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年頭,患腦梗的人不斷增多。西醫是溶栓,中醫是從根源調理。 有位醫生去甘肅援醫,遇見一個腦梗3年的村民。 村民自述:先是臉歪嘴歪,醫院檢查為“雙側腦梗塞”;西藥治療中,半身出現麻痹感,直至半身不遂;3年間做過多次溶栓,都是緩解后又回到原位。 刻診,患者言語遲鈍,情緒不穩,舌質偏紅,苔薄白,脈象弦細稍數。 該醫生準備開一張行氣活血的藥方時,隔壁村的土郎中見了直搖頭,笑言:腦梗就是尿液上腦,通尿就行了! 患者用土郎中的方子服了7劑中藥后,病情一天天好轉,不到1個月時間,竟言語自如,身體正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 這個結果,讓城里醫院下去的醫生深受震撼,開始琢磨 土郎中這張方子: 山萸肉、石斛、肉蓯蓉、巴戟天、螻蛄、茯苓、遠志、丹參、黃芪、五味子(因每個人病情不同,具體用量請咨詢醫師)。 腦梗,究竟和尿有什么關系呢? 中醫講,腎藏精,精生髓,腦為髓海。腎精一旦不足,腦髓失養,腦袋就不好使。 腎主水液之代謝。腎不足,則代謝失常,氣化失司,津液水濕聚而成痰,痰濁上蒙清竅,于是人更容易癡呆。 這些痰濕,不能正確的排泄出去,于是就會來到體內,順著血液的流走而流動?!饵S帝內經》曰:“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津液不化,留于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p> 膀胱是水府,為眾水所歸之處,如果水濕不下歸膀胱,還往上逆竄,就會像水蒸氣一樣,來到人體上方——腦子。于是,腦子的血肯定就會不干凈,最終堵塞。 憋尿,熬夜,縱欲,導致膀胱出現問題,水濕尿液就不能正常代謝出去,日久生熱,行至人體上方,引發口眼歪斜,半身癱瘓。 病人舌苔薄白,脈象弦細,說明腎陽虛;舌色偏紅,脈象數,說明腎也陰虛。 要解決腦梗,就需讓病人體內的痰濕順著尿液流走,血液干凈后元神之府就清凈了,腦梗帶來的問題自然消失。 土郎中的方子中: 山萸肉、石斛滋補腎陰,肉蓯蓉、巴戟天溫補腎陽; 螻蛄,補益膀胱,促進水液流通,讓多余的水濕流走; 茯苓、遠志,化痰利濕,使腦竅不再為痰濕濁邪蒙蔽; 丹參活血化瘀,黃芪行氣補氣,五味子安神益智,氣血通行,讓臟東西更好排出。 后來,該醫生用土郎中這張方子,治好了1000多個腦梗患者! ![]() 早在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的“苓桂術甘湯”,具有溫陽化飲,健脾利濕之功效。 有位中醫在一次門診中遇到一70多歲腦梗后遺癥患者:流口水不止,胸前衣服都濕透,時間一長,皮膚又濕又癢;腦子糊涂,反應慢,說話困難,乏力嗜睡。 當時,該醫生用了苓桂術甘湯加減,兩周癥狀明顯好轉,流口水輕了。之后在原方基礎上加減用量,再用2周,流口水幾乎消失,精神也好了不少。 主方苓桂術甘湯:茯苓健脾利濕,桂枝溫陽化濕,白術燥濕健脾,炙甘草健脾和中。 再加上澤瀉、姜、黨參、路路通、地龍等,增強利水除濕和溫健脾陽、通絡的力量。 后兩次調方,流口水沒了,精神好了,反應遲鈍沒了,基本恢復如常,做一些輕松的家務活也是可以的。 流口水、嗜睡等問題和腦梗之間到底有什么因果關系?不過,《傷寒雜病論》中有“口吐涎”,就是流口水,為水濕之邪外溢的表現,故健脾溫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