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過敏性疾病。 臨床上非常常見,是以下圖-“發作性白色或紅色風團伴有劇烈瘙癢”為主要表現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 蕁麻疹的病因非常復雜,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別是慢性蕁麻疹。 常見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劑;吸入物;感染;藥物;物理因素如機械刺激、冷熱、日光等;昆蟲叮咬;精神因素和內分泌改變;遺傳因素等。 總之就是病因不明,當病因不明的時候一般我們將其歸結于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力較常人低下。 中醫一般將過敏性疾病主要歸結于脾虛。張仲景說過,四季脾旺不受邪,蕁麻疹的臨床表現以發作性的風團為主,伴有劇烈瘙癢,同時可隨時消退,再起,不留痕跡,發作部位不定,類似“風過不留痕”,所以從病機上講,慢性蕁麻疹重視脾腎,邪氣上注重風邪。 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則需注意有濕邪。 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癥狀。 開藥時需要兼顧患者的伴隨癥狀。 分享一下我近期治療的效果比較好的一個蕁麻疹案例: H某,男,74歲 主訴:全身紅色風團反復發作伴瘙癢半年余。 皮膚表現: 舌診:舌胖大水滑邊緣飽滿,苔薄黃膩。 患者發病時服用消風止癢顆粒、外涂除濕止癢軟膏后減輕,但皮疹消除后不久便發作,無季節性加重或減輕。 食用海鮮、酒、吃辣后加重,持續性瘙癢,無痛感,無流水流膿及皮屑出血。 患者胃納可,無怕冷怕風,無汗或少汗。夜尿3-5次,大便日1次,成形,眠差,多夢易醒,無下肢水腫,無耳鳴耳聾等等。 心情急躁易怒。多年前因外傷導致脾切除,無既往慢性病史。 Rx: 麻黃9g 桂枝6g 白芍20g 赤芍15g 炙甘草12g 炒苦杏仁6g 麩炒白術20g蒼術9g 當歸9g 生地黃9g 蟬蛻9g 合歡皮20g 燙狗脊6g 黃芪15g 柴胡9g 麩炒枳實6g 荊芥12g 遠志6g 大棗6g *7劑 服用一周藥完成后反饋:治得不錯,大部分都好了,瘙癢也好多了,只剩腳面上和腳踝上有幾個,有點癢,忍住不去撓。就是尿多,感覺憋不住。晚上有時候起夜4-5次,少的時候3-4次。 二診開方 Rx: 麻黃9g 桂枝12g 白芍25g 赤芍15g 炙甘草9g 炒苦杏仁6g 麩炒白術20g 薏苡仁20g 當歸15g 生地黃9g 苦參15g 合歡皮20g 燙狗脊15g 黃芪30g 荊芥12g 遠志6g 大棗12g 益智仁20g 烏藥15g 牛膝15g 蛇床子9g *7劑 二周服藥后反饋:風團全消,瘙癢已無,夜尿次數減少,但仍小便急迫。遂透以縮泉丸及滋補脾腎藥物加減予其滋水培土治療其前列腺增生、尿多等癥。 距今數月余未發作。 按語:像蕁麻疹這種瘙癢嚴重的表證,麻桂各半湯是非常常用的。 麻桂各半湯: 【傷寒原文1】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 麻黃,桂枝,芍藥,杏仁,生姜,甘草,大棗 其實就是桂枝湯+麻黃湯。 【傷寒原文2】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麻桂各半湯主之。 像蕁麻疹這種風邪為勝瘙癢劇烈的皮膚病,適合用麻桂各半湯來解表達邪,同樣,麻黃加術湯也可治療蕁麻疹,在解表基礎上健補脾氣,若濕邪嚴重者,加蒼術、薏苡仁等加強祛濕功效,皮膚病日久纏綿難愈,總伴血虛血燥,故除了解表+除內濕之外,治療蕁麻疹還有一點就是要活血。可加荊防四物湯,調血。 另,患者曾因外傷行脾切除術,免疫力較常人低下,囑日常多曬太陽,艾灸足三里等。 公眾號&知乎號:弗蘭克愛吃魚 公眾號ID:frank2fish 懂點命理更懂養生的中醫學碩士,關注我,獲得更多中醫養生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