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中從結字到章法,只要落筆就有形狀的產生,黑白的書法世界,書法的一切表現形式,都是通過對比而產生的,像一個和諧的家庭一樣,有老有少,書法而言有大有小。人有高個矮個,書法而言有長有短。有人粗壯有瘦弱,書法而言有粗細變化…… ![]() 短小的襯托了高大 瘦弱的襯托了強壯 欹側的襯托了剛正 連密的襯托了斷開 粗壯的襯托了細小 濃縮的襯托了枯燥 收聚的襯托了散放 錯位的襯托了平齊 破體的襯托了方正 等等一切的變化,都是因對比而產生的,變與不變,變與漸變,在書法創作中不斷的探索組合豐富作品的內涵。 這種變與不變之間的組合,同時也可以對多種書體雜糅去改變,努力的去打破單一的定勢,讓書體的內部變化,在對比中產生美。如社會大家庭“違而不犯、和而不同”這就是書法結體和章法的基本原則。 各位書友,你認為對嗎?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美是對比出來的。小編按上述的九種方式,用圖例來一一說明,這樣會看得更加直觀。以下個人言論,有錯漏的地方,望批評指正,拱手! 之一:高大與短小對比 書法的結字和線條沒有大小,沒有高矮的變化,那一定沒有主與次之分。把大小長短安排成統一化,狀于“算子”成為獨體方塊化,這樣就同書法創作背道而馳,純實用的寫字。 ![]() ![]() 之二:虛與實的對比 如果用筆墨語言來表述,強壯的筆畫自然寫的很實,細瘦小的筆畫自然顯的很虛。把粗線條組合在一起,畫面感就顯得很實。把細線條組合在一起,畫面感就顯得很虛。虛與實的結合,更加貼近自然。 ![]() ![]() 之三:欹側與剛正對比 斜的和正的是相依相生的,斜的角度越大,就會襯托正的更加直立。 ![]() ![]() 之四:生疏與緊密的襯托 書法創作中的塊面感主要是通過疏和密來產生的,從單字來講,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整體布局字組與字組之間的關系,通常用“字陣”“字組”的形式組成“團隊作戰”就是空間的巧妙安排,陣地戰和殲滅戰的組合。 一口吃不下,我就分四口來吃,化整為零,合小為大。 ![]() ![]() 之五:細小把粗壯襯托得很強大 如果全部都是細的,就不覺得細了,如果全部都是胖的,再胖也不顯得胖。粗壯的線條是細小的線條顯現出來的。 ![]() ![]() ![]() 之六:濃與淡的對比,潤與燥的對比 顏色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色彩是裝扮的靈魂。 墨色的變化來源于墨色的深淺與漸變的組合,黑的部分讓它更黑,白的地方讓它更白,如果黑白不分的話,作品哪里來的亮點?所以有濃墨宰相、淡墨書生之說。 ![]() ![]() ![]() 之七:收與放的對比 米字格、田字格、九宮格都是通過收放的原理來設計的。單字到章法,收放聚散矛盾關系無處不在。沒有收放就沒有主次,沒有聚散哪里來參差? ![]() ![]() ![]() 第八:齊與不齊對比 齊是不整齊襯托出來的,讓齊與不齊造成反差,對人的視覺造成沖擊,字法上橫有長短俯仰平,豎有向背彎曲直,構成原理就是齊與不齊。書法創作特別是章法經常利用這一點。 ![]() ![]() 第九:傳統與突破,打破慣性思維 田徑體育紀錄不斷被打破,人的生活習慣也不斷的在改變,人類從古至今一直保持最原始的傳統習慣,我們還是以樹葉為衣,以生肉為食。 其實書法也要在傳統中去改變,幾年國展的投稿思路,傳統的像帖,慢慢走向了多體糅合,不斷的尋求和探索新的藝術元素,這是趨勢也是發展,認同也好,不認同也好,這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然宋體字沒有王羲之書法那么具有藝術性,該來的還是會來的…… 嘗試性的探索,只要不違背審美原理,就應該得到支持。 下面這件作品,雖然很多人接受不了,但整體來講,還是在藝術審美范圍之內,這種作品應該鼓勵。 ![]() ![]() 我是四海易術,每天分享一點書法小知識,原創小短文,轉發請標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