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沒去過天堂,就不懂地獄的黑暗——浴血玫瑰瑪麗一世(上) 亨利八世在位期間,為了迎娶新歡安妮·博林,跟整個天主教廷作對,把英國的國教從天主教改成了新教。信仰這玩意兒,哪是說改變就能輕易改變的?宗教改革后,國內(nèi)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撕逼從來沒有停止過。 在凱瑟琳母女PK安妮·博林母女的“金枝欲孽”中,除了奪夫之恨、殺母之仇,還涉及到一個宗教問題。凱瑟琳是天主教(也稱舊教)的代表人物,安妮·博林是新教的代表人物。 兩派廝殺的過程中,弱勢的凱瑟琳母女一直受到天主教徒的支持和保護。在瑪麗坎坷的成長歲月里,天主教這個信仰,是她的安慰劑和精神支柱。特別是母親失寵后,她從天堂跌入地獄,信仰成為支撐她繼續(xù)斗爭的精神力量。 ![]() (1553年,瑪麗進入倫敦) 為了自己的信仰,也為了給支持和保護她多年的天主教徒們一個交代,瑪麗上位后,首當(dāng)其沖的就是打壓新教,恢復(fù)天主教的統(tǒng)治地位。對此,天主教徒歡欣鼓舞。 但是,新教徒不滿意了,他們的反對聲一浪高過一浪。為此,瑪麗下令燒死了大概300名激進的新教徒,得了個“血腥瑪麗”的恐怖綽號,成為歐洲的女魔頭。英語單詞是Bloody Mary,后來這個單詞也成了女巫的代名詞。 說瑪麗是女巫,毛姐覺得太冤枉她了。古今中外的歷代帝王殺人無數(shù),享有此等盛名的屈指可數(shù)。在位五年,瑪麗總共只坑殺了區(qū)區(qū)300人,就說她血腥殘暴,有點名不副實。 說到底,一方面因為她是女性,人們對男女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不同,免不了寬男責(zé)女;另一方面,因為最后贏的是新教徒,修史料的也是新教徒,大家不喜歡她,故意把她寫成了大壞蛋。 ![]() (被燒死的新教徒) 瑪麗上位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報復(fù)! 給母女倆帶來嚴(yán)重傷害的罪魁禍?zhǔn)住⒑嗬耸篮桶材荨げ┝忠呀?jīng)不在了,那個宣布她父母婚姻無效的坎伯雷特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還在那杵著呢!要不是他,母親也不會淪落到那樣凄慘的地步。 瑪麗認(rèn)為她遭受幾十年的痛苦,根源在于父母的婚姻問題,私生女的身份讓她飽受折磨。1553年10月,瑪麗在議會上宣布:亨利八世和阿拉貢的凱瑟琳婚姻合法有效。 托馬斯·克蘭麥的好日子要結(jié)束了!他是英格蘭級別最高的新教頭子,還曾支持過九日女王簡·格雷,于公于私,他的腦袋都保不住了! ![]() (托馬斯·克蘭麥) 托馬斯·克蘭麥的信仰其實也不是那么堅定,他原本是天主教徒,當(dāng)初為了討好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促成他們的婚姻,就改了新教,還當(dāng)上了大主教。什么信仰不信仰的,說白了,都是交易。 瑪麗把托馬斯·克蘭麥投進了監(jiān)獄,判決火刑。為了折磨他,除了嚴(yán)刑拷打,瑪麗還派人把他拉到火刑場,觀看他的兩位親密神職戰(zhàn)友處以火刑的慘烈場面。 這個沒用的家伙被兩個戰(zhàn)友的慘狀嚇得屁滾尿流、跪地求饒,立即表示自己可以改回天主教信仰。誒?說好的信仰呢?怎么這么快就變臉了? 瑪麗豈能輕易饒他?眼見改變信仰也保不住性命了,火刑當(dāng)日,臨死前的托馬斯·克蘭麥索性又改回了新教。 瑪麗的妹妹伊麗莎白也是一個新教徒,她倆的母親仇深似海,瑪麗看她哪哪都不順眼。伊麗莎白很機靈,預(yù)感到姐姐的魔爪要伸過來,馬上表態(tài)改信天主教。 ![]() (伊麗莎白) 但是瑪麗不解恨,為了替母報仇,瑪麗給妹妹隨便安了個罪名,關(guān)進了倫敦塔。 伊麗莎白固然可恨,但她畢竟沒犯啥大錯,又是第一順位的王位繼承人。如果貿(mào)然殺了她,英格蘭人民也不會答應(yīng)。沒有充足的理由,也不能廢除她的繼承權(quán)。 為了避免王位落入信奉新教的妹妹伊麗莎白手中,瑪麗思來想去,唯一讓妹子失去繼承權(quán)的辦法,只有自己結(jié)婚生子。只要她生出繼承人來,妹子只能在一旁干瞪眼。 1554年的瑪麗已經(jīng)38歲了,這個年紀(jì),即使放到2022年也是大齡剩女。一切都怪那該死的親爹和惡毒的后媽安妮·博林,要不是他們,瑪麗在正常年齡婚嫁,孫子都能打醬油了。 ![]() (中年瑪麗) 女王的婚姻,首要考慮的當(dāng)然是政治聯(lián)姻,既然是尋找同盟,那就該選擇最強大的力量。16世紀(jì)的歐洲,最牛的就是西班牙,殖民地橫跨歐美,有半個世界的版圖,是當(dāng)時的世界霸主。 瑪麗的母親凱瑟琳是西班牙的公主,西班牙王室跟瑪麗有親戚關(guān)系。