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羅生門”。 “膠原蛋白在護膚品上用,這一點我也公開說,那就是個概念。因為它吸收不了,它也不是在你皮膚里面形成保護膜。”[1]華熙生物創始人趙燕在近日的公司業績發布會上如是說道。 ▲華熙生物創始人趙燕,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她對膠原蛋白在醫美和食品領域的應用,也提出了質疑。她說:“膠原蛋白醫美會用,但是如果你們想用來作為填充,實際上保持的時間是很短的,它并不能給你起到多大的效果”;而在食品端,“膠原蛋白分子量比較大,吃進去就變成肽和氨基酸,為了保證膠原蛋白真正的作用,應該在醫療器械方面應用。”[2] 有意思的是,在華熙生物近期發布的2022年財報中,共提到“膠原蛋白”29次,其中既涉及到膠原蛋白在化妝品中應用,也提到了目前華熙生物已經推出的幾款膠原蛋白食品。 在同一家企業中,都出現了“羅生門”情況,而這就是如今膠原蛋白化妝品市場的現狀。 ▌▌火熱的膠原蛋白化妝品市場 在去年11月,膠原蛋白化妝品龍頭企業“巨子生物”在港交所上市,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股價翻了一倍,目前市值為47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15億元),緊追華熙生物。而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巨子生物營收逆勢大漲52.3%,達到了23.6億元,包括“可復美膠原棒”、“可復美膠原乳”在內的膠原蛋白化妝品成為推動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 另一家膠原蛋白原料生產的龍頭企業“錦波生物”,也在3月底成功過會,將在北交所上市。根據財報顯示,錦波生物在2022年的營收同樣暴增67%,達到了3.9億元。 與此同時,眾多化妝品品牌企業也紛紛進入膠原蛋白賽道,其中就有華熙生物。在2022年上半年,華熙生物以2.33億元的價格收購益爾康生物51%股權,標志其正式進軍膠原蛋白領域。8月底,華熙生物創始人趙燕宣布將把膠原蛋白打造成為繼透明質酸之后的第二個戰略性生物活性物。 緊接著在2022年9月底,華熙生物旗下品牌“WPLUS+”,就推出了一款含膠原蛋白和玻尿酸復合飲料;也是在2022年,華熙生物的另一個品牌“休想角落”,推出全新2.0“夜帽子熬夜精華飲”系列飲品,同樣添加了膠原蛋白原料。 ▲圖片來源于華熙生物官網 而在化妝品原料端,華熙生物已經在2022年,完成了重組人源膠原蛋白的中試生產,并且已制備可用于化妝品的公斤級原料,正開展量產規劃。 在企業和消費端的共同推動下,膠原蛋白化妝品市場的規模也是水漲船高。根據興業證券發布的市場研究報告顯示,膠原蛋白在功效護膚品市場中的應用規模預計由2022年的96億元增長至2027年的757億元,CAGR達51.3%。 ▌▌膠原蛋白化妝品市場的爭議 不過在欣欣向榮的市場背后,關于膠原蛋白化妝品是不是“智商稅”的爭論一直存在。 比如在小紅書上搜索“膠原蛋白是不是'智商稅’”關鍵詞,能看到大量相關筆記。另外在化妝品行業中,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膠原蛋白化妝品提出質疑。而這些爭論的主要焦點就是,膠原蛋白的分子量很大,是否能夠被皮膚吸收。 據研究發現,通常情況下,只有化合物的分子量低于500道爾頓的成分才可以被皮膚吸收,這就是化妝品領域中著名的“500道爾頓原則”。而根據資料顯示,大部分原膠原蛋白的分子量約為30W道爾頓,是沒辦法被皮膚吸收的。這也是很多人質疑膠原蛋白化妝品是“智商稅”的主要理由。 但支持膠原蛋白化妝品的人士認為,通過生物合成技術制備的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和原膠原蛋白不一樣,前者能夠實現更小的分子量。根據《重組膠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導原則》中的定義,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是指由DNA重組技術制備的人膠原蛋白特定型別基因編碼的全長或部分氨基酸序列片段,或是含人膠原蛋白功能片段的組合。 由于只是人膠原蛋白的功能片段,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理論上能夠實現更小的分子量。據巨子生物的財報披露,它在2022年首次將專研的C5HA重組膠原蛋白仿生組合技術作為核心科技成分應用在可麗金賦能緊致系列產品中,其所使用的Mini重組膠原蛋白肽分子量為217道爾頓,是膠原蛋白領域已知最小分子量的膠原蛋白,能直達肌底。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人膠原蛋白或重組人膠原蛋白有其特殊性,即便分子量大于500道爾頓,也能被皮膚吸收。據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皮膚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宏翔介紹:“根據已有的科學論證顯示,58千道爾頓的人膠原蛋白可以透皮吸收入真皮層,55千道爾頓的外源重組人膠原蛋白也能實現通過毛囊和皮脂腺等皮膚結構從表皮滲透到真皮,并實時形成膠原網絡結構。” 在《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2021年版)》中,膠原、可溶性膠原以及水解膠原等多種膠原蛋白成分都在其中。 法無禁止即可為。現階段一些爭議應該還難以澆滅膠原蛋白在化妝品市場燃起的這把“烈火”。不過如果要想徹底擺脫爭議,還需要參與的企業或機構給出更多權威的研究報告,最好能夠由相關部門推動制定膠原蛋白化妝品的行業標準,以規范整個市場。 *注釋:[1][2]引自華爾街見聞 ![]() |
|
來自: 新用戶9576lp0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