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模式主要流程為生態溝渠—沉淀池—過濾壩—曝氣池—過濾壩—生態凈化池。該模式對養殖水域進行科學規劃,在池塘升級改造基礎上(進排水分開),利用物理和生物生態的方法,對養殖尾水進行生態化處理,實現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該模式尾水處理面積要求占總面積5%~10%,適用于淡水集中連片池塘。

三池兩壩尾水處理模式工藝流程圖
【費用參考】
費用方面以佛山市南海西樵禮記水產養殖場為例,每畝約6500元,主要建設內容有池塘方格化改造、清淤固基、三池兩壩建設(面積19畝,約占總面積10%)、進排水分離等,電費約為每月2000元(約3240度電),主要用于曝氣池配備一臺3kW的羅茨風機,24小時運行。生態凈化池配備一臺1.5kW的葉輪增氧機,24小時運行。


人工濕地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主要流程為生態溝渠—沉淀池人工濕地(復合式人工濕地)—養殖池塘(外部水域)。該技術是在池塘建立人工水生態系統,利用內基質、植物和微生物等協同作用,經過物理和生物兩重處理,達到去除或消減水中污染物的目的,可實現養殖尾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該模式尾水處理面積要求占總面積10%以上,適用于淡水集中連片池塘。
人工濕地尾水處理理工藝流程圖
【費用參考】
費用方面以三水區太二農業有限公司為例,改造面積共1775畝,項目投入885萬元,每畝約5000元。主要建設內容有魚塘整治、進排水管網和尾水處理。電費每月約660元(約1080度電),電費主要用于人工濕地配備一臺功率為1.5kW的噴水式增氧機,24小時開啟。

生態溝和生態濕地
綜合型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主要流程為沉淀池-陸基高位池(配備紫外線消毒)-陸基養殖圓桶-固液分離池-生態溝—水稻田/生態濕地-沉淀池-曝氧池-蓄水塘。該模式靈活運用生物、化學、物理的方法,結合生產經驗和生產需要,對現有的養殖尾水處理模式進行有機結合,進一步升級尾水處理模式,適用于淡水集中連片池塘。
陸基高位池模式+漁稻共作尾水處理模式工藝流程圖
【費用參考】
費用方面以廣東銀鵬農業公司為例,改造面積共15畝,項目投入250萬元,每畝約16萬元。主要建設內容有特制陸基圓形養殖池,2個儲水圓池和26個直徑達10米的養殖圓池共約3000立方米養殖水體,還有三級污水圓池5個,每月電費約為6000元(約1萬度電),主要用于高位蓄水池抽水,紫外線消毒,養殖桶供氧以及換水。

陸基養殖桶和水稻田

三級污水處理池
“一池一渠”簡易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主要流程為養殖池—生態溝渠—生態凈化池—養殖池。要求養殖用水循環使用,利用生物生態的方法,采用“一池一渠”的簡易工藝流程,對養殖尾水進行處理實現循環利用。該模式尾水處理面積要求占總面積3%-5%,適用于淡水分散型池塘。
“一池一溝”簡易尾水處理模式工藝流程圖
【費用參考】
費用方面以三水區劉氏水產為例,改造面積共166.7畝,項目投入136.67萬元,每畝約8000元。主要建設內容有進排水管網、生態溝渠、尾水處理池等。電費每月約350元(約550度電),主要電費為750w分水沙井水泵,水流通方式主要依靠高位蓄水池進行水體自留。

生態凈化池和高位蓄水池
池塘“零排放”生態圈養模式
該模式主要流程為圈養桶—底排污管—尾水分離塔—消化處理桶—上清水回塘;濃縮水進入下兩級固液分離裝置—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在池塘中構建圈養裝置,把養殖品種圈在圈養桶內養殖,通過圈養桶特有的錐形集污裝置高效率收集殘餌、糞污等廢棄物,廢棄物經吸污泵抽排移出圈養桶、進入尾水分離塔,固廢在尾水分離塔中沉淀分離、收集后進行資源化再利用。該模式尾水處理面積要求占總面積15%,適用于淡水分散型池塘。
池塘“零排放”生態圈養模式工藝流程圖
【費用參考】
費用方面以更合鎮香山村池塘“零排放”生態圈養為例,改造面積共7.5畝,項目投入48萬元,每畝約6.4萬元,主要建設內容有四組共16個圈養桶和1套養殖尾水分離塔。電費每月1700元(約2800度電),7.5kW 水泵2臺每天抽水處理2次,約1.5小時;1.5kW水車式增氧機2臺,每天24小時開啟。圈養桶和尾水處理塔
池塘養殖三級過濾池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主要流程為尾水收集池—池塘底部鋪設PVC排水管道—溢流系統—弧形篩—碎石過濾池—細沙過濾池—陶粒過濾池(復合微生物)—生物降解。該模式充分利用池塘自然條件和輔助設施開展池塘養殖水生態治理,主要是在排水溝渠、空地等地方開挖并且修建水泥池,通過修建水泥池并添加濾料來完成。根據不同養殖品種,設施面積占比建議如下:四大家魚、羅非魚,設施總面積應達到養殖總面積的 3%;蝦類,設施總面積應達到養殖總面積的 2%;蟹類,設施總面積應達到養殖總面積的 1.5%;雜交鱧、加州鱸、太陽魚、黃顙魚、斑點叉尾鮰等魚類,設施總面積不小于養殖總面積的 5%。適用于淡水分散型池塘。
池塘養殖三級過濾池尾水處理模式工藝流程圖
【費用參考】
費用方面以佛山市林遠水產有限公司為例,改造面積共242.2畝,項目投入97.88萬元,每畝約4000元。主要建設內容有進出水管網的改造提升、邊界河涌改造沉淀池和生態溝渠設施、凈化池的多級凈化設施、微孔曝氣系統、電力配套設施、自動化水質檢測系統。無需電費,主要維護費用用于池塘清淤,疏通排水管道以及濾材的清理。池塘岸基一體化設備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主要流程為主要為養殖池塘—一體化尾水處理設備—快速離心固液分離—上清水回塘;濃縮水進入下兩級固液分離裝置—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該設備首先將池塘底部營養鹽較高的水體抽提到一體化尾水處理設備中,一體化尾水處理設備處理分為三級處理,一級處理是利用快速離心的方式實現養殖尾水的初級固液分離,分離出大多部分的殘餌和糞便,濃縮后的養殖尾水經水生植物及微生物處理器,實現脫氮、除磷和消毒后,可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每套設備占地約10平方米,適用于淡水分散型池塘。
【費用參考】
費用方面以南莊鎮醒群村岸基一體化池塘循環水養殖與尾水處理項目為例,改造面積共200畝,項目投入108萬元,每畝約5400元。主要建設內容有15套池塘循環水與尾水處理系統,1套養殖尾水凈化處理系統,通過塘前端厭氧沉淀處理、水生植物吸收氮磷,塘末端進行泡沫分離以凈化養殖尾水。電費每月約1350元(約2200度電),一套該設備功率約3kW,需24小時運行。

岸基一體化設備整體和泡沫收集器+水流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