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胃氣則生,失胃氣則亡。脾胃好了其他五臟六腑都好,因為脾胃是為身體造氣血營養的,身體之所以存在,就在于氣血的濡養供給。 人之所以得疾病,總結一下,就是2個原因,一個是堵,一個虛。中醫認為脾胃乃是后天之本,既影響了氣血的淤堵,又是造氣血的源頭。所以今天分享一個穴位,是胃的募穴,可得胃氣。你遇到的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一定要收藏起來,并且用起來。 中脘穴,單穴,是任脈上的穴位,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5橫指的位置。有和胃健脾,通降腑氣的作用。 中脘穴不僅是八會穴中的腑會穴,更是胃的募穴,因此對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 而我們臟腑中,腑的功能就是消化運輸的通道,雖然不像臟那么藏精,但卻要保證通暢,如同人體的消防通道一樣重要。 具體作用1、中脘穴:中脘,胃之募穴也。募有募兵、募捐之意,中表示位置,正好的腹部的中部,這里就是比喻,他是人體的糧倉,一旦中脘有問題,五臟六腑都會虧空。 2、凡胃里,覺得脹滿了,胃難受了,吃多了,吃得難受了,總之,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先點按中脘,一分鐘后緩解,就這么神奇。 3、脾胃是身體的糧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一斷,萬眾立散。所以稱為中脘穴乃糧草穴,是人體太倉糧官。腹部的五臟氣血一旦虧虛了,一定要靠中脘來補充。好比讓中央開倉放糧,賑災救難。所以除了有胃病的,但凡有慢性虛勞性病的,都可以找中脘穴救濟。 4、以前的老中醫,認為如果守住中脘穴,就得胃氣,這樣一般大病不會死。中脘又是腑會,故六腑之疾,它統管。所以,這也是一個長壽的大穴。 日常養護按揉 用指尖推揉中脘穴,持續3~5分鐘,長期堅持按揉,可以改善胃痛、便秘、黃疸、小兒疳積等。 艾灸 每天1次,用艾條灸中脘穴,溫和灸5~10分鐘,可輔助治腹脹、嘔吐等。 刮痧 用角刮法刮拭中脘穴,刮3~5分鐘,以出痧為度,隔天刮痧1次,可輔助治胃痛、腹脹、嘔吐等。 真正的好醫生,一定知道無論你得什么病都可以從脾胃上調理。包括我們最著名的張仲景老人家開的每一個方子都有健脾養胃的藥。我們平時可以用保守安全的方法,靠我們自帶的大藥吧,因為中脘穴,就是一個最好的“養胃藥”,也是身體大倉庫,身體各處都需要給養的話,中脘穴首當其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