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認知半徑,決定你能走多遠。擴大認知半徑,明確能力半徑,縮小行動半徑,而不是盲目自嗨還不自知。
富書作者:三碗;主播:錦翎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他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戴任何面具偽裝,堂而皇之地搶劫了匹茲堡的兩家銀行。被捕時,他還一臉困惑:“你們怎么找到我的?我明明在臉上抹了隱形液啊!”搶劫犯一臉認真地回答:“檸檬汁啊?!?/span>原來他在得知檸檬汁在紙上寫字之后可以隱形,于是愚蠢地相信檸檬汁抹在臉上也可以隱形。這個笨賊成功地引起了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鄧寧的注意,他和他的團隊一起實驗研究發現:越是認知水平低的人,越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的行為。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處在第一階段的認知狀態,而這類人往往認為自己什么都懂,自以為是。自認為自己寫的字很好,喜歡貶低別人的字,并總想取而代之。他每到一個地方,都喜歡譏評匾額上的字,極力撤掉原來的,并自立名目,重寫一額。他曾經路過廬陵的一個山中寺廟,那有一個很壯麗的高閣樓。鐘弱翁和下屬官員一同過去,并圍著站在下面,看塔的匾額上面寫著“定惠之閣”,但落款上題寫的姓名模糊不清。他隨心所欲地加以批評,還讓一個寺僧用梯子取下匾額,待寺僧擦拭干凈后走近一看,竟是顏魯公顏真卿寫的。這時,他尷尬地回頭對下屬官員說:“這樣的好字,為什么不刻在一個石碑上?”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鐘弱翁這樣的人,明明認知有限,但自我感覺良好。比如,當你誠意滿滿地將一篇好文章分享給他們時,他們卻潑冷水地不屑道:“這種文章純粹是浪費時間,我覺得寫得很一般,還不如我學生時代寫的作文......”他們總是樂于從否定別人的過程中找到虛假的優越感,以為自己很厲害,懂得比誰都多。但這往往暴露出他們的認知水平低,折射出自身的無知。不要與井底的青蛙談論大海,它的認知只有井底那么大,大海對于它來說是認知盲區。也不要跟夏蟲去談論冰雪,夏蟲沒有經歷過冰雪,冰雪對于它來說是認知盲區。認知水平越低的人,認知盲區越多,反而越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一味地固執己見。在某次的工作中,一位工程部的同事給他打電話,反映機器不運轉,一定是出現了機器故障,需要往上報。他告訴同事機器不運轉不一定是故障,還讓對方把程序編碼調出來看看。找到原因后,他趕緊告訴同事是編程的問題,不是機器故障。沒想到,同事完全不聽,給他打了半小時電話,義正言辭地認為就是機器故障。他沒有爭辯,找來了老板,經老板一番查看后確認是編程問題。這件事也讓他明白,那位同事因為壓根就不懂機器編碼,只懂機器故障,才會固執己見。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想法越單一,越缺乏判斷力,人就會表現得越固執。最可悲的,是這些固執己見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無知,他們只會堅守著自己的想法,洋洋自得地做著井底之蛙。保持正向的堅持固然沒錯,但若拒絕傾聽、拒絕學習,反而會阻礙自身的進步和成長。叔本華說過:“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一個人如果走不出自己的觀念,到哪里都是思維的“囚徒”。那么,如何打破認知上的困境,逃離思維牢籠?不妨參考這三點:生活中很多人,一遇到問題就喜歡抱怨或者把原因歸咎于外界。曾國藩立志要做圣人,他通過寫日記的方式,每天進行自省自責。從青年到老年,他都活在自省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行為和完善例如脾氣暴躁、虛偽、浮夸等性格缺陷。最終他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完成了脫胎換骨,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唯有學會自省,拋棄自以為是的想法,才能認清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想要提升認知,一方面要保持“空杯心態”,不斷將自己歸零。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取得了一定成績,就認為自己水平極高,驕傲自滿,不愿再繼續前進。只有時刻擁有謙卑心,積極擁抱新生活、對待新知識、認識新事物,才能提升自己。比如,當你看完一本書或者聽完他人的經驗分享,要去內化,變成自己的東西去不斷輸出。知乎上有人提問:“為什么說同樣大學畢業的學生,短短幾年就能拉開巨大的差距?”有人認為是家庭背景原因,也有不少人歸功于運氣問題。“因為同樣在學校學習的時候,有的人按部就班地上課,下課后就打游戲、追劇、逛街;而有的人卻早就在大一的時候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幾年如一日地泡圖書館學習、注重社會實踐等等。大學畢業后,那些按部就班上課的人也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后依然打游戲、逛街、刷短視頻;而早在大一就開始努力的同學,畢業九個月后就拿到了融資,開始創業......”這些看似厲害的人,他們其實有個共同特質:時刻在為未來做準備,一直是終身學習的踐行者。擁有成長型思維,充分發揮知識的復利效應,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擴大認知半徑,明確能力半徑,縮小行動半徑,而不是盲目自嗨還不自知。點個在看,愿你在自知中清醒,在學習中發現不足,走出“達克效應”的怪圈,豐盈內涵,實現自我成長,成為高能量的自己。作者簡介:三碗,富書作者,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