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手機發(fā)布之后,最后也只差一個小米13 Ultra了,本輪手機大戰(zhàn)就會告一段落了。這一輪大戰(zhàn),可以說此起彼伏,峰回路轉,看點很多。 具體來說,首先是影像大戰(zhàn),榮耀獲得dxomark影像第一,OPPO、vivo、小米等則對dxo得分不太認可,多方明槍暗箭,唇槍舌劍。 其次是影像里的長焦大戰(zhàn),主要由華為和OPPO發(fā)起,打得早期發(fā)布的vivo和小米稍感措手不及。不過,小米已經銷量打開,也就沒太介意了,價格也沒變。 第三,就是屏幕大戰(zhàn),1.5K國產屏和2K屏進行了激烈交鋒,最終2K屏沒有占得什么優(yōu)勢。大戰(zhàn)過程中,很多國產品牌,比如京東方、維信諾和華星光電也快速崛起。此外,努比亞借助京東方獨供的全面屏,也打出了一波小高潮。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次大戰(zhàn)確實是高水準之戰(zhàn),各家都拿出了很強的技術配置。那么,我們不妨從細節(jié)方面,來看看各家的得與失,看看誰收獲了口碑,誰收獲了市場,誰收獲了教訓。 首先,華為影像霸主位置仍很穩(wěn)。 華為P60 Pro依然占據著手機影像的巔峰位置,不管是主攝,還是長焦,都帶來驚艷的表現,同時背后有著豐富的創(chuàng)新細節(jié)。 不像其他品牌,用裝入一個大CMOS來證明一切,華為還是通過物理的進光量,軟件算法,以及最后的成片來說明問題的。 評價君曾經比較過P60 Pro和OPPO Find X6系列的長焦表現,P60 Pro還是要強一些的,成功頂住了OPPO大底長焦的猛烈進攻。 其次,榮耀通過精心準備一戰(zhàn)成名。 提起Magic系列,大家都知道是榮耀的高端品牌,但與花錢購買還建立不起聯系,前幾代更多是了解的階段。 但到了Magic 5 Pro這一代,其設計的合理性,邏輯性,性價比之高,誠意之足,還是給人很多驚喜的。 第三,小米13系列通過精品設計成大贏家。 小米這次可以說是絕對的贏家,小米13和小米13 Pro先發(fā)優(yōu)勢下,通過精品設計,獲得了米粉,甚至非米粉的認可。其徠卡影像效果明顯好于精品蔡司、哈蘇的表現,體現了十分強烈的存在感。 實際上,小米要比vivo看得更為精準,準備了75mm長焦,打出了自己的特色風格,向上可以比肩90mm長焦,向下睥睨50mm標準焦段,未來只需要加大75mm長焦的畫質,就可以獲得很好的體驗。 影調的高級感,空氣壓縮感,色彩的特殊性,都給小米系列更多的可能。據說,在小米與徠卡的全球影像戰(zhàn)略合作又進一步,新技術會在小米13 Ultra上體現。那么,小米13系列估計以后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吧,總之形勢不錯。 第四,vivo押錯技術路線,表現被動。 其實,這并不怨vivo,而是先發(fā)時候,沒想到對手下手太狠,要么就是頂級潛望長焦,要么就是5199元的旗艦價格,從價格、配置上都對X90系列造成了壓力。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X90 Pro+后攝配置了四個,其他家都是三個,這點就喪失了一定的先機,同時1英寸的沒有表現出足夠的優(yōu)勢,但重量和體積上的弱點卻顯示無疑,最終變成了電池最小,重量卻最重的情況。 當然,素皮救了X90 Pro+,否則重量還要進一步提升,那持握感就更差了。 第五,iQOO的優(yōu)勢不再,努比亞截胡表現出色。 iQOO一直以未來電競的身份示人,過往是十分成功的,但今年不行,主要是失去了目標。首先黑鯊消失,就少了一個對比參照。此外,紅米放棄電競風格,價格也比iQOO低,又少了一個參照,成了比較孤零零的一個派系。 正在iQOO因為沒有對手而發(fā)愁之際,努比亞來了,帶來了Z50 Ultra,以及紅魔8 Pro系列,都是6.8英寸全面屏,尤其紅魔系列,游戲體驗極好,成了很多游戲博主的設備。 實際上,目前的情況看就是沒人和iQOO共舞了:一方面,電競手機全面升級電競屬性,弱化屏幕分辨率,去掉無線充電,精簡拍照;而非電競手機,不提壓感屏,不提肩鍵,靠強大處理器也能玩游戲,就談談原神跑圖幀率,畢竟原神也不屬于電競游戲。這樣一來,處于中間的iQOO自然不太好把握了。 可以說,現在用戶選擇清晰了很多: 喜歡小手機的,喜歡風格攝影的,選小米會很收獲高滿意度; 喜歡電競游戲的,直接努比亞系列,紅魔強悍,努比亞Z兼具拍照風格; 喜歡極致影像的,可以選華為P60系列,或者榮耀Magic Pro; 喜歡長焦且預算有限的,可以選OPPO Find X6,4499元起…… 當然,華米OV,以及榮耀,甚至努比亞,目前剩下的品牌都是相當有實力的,很多時候,只是產品打造時候被對手田忌賽馬了,或者是配置上,或者是價位上。而可以相信,大批新機也在路上,到年底還會有一場更高水準的機型大戰(zh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