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老舍,原名舒慶春,1950~1966年在此工作、生活。1997年,老舍家屬有償將故居捐獻給國家。1998年5月18日,老舍故居籌建處開始組建。同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示“同意將老舍故居改建成老舍紀念館”。1999年2月1日,老舍誕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紀念館正式對社會開放。2008年3月,老舍紀念館實現全面免費開放。 紀念館共有藏品1557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91件(套),包括一級文物3件(套)、二級文物21件(套)、三級文物167件(套)。館內展覽分為原狀陳列與常設展覽兩部分。3間北房和西側耳房為原狀陳列,展現了老舍先生當年的生活原貌,其中包括老舍的書房兼臥室,曾接待各方人士來訪的客廳,以及老舍夫人胡絜青的畫室兼臥室。院內東、西廂房設為常設展覽“走近老舍的世界”,配合大量珍貴的圖書、照片、生前遺物與其他實物及觸摸屏等,展示了老舍先生的生平與創作歷程。臨時展覽方面,舉辦了“老舍作品國外譯本”展、“老舍筆下的清明”和“微神:愛情的幻象”特展等。 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眾,老舍紀念館切合傳統佳節,舉辦了一系列教育活動。如“新年到,'福’來到——雕福字活動”“傳承老舍筆下的民俗食品——紅螺食品走進故居互動活動”“博物館里過大年——迎新春猜燈謎活動”等。編著了《我們在老舍紀念館》《老舍筆下的人物與街市——紀念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等書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