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湯解析: 柴胡、黃芩:柴胡為少陽藥,以升發為主,可用于關脈見于沉位,按之有力,黃芩為清熱藥,可用于脈象中有熱象、滑象。 半夏、枳實 大黃:半夏、枳實、大黃均以降下為主,可用于關尺脈見于浮位、沉位有力且有邪實之象。 芍藥、甘草、生姜:芍藥以柔肝為主,與甘草配伍芍藥甘草湯能柔肝滋陰,能解痙,可用于弦脈,生姜、甘草以補虛為主,可用于關脈按之略微無力胃氣虛弱之象。 所以大柴胡湯的整體脈象就是浮或沉,但均按之有力,脈管表層有一點浮象,但按之以滑而有力為主,多見于兩關脈滑而有力。 龍膽瀉肝湯 解析: 龍膽草:龍膽草主要用于肝膽濕熱,所以方子的關鍵在于清熱利濕。 黃芩、梔子:黃芩、梔子為清熱之藥,故脈當滑數。 柴胡:柴胡是用來升散的,也就是從氣分疏肝,因為沒有表證,所以是該藥主要是用來疏散瘀滯在內的熱,所以脈當沉。 澤瀉、車前子、木通:澤瀉、車前子、木通均為利水之藥,“脈得諸沉,當則有水”,“沉潛水蓄,支飲急弦”“左為陰右為陽”,故此三藥的脈象當為脈沉且左脈較右脈有力。 地黃、當歸:地黃、當歸乃是因為利水之后有傷陰之患而用,故脈象中不見其象。 甘草:肝膽火旺,有肝木克土之虞,故用一味甘草以補之,其脈象當見右關尺脈按之略無力或右脈略弱于左脈。 綜上所述,龍膽瀉肝湯的整體脈象為脈沉,因有濕熱,故按之滑濡或弦,左脈大于右脈,右脈略無力。 玉女煎石膏、知母:石膏與知母就是白虎湯的基礎方,所以其脈必然是有洪大之象的,一般見于右脈或者右關,因為有熱盛傷陰的表現,所以這個洪大還不是完全的洪實大,重按還有一點無力甚至空的感覺,左脈與尺脈尤其明顯,故用熟地來填補。 牛膝:如果脈象中還有瘀滯感,就好像粗大的水管中混有泥沙的感覺,總之就是脈的搏動不流利,同時因牛膝有降引血下行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可以斂降浮大的脈象下沉同時讓瘀滯的脈象變得流利。 綜上所述,玉女煎主要用于胃火熾盛傷及陰液,其的脈象以右脈洪大但按之略無力。伴有左脈無力為主。 丹梔逍遙散柴胡、薄荷:二者都有清熱升散或發散的作用,柴胡可用于升散中位的邪氣,薄荷可用于發散浮位的邪氣。 白術、茯苓、生姜、甘草:白術、茯苓、甘草為四君子湯組方,生姜為仲景常用脾胃藥,用于右脈或右關偏弱者。 丹皮、梔子:丹皮為清血分之熱,梔子用于清氣分熱或三焦之熱。 綜上所述:丹梔逍遙散用于肝郁脾虛兼有熱象者,整體脈以沉弦或中弦為主,左弦大于右弦,右脈按之較無力,左脈按之有滑象,具有此脈象便可使用丹梔逍遙散。 五苓散豬苓、茯苓、澤瀉:豬苓、茯苓、澤瀉用于瀉水,“沉潛水蓄”“脈得諸沉,當責有水”所以整體脈尤其是在關尺部,能明顯摸到弦象,而且偏于弦軟。 桂枝:桂枝用于解表、平沖,所以脈不會沉的特別厲害,甚至會在關尺的浮、中位摸到一個弦且較緊的脈。 白術:白術依然是以補虛利水為主,但在五苓散中,白術的主藥作用在于燥濕利水,所以右關脈有虛象但不嚴重。 綜上所述,五苓散用于小便不利兼有表證未解,或中下焦有水氣停蓄者。其脈關尺部偏弦,右關脈偏虛為主。 苓桂術甘湯苓桂術甘湯用于“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即是由于吐下之后,脾胃虛弱、心陽不足造成的水氣上沖之證。 全方雖然重用茯苓四兩但桂枝、白術合有五兩,整體還是以補心、脾陽為主。故整體脈亦弦,因有氣上沖之證,故脈偏浮或中。且以右脈按之無力為主。 八味腎氣丸地黃、山藥、山萸肉:地黃、山藥、山萸肉滋陰為主,且主要是補肝腎,所以見于左部脈中、沉部或關遲部無力。 澤瀉、茯苓、丹皮:澤瀉、茯苓用于利水,牡丹皮能化瘀清血分之熱,但這三味藥同時也是防止前藥滋補太過不能運化,故脈或兼有弦或澀的表現。 肉桂、附子:肉桂與附子則用于右脈沉或者關尺部無力。 綜上所述:八味腎氣丸的治療范圍很廣,但正是由于治療范圍太廣,造成了現在全民補腎、全民吃八味腎氣丸的怪象。 八味腎氣丸主要用于左右脈皆無力,尤其以中沉部或雙尺部無力為主,脈象中還兼有弦、澀的病理產物,但不明顯,主要以虛為主。 |
|
來自: 花無缺3myj1j3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