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固之秘 其一,拇指五行屬土,對應五臟之脾,關聯著人的重心。握固時,拇指放在手心之中,就相當于是穩定了人的重心。 其二,拇指放在四指根部,也是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如此,則寓有五行相生之意:食指(肝木)—→中指(心火)—→拇指(脾土)—→無名指(肺金)—→小指(腎水)。如此,五指成環,合于五行相生之理。? ? 其三,無名指根部為十二地支之“子”水,是生命之機的發源之地。 握固訣又叫嬰兒訣,是對嬰兒“骨弱筋柔而握固”的生命本原狀態的一種“回歸”。
〈養生方〉導引法云:拘魂門,制魄戶,名曰握固。法屈大拇指,著小指內抱之。” 道書《云笈七簽》上記載:“拘魂門,制魄戶,名曰握固與魂魄安戶也,此固精明目,留年還魂法,若能終日握之,邪氣百毒不得入。”意思是說,握固之法,就好像關上房門一樣可以靜心安魂。 同時握固可以固護精氣,明目延年,整天進行握固,還可以辟邪防毒。可見,握固對于“精氣神”的固守具有一定的作用。
握固所作用的人體系統應當是肝經系統和腎經系統。中醫學理論認為:'肝腎同源',肝屬性為木,藏魂,所以有安魂作用,主升發,能疏泄情志、調暢氣血,其中肝經系統包括肝、膽、眼睛、筋、爪甲等組織器官。肝經系統的經脈運行在身體側旁。 腎屬性為水,主封藏,是生長發育之本,腎經系統包括腎、膀胱、耳朵、骨、頭發等組織器官。腎經系統的經脈運行在身體內側。肝經系統和腎經系統平時互相協調配合,可以使人體精氣收藏、氣血布散,長期堅持可以安定神魂、辟邪防疾。小孩子天生是非常會養生的,如“握固”,道教養生修煉中常用的一種手式,這種手式有促使心氣歸一、辟邪毒之氣的作用。《老子》說:“骨弱筋柔而握固。” 
小孩子生下來就會這么握拳,小孩子生下來很容易受到外面邪氣的干擾,為什么小孩子不害怕呢!就是他們天生就會握固。 因為無名指的指根,就是肝魂所藏身之處的“門戶”!這樣經常握著人就不容易緊張害怕。 從古傳的中醫角度看,嬰兒才是大丈夫!他們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丈夫本色!圣人在《道德經》里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嬰兒的真氣專而不散,所以無所畏懼。 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們不害怕,因為他們不懂。可是天下不懂而害怕的人多了去呢,別說人,連小狗都懂得害怕。 其實真正的原因,在于嬰兒們還掌握著人體抗病毒、御外邪的開關! 這個開關在哪里呢?我得先問問大家,你們留意到沒有——小寶寶最有耐心做什么動作? 兩手握拳!而且還喜歡把小手握得緊緊的。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很多小寶寶都會把大拇指掐在掌心里,如果你把他的小手掰開,他的大拇指往往正好掐在無名指的指根下面。 小寶寶正是因為這么握拳,才不會“害怕”!這是什么道理呢?我們前面講過“心藏神,肝藏魂”。 無名指的指根,正是肝魂所藏身之處的“門戶”!我接觸過一位道家的高人,他把這個叫做“握固”,意思是什么東西都無法破壞它,我哈哈大笑,這不就是我們小小嬰兒會的東西嘛! 這就是“真傳一句話”,很多東西窗戶紙一捅破就沒啥秘密可言了。 小嬰兒肝膽之氣很足,所以就會握拳握得很緊、很自然,大人消耗大,就要很不自然地用力握了。 大家看電影,人死的時候,本來握緊親人的手就一下子松開了,為什么呢?因為魂魄走了!我們中國人形容一個人去世,會用什么成語呢?“撒手人寰”!就這個道理! 握固是道家養生修煉中常用的一種手印。 

