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孫國 東山島,又稱為蝶島。 它像一只翩翩欲飛的彩蝶,展翅于萬頃碧波之中。它頭朝大陸,尾對西南,島的中央有一條路,東山島東臨臺灣海峽,南臨廣東省的潮州、汕頭,是我國閩南沿海一個島嶼縣,是閩南海上屏障,恰似蝴蝶的脊背。也歷來是海防軍事要地。清朝時期這里就有清兵把守,國民黨統治時期曾派重兵屯駐。東山島面積151平方公里,解放初期的人口只有8萬多人。海島距大陸最近距離有1800多米,從島上到陸地,無論是人員來往還是貨物進去,全部都得靠船運輸。 1953年2月,華東軍區公安部隊司令員郭化若和政治部副主任秦化龍帶領一個工作組和文工團,視察慰問福建邊防部隊。他們來到東山島,巡視中,郭化若感到東山島位于福建和廣東兩省的交界處,是兩省的海上交通咽喉,閩南沿海的屏障,這里離國民黨盤踞的金門島又很近,極易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為了加強防務,郭化若將守島部隊由一個營增加到一個團,并要求駐島部隊構筑陣地工事,一旦戰事發生,島上駐軍能夠依托工事進行抵抗,等待島外援軍支援。 根據郭化若的安排,公安八十團奉命擔任守島任務。公安八十團進駐后,團長游梅耀根據島上的情況,將全團兵力進行了分散部署:一營在200和425高地防御;二營在410和350高地防御;三營在大陸駐守。水兵連扼守八尺門渡口,縣公安中隊、鹽警中隊在城關擔負治安工作。 華東沿海邊防線長達7000多公里,有島嶼3600多個,大小港口80多個。當時國民黨不僅盤踞著臺灣,而且還占據了閩浙沿海包括大小金門、上下大陳在內的24個島嶼。國民黨采取“以大吃小”、“速來速退”、“抓一把就走”的手段,對我沿海不斷進行襲擊,與我爭奪島嶼,還不斷派遣特務潛入大陸,進行情報活動。 朝鮮戰爭爆發后,蔣介石調整了指揮機構,將臺灣、澎湖、金門等地部隊進行了整編,將原來的20個軍番號縮編加強為12個軍26個獨立師,還將收編的海匪武裝“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改為“中華反共救國軍”。經過整合軍力,臺灣的軍事機構在福建、浙江沿海部署了7萬多兵力,其中有6萬人駐扎在金門、馬祖兩島。但礙于當時各方面的形勢,他一直沒敢動作。朝鮮戰爭進入膠著狀態后,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直接唆使下,為配合美軍侵朝戰爭,策應板門店朝鮮停戰談判的政治訛詐,拚湊了四個主力團,兩個海上突擊大隊,一個海軍陸戰中隊,共12000多人,在13艘艦艇、21輛水陸兩用坦克和三十多架飛機的配合下,公然進犯東山島。 國民黨軍指揮這次進攻東山島的指揮官,是金門防衛司令胡璉。此人曾因金門古寧頭之戰名噪臺灣,成為臺灣家喻戶曉的人物。 胡璉多年與解放軍作戰,歷來比較謹慎小心。這次進攻,他一改往日的作風,把所有的軍兵種都使用上了,空軍、陸軍、海軍,還第一次使用了空降兵,進攻的兵力多、火力強是前所未有的。 在進攻前,為了阻止解放軍的支援,他下令出動空軍,對福建沿海的橋梁進行狂轟亂炸,炸斷了由漳州乘汽車通向東山島的必經之路九龍江橋。他判斷從漳州派出的援軍主力,最快也要三天才能趕到,而他不用三天就可以拿下東山島。 為了打勝這場戰斗,國民黨參謀總部進行了多次沙盤演練和周密部署。為了達到出奇不意攻其不備,國民黨在金門地區秘密集結兵力。國民黨軍在金門的異常動向,為當時設在上海的華東軍區指揮機關獲得。 7月15日23時,華東軍區通報,金門胡鏈率正規軍4個團,海匪4個大隊,在海空軍的配合下,于15日晚9時從金門出發。 根據這一情況,福州軍區判斷,敵若往北,可能襲擊南日島、平潭島,往南則可能襲擊東山島,因為它們離金門都在150海里,正好是一夜的航程。其中最有可能的是襲擊東山島,其次是平潭、大嶝及廈門島。福州軍區司令員葉飛決定,如果敵進犯平潭、南日、大嶝、廈門,駐軍堅守;如果敵進犯東山島,守島部隊則在抗擊后撤退,因為駐島面積大,兵力又太少。 國民黨軍的如意算盤是利用“以大吃小,速戰速決”的手段,一舉殲滅我東山島守軍,以此揭開反攻大陸的序幕,并達到破壞即將達成協議的朝鮮停戰談判的目的。 23點30分,公安八十團團長游梅耀剛檢查完崗哨回來,機要參謀就推門送來一份加急電報:金門的異常動作表明國民黨軍肯定將有動作,雖然現在還不清楚敵軍襲擊的目標,但島上應迅速進入戰斗準備。兵團首長命你團嚴加防守做好戰斗準備,掩護東山島黨政機關在拂曉前離島。 ![]() 游梅耀看過電報在電報,估計敵人出動約有一個師的兵力。憑這些兵力要攻打廈門顯然是不行的,攻其他島嶼,這么多兵力沒法展開,看情況多半是進攻東山島。 他沒敢耽擱,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并提前通知島上黨政機關,傳達上級撤退指示。安排好這一切,還沒來得及喘息一下,福州軍區司令員葉飛來電話了,問游梅耀島上兵力部署情況。游梅耀匯報完后,建議按堅守作戰方案準備。 在此之前,公安八十團已有準備,做出了遇敵萬人左右來犯時,由前沿部隊節節阻擊,予以殺傷打亂敵部署后,堅守陣地,在援軍配合下共同殲滅敵人的方案。 葉飛同意,并叮囑說,“敵人一下子出動這么多的兵力,來者不善,一定要做好準備,不能輕敵。” 敵人這次明目張膽地向我沿海島嶼發起進攻,顯然是經過充分準備有備的。放下葉飛司令員的電話,游梅耀馬上叫值班參謀通知各前沿觀察所,嚴密監視敵人的動向,一有新情況立即報告。 7月15日21時,國民黨金門防衛部上將司令長官胡鏈,隨1萬多敵人由金門向外海駛來。這一次突襲東山島,蔣介石親自下令由胡鏈指揮。胡鏈感到勝券在握,他從臺北回到金門前,蔣介石召見他時,他夸下海口說:“總裁,您靜候佳音吧!” 說這些話并不是胡鏈心血來潮。東山島守軍不足一個團,離東山島最近的駐軍是漳州,他認為位于漳州的解放軍要增援東山島至少需要三天。其中關鍵的是漳州橋被國民黨的飛機已經炸毀,此橋沒有修復,增援部隊就無法很快到達東山島。 平流霧將平日寬闊的海面遮擋得嚴嚴實實,借著大霧的掩護,敵艦起錨后直奔東山島駛來。天快亮時,東山縣肥安公安中隊哨兵王鵬和帶班的班長黃宜福突然聽到遠處有機器的聲音。從巨大的轟鳴中,黃宜福斷定這不是一艘船艇發出的,而像是一群船艇的聲音。黃宜福立即將這個情況報告了在家值班的二排副排長王秉誠。 一聽有情況,王秉誠立即警覺起來:“走,看看去。”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