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古碑,每每看到都會顯出“讀碑如與古人會話”的一種尊仰狀態。 界碑,是我識讀古碑種類上的一種,記得曾為遍找清代時正定與欒城交匯的“正定南界”碑,終于方見時的喜悅,雖不及國界碑的莊嚴神圣,但歸屬感也是驟增,也是一種地域范疇。 前兩日,韓老師(我在文章中結識做拓片的朋友)提供了一條信息“可以去肖家營里走一走”,那里有通石碑,屬于獲鹿與正定縣在清代時的界碑。 就奔著這一條,騎行出發,直奔石家莊北面的肖家營而去。 ![]() 村北石津灌渠橋邊,矗立著的村牌 肖家營,南依石津灌渠,北靠滹沱河,村名就是因在宋遼時期,這里曾駐扎過兵營而得名。 這里如今已經城市化,以前的大片平房,早已消失在高樓林立的新區里,能在新環境,尋覓到過往的遺存,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多方打聽下,不負嘴皮子,終于所求皆所愿,不但找到了界碑,還得見幾通村里相關內容的古碑,不虛此行。 界碑 被閑置一隅并反向橫立于墻邊,不起眼的似乎為日常隨意放著的石板一塊,并不引人注意。 界碑長度有半人多高,厚度約“一拃長”,因反向而置,為看得見碑文,使出“吃奶勁兒”,才用一條腿做支撐,“斜著”窺見到碑文。 ![]() 界碑目前狀態 ![]() 碑文(局部) 碑陽鐫刻有豎排的陰陽碑文,碑陰無字。 碑首橫書碑文“界石”兩陰文,左右兩端分別勒書“東屬真定縣”和“西屬獲鹿縣”,正中為六排陽文,字跡尚可,沒有太多漫漶,其中得見“正定蕭家營與獲鹿趙陵鋪兩村居中交界”等碑文以及落款有“康熙叁拾柒年叁月”(公元1698年,距今325年)字樣。 此石碑,是繼三教堂村的正定和欒城交界的“正定南界碑”(咸豐三年)后,我又得見的一通康熙年間的正定與獲鹿縣的古界碑。 修石坡碑 在村委會大院外的西側,有一石碑,為民國時期所立,記述了當時“修石坡”的情景。 ![]() 石碑 ![]() 石碑上部細節 ![]() 碑文內容(局部) 該石碑,記錄時民國六年,因“河水沖壞大道一條”,于是“北街人民公議修石坡”的過程。下面詳細識讀: 碑首:修石坡碑 右下端碑文:碑面二000年元月重修□□ 碑文: 正定蕭(肖)家營村北街,因民國六年河水沖壞大道一條(條),車馬行走不便,北街人民公議修石坡□丈,于是,拉石料百馀(余)車,□土四百馀車,但一切人工車馬之費,皆出自義務,惟伙石(伙食)之費由于村人舍施,故勒碑刻名,以誌不朽云。 會首:解 □ 劉 □ 經理人:(若干人不等) ……蔡 正,解 祥 五百文 任 六,任風,…張康,王盛 以上二百文 張 景 一百五十文…… 中華民國拾貳年五月初二日 仝 立 (注:此碑,在二000年用黑墨粉刷了一次) 碑文詳細記載了因民國六年滹沱河水災,將肖家營北街的一條大道沖毀,時隔五年后的“民國十二年”將沖壞的北街路重修成“石坡”的過程,百年前的情景再現。 (背景知識:知乎 中國歷史上的大水災 1917年7月,華北普降大暴雨,海河流域發生特大洪災,直隸全省625萬人受災,其中天津和保定兩地受災最為嚴重。) 肖家營廟石碑 騎行日正逢村里北端的“肖家營廟”有廟會,于是本著“看熱鬧”之心而去,不成想又見幾通石碑。 ![]() 肖家營廟 ![]() 為廟會忙碌著的村民 ![]() 支灶,備午飯 ![]() 供桌 ![]() 廟會所用之物 ![]() 廟會所用之物 ![]() 村里過會,向來熱鬧,我左右穿梭時,突然在這些擁擠著的縫隙里,發現了幾通古碑。于是,開始在“鬧市”里識讀起來。 ![]() 大明期間的“重修觀音堂記”碑 這通古碑,為大明時期所立,因風化剝蝕厲害,多數字體無法辨認,只有零星幾句勉強可辨。 ![]() 碑上部系列 ![]() ![]() 該碑為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所立,為界定村里的幾處寺廟地域范圍而立,由此碑內容知曉了另外兩處現已消失了的“白衣大士廟”和“關帝廟”的信息,也是村里不可多得的碑記下的歷史信息。 碑文: 且自田同井而有鄉以矣,鄉之為鄉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親睦予以成風休戚莫不相關,利…… 有觀音堂一座,住持女僧□□□□□□(此處被鑿十余字)所租錢□修治河溝石橋二座,村東□公用,東街關帝廟一所,白衣大士廟一間,皆有地畝不等,屢年所租錢文,除□油香紙外,□屬合□公用,蓋自創修重修□今有地畝利息仍為一鄉之利,相親相睦,風化終于勿替馬公議將各廟地畝□□劃碑,以垂不朽云。 計開: 觀音堂 橋頭地八畝係南北畛;石界地二畝九分係東西畛 臺鋪前地五畝當出二畝五分係南北畛,鋪后地一畝五分係東西 村北□□□ 白衣大士廟地 河溝南地三畝五分係東西畛 村北 正北道路西地五畝 地五畝在東道路西 騎道地一畝二分五厘 俱係東西畛 關帝廟地 村北 正北道河地五畝□□□五分五厘 村東 公議 各鄉有鄉長,亦各有鄉歸,鄉歸者要不外乎,國?(法)也如……… 光緒六年四月初旬 此碑,開頭即引用了《孟子·滕文公上》的幾句,即為井田制,人們出入勞作時相互伴隨,抵御盜寇時互相幫助,有疾病事故時互相照顧,這樣百姓就友愛和睦了。主旨其實就是處理好公田和私田的關系問題,更健全更完善,除了碑文所述的“鄉歸”,還有“國法”的制約了。 碑文提到的“畛”字,“畛,界也”之意。 能識讀懂古碑,在字里行間里,穿越百年前,黑白圖像的閃回中,去觸摸過往,熟知那已經消失的信息,樂此不疲。 2023.3.13申時于云佇山房 by 楊群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