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繼勛,貴州省思南縣人。生于1895年。1933年6月,被張國燾借肅反,報復誣陷以“國民黨改組派”、“右派”等罪名秘密殺害四川通江洪口場。 曠繼勛讀過3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根基,16歲時入川參加反清保路活動。1912年投川軍賴心輝部當兵,1920年升連長,1923年升營長,因受《向導》等進步刊物影響,在自己的隊伍中秘密傳播革命理論。 1925年部隊編入鄧錫侯江防軍黃隱部,任過團長、旅長等職。當他得知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成立時,便與好友王文鼎在軍營中發起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四川分會”,并派人到廣州找共產黨接頭,得到黨的支持。次年由秦青川、王文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發動清黨,四處追捕、屠殺共產黨人,曠繼勛堅定地與敵人進行斗爭,并在他的部隊中隱蔽黨員、清除敵特,保衛黨的機關。 1928年初,楊森等組織“四川同盟軍”,準備進攻川東軍閥劉湘。鄧錫侯與江防司令黃隱密謀,派曠繼勛所屬的第七混成旅參戰,實行''一箭雙雕',意勝可打擊劉湘勢力,敗可消弱該旅。 ![]() 曠繼勛將此情勢和利用軍閥混戰壯大混成旅的企圖報告四川省委,省委決定同意參戰。 1928 年夏,劉丹五第7混成旅參加“四川同盟軍”川東之戰,后因失利退駐羅澤洲防區。旅長劉丹五稱病未歸,由曠繼勛代理旅長,他率部隊從廣安移李家鈺防區,駐遂寧縣永興場一帶。 此時,黃隱借口整編和羅澤洲即吃掉該旅的嚴峻時刻,曠繼勛毅然報請省委要求批準起義,以保存革命實力。省委即派羅世文、朱三元參與籌劃,起草了《暴動計劃書》,準備好了起義的旗幟、臂章、帽徽和標語。 1929年6月29日,在四川省委的領導下,曠繼勛率部在四川蓬溪與遂寧邊界牛角溝宣布起義,他任總指揮,羅世文任黨代表,朱三元任前委書記。 隨后將全旅4000余官兵編為2個師8個團,于當夜兵分南門、西門兩路攻打蓬溪縣城,與邊防軍一個騎兵團激戰4小時之久,擊斃守城士兵20余人,敵人于次晨向文井方向撤退。 起義軍攻占縣城后立即沒收縣政府大印,燒毀征收局的糧冊,釋放在押犯,成立“蓬溪縣蘇維埃政府”,以“四川工農紅軍革命委員會”名義貼出布告,它是四川成立的第一個縣蘇維埃政府。起義軍當天還在蓬溪中學舉行演講會,宣傳革命,擴大紅軍。 國民黨反動當局得知消息后,驚恐萬分,急令四川軍閥圍剿。曠繼勛詳細地分析了當時面對的形勢后,作出了戰略性轉移。率部先后轉戰西充、營山、達縣等地區之間,所到之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權,深受工農群眾歡迎。 1929年秋,曠繼勛由四川省委護送到上海黨中央工作。這時期,他主要負責黨中央首腦機關的安全保衛工作,并加入陳賡領導的“鋤奸團”,懲治了叛變革命的上海市公安局鏟共委員會頭目白金和上海青幫頭子黃金榮。 1931年,曠繼勛被派到鄂豫皖根據地擔任紅4軍軍長。1931年4月,張國燾來到鄂豫皖后,任鄂豫皖中央分局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后調任紅13師任師長。 這年10月,任紅25軍軍長,率部開展武裝斗爭,指揮了磨角樓、新集、雙橋鎮、蘇家埠等重要戰斗。11月7日,曠繼勛奉命率紅25軍到達黃安縣七里坪,與徐向前率領的紅四軍會合,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為政治委員;劉士奇為政治部主任。曠繼勛仍任紅25軍軍長,他指揮部隊參加了商南、蘇家埠等戰役,取得了輝煌勝利。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發動的第三次“圍剿”。蘇家埠大捷之后,紅四方面軍主力回師豫南,曠繼勛指揮74、75師繼續在皖西堅持斗爭。 ![]() 張國燾青年時期 12月24日,曠繼勛率部隊攻克通江縣城,成立川陜臨時革命委員會,被選為主席。 