經(jīng)過慎重思考,瑪麗選定了未來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歐洲王室的親戚關(guān)系亂得一批,瑪麗跟腓力二世是啥關(guān)系呢? 這個腓力二世的爸呀,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查理五世呢,是瑪麗二姨家的表哥。腓力二世的媽呢,就是葡萄牙的公主伊莎貝爾;伊莎貝爾呢,又是瑪麗三姨家的表姐。 也就是說公婆倆是表兄妹,她是公婆倆的表妹,是腓力二世的表姑和表姨。艾瑪,有點亂套了!大家看明白了嗎? 這個腓力二世比瑪麗小了整整十一歲。1514年7月,兩人結(jié)婚的時候,腓力只有二十七歲,正是花枝招展的年紀(jì)。他對瑪麗沒什么感情,也不拿英國當(dāng)回事,渴望愛情滋潤的瑪麗卻要時時看小丈夫的臉色。 ![]() (腓力二世) 結(jié)婚兩個月后,生理指征顯示瑪麗可能懷孕了,她欣喜若狂。瑪麗的身材很快變胖,還伴有晨吐,整個宮廷都知道她懷孕的消息。據(jù)說瑪麗還感受到了胎動,她的醫(yī)生推測預(yù)產(chǎn)期在來年的4月底。 瑪麗懷孕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歐洲,大家都伸長脖子等待孩子的降臨,整個王宮上下都做好了新添王室成員的準(zhǔn)備,助產(chǎn)士們早就嚴(yán)陣以待。 可是4月過了,瑪麗的肚子遲遲沒有反應(yīng)。5月過去了,6月也過去了,直到7月,所有的妊娠反應(yīng)突然消失了,連肚子也恢復(fù)了原狀。 瑪麗太想要個孩子了,偏偏越渴望、越要不上,以致于出現(xiàn)了假孕的生理反應(yīng)。瑪麗的假孕,成了全歐洲的笑柄,威尼斯大使米歇爾諷刺說,“這就像放了個屁”。 發(fā)生了這么丟臉的事,腓力二世的面子繃不住了,他離開了英格蘭,來到弗蘭德斯跟法國人打仗去了。 瑪麗的婚姻被耽誤了二十多年,快四十歲才有了丈夫,她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愛情。而腓力二世對她卻毫不在意,假孕事件后十分惱怒、揚長而去,瑪麗無比傷心。 1557年,腓力二世又回到英格蘭,瑪麗很開心,不過腓力可不是來送溫暖的。西班牙跟法國向來不對付,兩國邊境從來不消停,腓力這次回英格蘭,是要求老婆幫忙出兵打仗的。 腓力一聲令下,瑪麗不敢怠慢,立即調(diào)兵遣將,集合了幾萬英軍開進歐洲大陸,幫西班牙跟法國打架。可是這場仗打得很沒名堂,英格蘭師出無名,全國上下怨聲載道,官兵們也不能理解。士氣低落,節(jié)節(jié)敗退,不僅沒給丈夫掙面子,還丟掉了英國在歐洲大陸唯一的立錐之地——加萊港。 (加萊港位置) 早期的英王在法國有大片領(lǐng)地,為了這些領(lǐng)地,歷任英王和法王撕了上千年。臭名昭著的失地王約翰丟掉了大部分,到16世紀(jì)就剩了個加萊港。現(xiàn)在這塊唯一的領(lǐng)地也失去了,從此,英格蘭勢力徹底退出了歐洲大陸。 瑪麗為了討好丈夫,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關(guān)鍵是馬屁拍到了馬腿上,沒討著丈夫的好,自己還損失慘重。英國失去了進軍歐洲大陸的唯一機會,英格蘭人民對她失望透頂。 腓力回英格蘭不久,像上次一樣,懷孕的反應(yīng)又在瑪麗身上出現(xiàn)了。為了討丈夫歡心,她立刻頒令在孩子成年以前,由腓力二世擔(dān)任攝政王。事后證明,這又是空歡喜一場。 打了敗仗,老婆又沒懷上,腓力二世這個無情郎再次抬腿走人,而且一去不復(fù)返。瑪麗以最快的速度從新娘變成了棄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老公跑了,自己一個人也懷不上孩子,瑪麗徹底絕望了。 瑪麗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即使后來成為英國女王,對他人的猜疑、對失去王位的恐懼,讓她神經(jīng)緊繃。而丈夫的拋棄和加萊港的失去,終于讓她崩潰了。1558年11月17日,42歲的瑪麗在孤獨中死去。 臨死前,她把王位傳給了仇人妹妹伊麗莎白,并叮囑她把自己埋葬在母親凱瑟琳的身邊。只有在那里,她才是多年前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公主。 瑪麗最終沒能如愿,她被埋葬在西敏寺教堂。多年以后,她畢生的仇人妹妹伊麗莎白,跟她并排躺在了一起。巨大的石碑上刻滿了伊麗莎白的功績,而瑪麗只是順帶被提了一句。 歷史只尊重勝者,而愛恨只是故事中的調(diào)味劑罷了。瑪麗終其一生,都是一個祈求愛、仰望愛的女人,她使盡了全身的力氣,付出了所有,卻終究一無所獲。 ![]() (西敏寺都鐸姐妹之墓) 我是毛姐,一個愛國、愛家、愛歷史的女子,喜歡我就關(guān)注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