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骨刺,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病,也是一種可怕的病。 它就是骨頭上長出了尖銳的刺,像是一把把小刀,刺痛了人的肉和神經。它可以長在人體任何部位的負重關節,但以頸椎、跟骨、腰椎、膝骨關節最為多見。患者常感患處劇痛,伴有酸脹麻木,甚至影響到周圍的器官和功能。 如跟骨骨刺,每當初立、初走時,就像是有人用針扎腳底,疼得咬牙切齒;頸椎骨刺,則可引起頸、肩、臂、背部放射性疼痛,頭痛、惡心、眩暈、猝倒,仿佛被人從后面勒住了脖子;腰椎骨刺,則可導致腰部僵硬,下肢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像是被人從后面打了一棍;膝骨關節骨刺,則可使膝蓋腫脹,活動受限,行走困難,像是被人從后面踢了一腳。 這些骨刺之所以能夠長出來,是因為人體的氣血不足,肝腎虧損,筋骨失養,導致關節軟骨退化,骨質增生。這些原因又與人的年齡、體質、生活習慣、情志變化等有關。 由于關節退化、關節軟骨被破壞所致的慢性關節炎。特別是位于脊柱上的骨關節炎,則被稱為肥大性脊椎炎。我們可以把這種疾病看作是一種“脊椎椎節衰竭”。 肥大性脊椎炎的癥狀主要集中在頸、肩、臂部。患者會感到疼痛、麻木、眩暈甚至癱瘓等不適癥狀,尤其是頸肩臂疼痛較為常見,因此也被稱為頸臂綜合征。其形成原因主要有頸椎管狹窄、肝腎虧虛、筋骨衰退等因素引起。此外,長期勞損、風寒濕邪侵襲以及附近部位瘡腫等都可能導致這種疾病的發生。 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肥大性脊椎炎的病理機制呢?中醫認為,肥大性脊椎炎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所致。嚴重的氣滯血瘀會導致關節軟骨破壞和骨質增生,從而導致疼痛和運動功能受限。因此,治肥大性脊椎炎的關鍵是疏通氣血,緩解氣滯血瘀。 中醫治肥大性脊椎炎的方法主要包括針灸、中藥、推拿等。針灸能夠刺激穴位,促進氣血的運行,緩解氣滯血瘀,從而減輕疼痛和炎癥。中藥方面,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益肝腎等功效的中藥進行調配。 骨質增生丸有一個方叫“骨質增生丸”,用于治包括肥大性脊椎炎、頸椎病、關節間游離體、骨刺、足跟痛、以及筋骨受傷后未能很好修復等癥狀。 這個方劑最早見于《外傷科學》,被很多醫家照搬或加減采用。 組成:熟地黃,雞血藤,骨碎補,肉蓯蓉,鹿銜草,淫羊藿,萊菔子。 功用:養血,舒筋,壯骨。 這些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補肝腎、養血活血和疏通經絡,從而使骨質得到物質的填充而修復,同時改善癥狀。 骨質增生丸主要使用補肝腎、養血活血的藥材,這些藥材是通過滋補肝腎、養血活血來調治疾病。 熟地黃、雞血藤、骨碎補、淫羊藿、鹿銜草等藥材屬于補肝腎藥,這些藥材能夠滋養肝腎,增強體質,改善脊椎疾病等癥狀。 熟地黃、雞血藤、肉蓯蓉等藥材屬于養血藥,這些藥材能夠補充人體的血液,改善氣血不足的癥狀。 雞血藤、萊菔子等藥材屬于活血藥,能夠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炎癥等癥狀。 熟地:熟地乃大地之精華,地黃花更是土之精,炮制后便為通腎之藥,極善于補腎陰。而骨質病變常出現于中年以上人群,這些人因腎氣衰落而主宰骨骼。補腎藥物治骨質病變再適宜不過。熟地之甘溫質潤,補陰益精,有助于生成血液、補益體虛。更可養血益精、填補骨髓。因此,熟地用量之多,并非沒有道理。 雞血藤:雞血藤性味苦甘,溫燥通補。其色澤赤入血,質地潤滑行散,具有養血活血、滋潤養護的功效。可活血舒筋、治麻木癱瘓,更是對風濕痹痛有妙用。 骨碎補:真是個威武之藥啊!它能夠補救骨頭碎了的損傷,不僅強健腎臟、壯骨骼,還能止痛、消腫。其性味苦燥溫通,能治腎虛腰痛、跌撲閃挫、筋骨折傷等等病癥。 治打撲傷損,骨碎補不論多少,還需加入生姜,搗爛后蓋在損傷處,再用布帛包好,等干了才換。(《百一選方》) 接骨續筋,骨碎補,浸酒一斤,分十次內服,每日二次;另曬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鹿銜草:鹿銜草性溫味甘苦,不僅歸肝、腎經,還歸肺胃經,具有養胃、補虛益腎、祛風除濕之功效,能治風濕痹痛、腎虛腰痛、腰膝無力等等。 淫羊藿:味辛甘性溫,溫燥性強,有溫腎陽壯、祛除寒濕之效,還能走肝腎二經,可治腰膝酸痛、筋骨軟弱、下肢拘攣等等癥狀。淫羊藿又被稱為“棄杖草”,其治筋骨痿軟之效,令人不再依賴拐杖,真是不勝感慨! 肉蓯蓉:味甘咸、溫性,主治五勞七傷,適用于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癥。此外,肉蓯蓉除了歸腎經,還歸大腸經,能治中老年人的貧血便秘。它還能益精髓。 萊服子:眾所周知,萊菔子有著降氣化痰的功效,但是,其治跌打損傷、瘀血脹痛的效果同樣不可小覷。《方脈正宗》中記載:將萊菔子,生研爛,用熱酒調敷,便可治跌打損傷,真是一味妙藥啊! 因此,骨質增生丸能夠起到補腎壯骨、益氣活血、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從而緩解骨質增生所帶來的疼痛和不適。不過,使用骨質增生丸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因為不同的患者情況不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用藥劑量和療程,以達到最佳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