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無名指(第四指) 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攢握寶貝一般。為什么是無名指根部呢? 古人認為,此處正是肝魂關竅之所在,中醫學理論也提出 “肝主握”。 我們看新生的小孩子肝經氣特別充足,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會本能地緊握拳頭以“固魂”。當人的生命結束的那一瞬間,卻是“肝魂盡失,撒手而去”。大拇指觸不到無名指指根的,可以放在中指指根處。 握固的人不易受到外邪的傷害,可以如赤子,在修行的過程中回到自己的本源;還可以抵御外來的邪氣,在冬天如果穿得少了,容易傷風的時候,用握固的方法,少說話,可以抵抗寒冷,防止寒邪入侵。 握固還精補腦法就是根據道家握固原理設計的功法,常練對人有益無害。經常修煉此功法不但能還精補腦,改善腦供氧不足癥狀,如精神委靡、嗜睡等,而且對調整人體內分泌也有很好的作用。其練習方法如下。1、盤坐,持握固手印置于膝上,舌抵上腭,微微提肛,面含微笑,養氣3分鐘。2、用鼻把氣吸滿,直至胸腔肺葉打開,憋氣。用意念把氣從 “會陰穴”上移至“神闕”(肚臍),意想氣至肚臍內3寸。整個過程是憋氣的狀態,堅持9 秒或者18秒。如果還能繼續憋氣,就想象氣繞著神闕順時針轉1~3圈。3、能憋到18秒者,可繼續做第二階段“加先天罡氣”,在剛才憋氣的基礎上,用“咝字訣”(用嘴微微、短促地吸氣,發出“咝”字音,同時腹部呈放松狀態,發音時腹部鼓起。)再沖擊一下。此時,用力收小腹提肛。做不到不要勉強,練習過程中不要超過自己的極限,要循序漸進。使吸入清新之氣在頭部周流,有效達到還精補腦、使大腦立刻舒適清醒的目的。1、握固,把氣吸滿,使肺部充盈,頭部緩慢地后仰。后仰過程中,不斷地吸氣,后仰到極限。2、然后想象吸人的氣體從鼻部上行到頭頂,經百會穴流向后腦 (玉枕穴),再轉回—廠頜(承漿穴),回流到鼻腔,旋轉3 圈,最后到頭頂(百會穴)不動。3、守住百會穴時,心里默念3遍:“還精補腦,還精補腦,還精補腦”,然后再將頭部緩緩放平。注意這個過程中吸氣是不斷的,即使不能再吸了,也要意想著在吸氣,而不是在呼氣或者憋氣。每次練習最多不超過6遍,就能達到清醒頭腦的效果。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攝精氣。握固所作用的人體系統是肝經系統和腎經系統。大補元氣。每天只做握固也可很好的補元氣。另外當你走夜路、或看過鬼電影、聽了鬼故事之后,覺得陰風陣陣時……全身起雞皮疙瘩時,速用大拇指用力掐無名指的指根(是靠中指一側),有痛感就是。然后,舌抵上顎,接通任督脈;四指內合,成拳狀,這就是道家運功時的握固法!男左手女右手或雙手同時握固。結成此手印后,心隨意靜,真炁運轉。即覺得全身穴道緊閉,炁隨意動,體內發熱,體內行成防護罩。身體無空隙,就不怕陰靈、亡靈啦。關注微信公眾號打坐站樁。可見,養生的方法不在于多,而貴在堅持。不妨你也經常保持兩手握固吧!而其名有三:心之本位曰人心,其神腦注曰天心,其神腹注曰地心。其用有三:天心生精,地心生氣,人心生血。欲收人心,必須握固。握固者何?以兩手大指尖各掐兩手亥子紋間,而以四指包握大指成拳形是也。蓋心乃至靈之物,但一著想,即住想處。況心具陰陽,其理奇而耦者,本位之心也。稽其寄宮,乃在兩手之心,一經掐夫亥子紋而握固之,則我之人心得住于本位矣。心居本位,則一身之氣咸自相拱護,不勞招聚而自相聚于絳闕上下四傍也。凡夫后天之氣,其質潤而溫,凡其聚處如云如霧然。于本位,則其如云如霧之物,必先化而為液,下滴點心,便化為血。其間時分,諒非頃刻而化而成,是以握固之后,便應冥心。冥心須久,久則方妙,于是知養生家之所以必握固、必冥心也。我言行是功,必須功夫長久些者,一以心靜不易,而欲令其安然而冥則尤非易;一以心冥而安,斯為真冥,而一身之氣來朝。其朝絳闕也,諒非一朝便能化液,茍非聚之久而周,則如云如霧之效不現。且必吾心冥而安也,則其所聚之氣亦始和之極,然后得有變化之機呈焉。此一定之理,奈何有馬到成功之想乎?聞之師云,世人中宮痰飲之多一釀成痼疾者,無他,每于食后脾倦,或瞪目呆定,或閉目冥定,其在絳宮上下四傍之氣亦隨而反對之,亦有如云如霧光景但不到化液而起,或即到化液之后、彼不知內養之訣而徒知便安一層,則所滴之液,不點入心而傍落于中脘左右,則成痰,久久積多則成痰飲癥。世之涵養家亦多此停飲之癥者,無他,于冥心一功上不加功,略行香寸許、或半寸許即行他功,其靈液未化血而中止之故耳!我深悉此病,故每勸人于此一步功上,著實加功。今故不憚煩而疏說如上,見者幸勿視為常談而忽諸!噫!行得液滴化血之后,不接行調心之訣,則又將釀駭人病出矣。其說則剖陳于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