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主動檢測、擴大治療、消除乙肝危害”。全國愛肝日就是因為肝病發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臨嚴重威脅的背景下,為集中各種社會力量,廣泛開展肝病防控科教宣傳,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而設立的。 ![]() 在臨床工作當中,經常會遇到肝病患者出現血糖升高,或者出現糖尿病癥狀的情況。很多肝病患者在日常的檢查當中,往往只注重檢查肝功能,并不能及時發現血糖升高的情況。有些肝硬化的患者,哪怕是出現了口干、多飲的癥狀,也可能以為是應用利尿劑導致的,忽視了血糖的檢測。還有一些患者,由于沒有任何糖尿病的癥狀,就算檢查發現血糖升高,也只會以為是飲食所致,并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當肝病和糖尿病共同出現的時候,如果不能對自身病情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可能就會造成病情的延誤,延誤最佳治療時間。 ![]() 肝病患者在飲食中適當增加糖類物質的攝入,能夠起到減少體內蛋白質分解的作用,有利于促進肝細胞的恢復。但是研究發現,大約48.5%~76.3%的慢性肝病患者都有糖耐量減退,其中15.1%~35.1%發展為糖尿病,醫學上也稱為肝源性糖尿病。 一、什么是肝源性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繼發于肝實質損害的糖尿病,臨床表現以高血糖、葡萄糖耐量減低為特征。這類患者的臨床表現較為隱匿,癥狀輕重不等,往往沒有明顯的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的“三多一少”癥狀,常常合并乏力、納差、腹脹、腹腔積液等慢性肝病癥狀,部分患者還以心慌、出虛汗等低血糖表現而就醫。 ![]() 二、“肝不好”為什么會得糖尿病?除了胰腺之外,肝臟也是一個重要的調節血糖的器官。肝臟是貯存糖原的“銀行”。正常人吃了東西以后,血糖濃度增高。升高的血糖除了提供能量,會有一部分通過肝臟轉化為肝糖原,貯存在肝臟中;當血糖降低時,肝臟又可以將糖原轉化為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保證血糖不會降得過低。此外,肝臟還會通過參與各種激素、輔助脂肪和蛋白質等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給人體提供能量,參與代謝。所以,當各種原因導致肝臟病變時,都可能會影響正常的糖代謝,導致糖耐量異常,或者糖尿病。 ![]() 三、“肝不好”得了糖尿病和一般的糖尿病有什么不同?與原發性糖尿病不同,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可以正常或偏低,甚至出現空腹低血糖;而吃了東西后,由于肝功能下降,肝糖原的合成能力不足,餐后血糖顯著升高。如果這些患者肝功能好轉,血糖一般也能得到控制。臨床上,約有50-80%的肝病患者會出現糖耐量減少的情況,其中有部分患者最后就會發展成糖尿病,若能規避掉這一隱患,對于慢性肝病的治療和預后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 四、如何治療肝源性糖尿病?一般的II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在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應用降糖藥物治療,但存在肝硬化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營養不良和低血糖傾向,活動耐量也大大受限,不能按照一般的飲食控制及運動控制方案來治療。因此必須個體化管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兼顧肝功能異常和血糖異常兩個方面,在積極治療原發疾病的同時,讓血糖得到妥善控制。 在選用降糖藥物時,要根據患者的肝臟功能情況選擇適合藥物。對于超重、肥胖且肝功能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可以考慮采用適當的飲食控制和加強體育鍛煉來維持血糖。對于嚴重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應考慮進行營養支持治療,通過夜間加餐、縮短夜間禁食時間來促進蛋白質合成,避免長期處于饑餓狀態。這類患者飲食結構建議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高纖維膳食為主;此外,應盡量避免靜脈輸注大劑量葡萄糖及長期大量應用利尿劑,避免影響糖代謝。 ![]() 如果你有肝病,希望你能在定期復查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血糖給予更多的關注,不光是要測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也同樣重要,注意監測,才能更準確的了解血糖變化。當肝病遇上糖尿病是令人頭疼的,不過也沒有必要過度擔心,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監測,也是我們預防糖尿病的基礎哦。 【本期專家】![]() 王曉梅,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沈陽醫學院副教授。遼寧省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委員、省糖尿病醫學營養防治學會中西醫結合分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省糖尿病醫學營養防治學會妊娠糖尿病分會常務委員、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委員,沈陽市醫師協會第一屆代謝性疾病標準化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診治糖尿病及其各種并發癥、代謝綜合征、痛風、骨質疏松、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科常見疾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