1932年5月初,曠繼勛率部奇襲霍丘成功,將繳獲的大量布、米、鹽等物資供給紅軍部隊,為鞏固大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7月,蔣介石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下分左、中、右三路軍,中路軍司令長官由蔣兼任,動用兵力26個師另五個旅約30余萬人。根據地的形勢十分嚴峻。但張國燾卻被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沖昏了頭腦,鼓吹“偏師說”的謬論。他不讓紅軍休整,積極準備粉碎即將到來的“圍剿”。 7月上旬,敵右路軍第一縱隊指揮徐庭瑤率領該師從正陽關南下攻霍丘縣城。這時,紅25軍的主力正在英山打蔡家河,只有曠繼勛率領教導團的4個連兵力堅守霍丘縣城,該城東西兩面臨湖,北去不遠是淮河,只有南路可以進山,地形不利堅守。 張國燾卻高喊“不讓敵人占領一寸土地”,強令死守該城,曠繼勛不得不執行命令,為加強城防,他把守城紅軍和地方赤衛隊作了妥善部署,并把縣委機關和縣婦聯的人員以及城中婦女老小,撤出城外,送到了根據地,并急調紅73、75 師回援霍丘。 敵人向霍丘發起猛攻,曠繼勛指揮守城部隊與敵激戰5晝夜,傷亡慘重。增援部隊也被敵人阻截。最后,因敵眾我寡,北城被敵人突破,曠繼勛冒著槍林彈雨,在城墻上、掩體內指揮部隊奮力反擊。一個槍彈飛來,打傷了他,鮮血直流。戰士們抬著他往南門突圍??h城終于陷落。 霍丘失守全是張國燾的錯誤決策所致,可張國燾卻倒打一耙,以霍丘失守的罪名撤銷了曠繼勛紅25軍軍長的職務。曠繼動雖然遭受到令人難以忍受的委屈和迫害,但他仍胸懷大局,毅然隨紅25軍與皖西地方武裝,在南起英山,北到麻埠的廣闊戰線上與敵作戰。 9月底,紅四方面軍主力再次到達皖西金家寨與紅25軍會合,曠繼勛即隨總部一起行動。后來,紅12師師長陳賡負傷,曠繼被任命命為 12 師師長。 10月,紅四方軍在強敵的“圍剿”下被迫撤離鄂豫皖根據地。 12月9日,當紅四方面軍到達陵南城固縣小河口時,以曾中生、曠繼勛、余篤山等為首的領導干部,商議派人到上海黨中央告發張國燾的錯誤政策,要求黨中央迅速采取措施加以糾正。 后因派人去中央有困難,便改由曾中生向張國燾書面陳述大家對過去領導上存在的問題和當前行動方針的意見。要求張國燾接受建議,停止向西無休止的轉移,在陜邊一帶建立根據地。這樣迫使張國燾召開了部隊師以上的干部會議,聽取大家的意見。會上,張國燾佯裝接受曾中生、曠繼勛等人的批評,暗中懷恨在心,準備尋找機會對這些同志進行打擊。 12月下旬,紅四方面軍進入川北,解放了通江,成立了川陜省臨時革命委員會。曠繼勛任川陜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 1933年5月17日,紅四方面軍為戰略考慮,把紅軍主力撤到川陜邊界三壩西南地區。從而爆發了“空山壩戰役”,這一戰紅軍大獲全勝,曠繼勛功不可沒。 此后,為了分化瓦解敵人,曠繼勛又建議趁當時四川軍閥混戰,軍閥之間矛盾重重的有利時機,同一些軍閥搞統戰,以擊破主要之敵,使紅軍在通、南、巴立住足,建立和發展根據地。 曠繼勛這些正確主張,遭到了張國燾的反對。并誣陷曠繼勛“右傾”。于是利用“肅反”之機,對曠繼勛進行殘酷打擊,將他從川陜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降任為通江縣軍事指揮長。 不久,曠繼勛寫了一封信給原在軍閥部隊里身為旅長的朋友謝德堪,想開導他們擁護紅軍,爭取起義,被張國燾查獲此信,以“國民黨改組派”、“右派”等罪名,逮捕了曠繼勛,于1933年6月秘密處死于通江縣洪口場,年僅38歲。 1937年在延安批判張國燾的錯誤路線時,偉人指出:“鄺繼勛同志是好同志,被張國燾錯誤迫害,應作烈士待遇?!敝醒胱氛J曠繼勛為烈士。 (連載) 是是非非,蓋棺定論。功功過過,后人述表。 《短暫的榮光》--記中共創始人之一、早期領導人之一,原工農紅軍總政委張國燾。這是作者20多年前就已經釆訪整理完成的書稿,當時某省出版社也擬定出版,但因某些原因未如愿。今根據頭條平臺特點,重新整理,敏感問題有刪除,但作者本著能發表則發表,不能發表就作為書稿留存,歡迎喜歡歷史人物的讀者諸君私聊,在評論區勿言、討論關于政治等敏感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