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的人對中醫的偏見很強,認為中醫不科學,不靠譜,甚至中醫內部,各個派別之間的偏見也很強! 中醫流派最主要可以分為溫病和傷寒兩個流派,而就是這兩個派別之間,分歧和偏見是最強的。 ![]() 倪海廈作為傷寒派的代表,一直以來都沒有停止對溫病的抨擊,這是為什么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溫病與傷寒的差別!但在此之前,需要大家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溫病,什么是傷寒! 門派簡介溫病派 是中國明代末年以后,在南方逐漸興起的,以研究外感溫熱病為中心的一個學術派別。 明清之際,溫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帶為著,且該地區氣候溽暑,熱病盛行,客觀上促使江浙諸醫家對溫熱病進行研究,并由此逐漸形成一個學派。 ![]() 溫病條辨 傷寒派 為古代醫學流派,自從東漢張仲景著成《傷寒雜病論》以來,后世醫家對該書注釋、發揮者頗多,仲景的傷寒論學說得以不斷發展。 傷寒派的醫家們之中雖有各種不同見解的爭論,但是在繼承與發揚仲景的學說上是一致的。 等到溫病學說興起,在傷寒、溫病之間的學說爭論更有發展,對外感熱病的診治,尊張仲景傷寒之說者自成一大派,后世稱之為傷寒派。 與明清以來形成之溫病學派開展爭鳴,推動學術發展。 ![]() 傷寒論 溫病派特點有 用藥偏用滋陰清涼的藥,方藥中藥物品種數量多,但用藥劑量較輕,多以滋陰清熱為主,辯證方法主要為衛氣營血辯證,注重對陰液的固護。 傷寒派特點有 用藥偏為補陽溫燥,用藥品種數量少,但用藥劑量很大,多以溫陽補氣為主,用藥主打藥簡力專,辯證方法主要有六經辨證與八綱辨證,注重對陽氣的溫補。 代表人物 溫病派的代表人物有葉天士,吳瑭,薛雪,王孟英,吳鞠通,吳又可等 傷寒派的代表人物有張仲景,許叔微,成無己,陸九芝,王好古,黃元御,朱肱,倪海廈等 傷寒溫病的歷史淵源這傷寒家與溫病派之間其實已經爭執數百年,至今仍然沒有停止。 1966年到1976年間,中國出現文化大革命,這一個歷史悲劇共持續了十年,這十年間,幾乎所有傳統經方家,都給斗爭掉了,現存經方家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我們比方說有一萬個中醫,可能就只出現一位經方家,這樣大家就可以比較清楚的了解經方家的擔憂在哪了。 因為傷寒金匱非常難懂,因此許多人研究后仍然不知如何使用,經方家采用的是六經辨癥法,與溫病派的衛氣營血辯證方法完全不同,而這六經辨癥法要真正了解并且能夠臨床上去使用,就必須要精通于黃帝內經講的中醫的診斷學,病理學與生理學了。 但是能夠讀懂這書的人少之又少,一方面是語言晦澀難懂,另一方面則是今人與古人思維的差異。 無論是溫病派或是傷寒家都尊黃帝內經為萬世之經典,但真正在使用黃帝內經的只有傷寒家,溫病派也會學,但大多情況下只是流于口頭上尊稱而已。 故傷寒家才是真正的正統的中醫學術,其起因于此。 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對傷寒與溫病兩大學派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這些了解,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講講,倪海廈為什么要抨擊溫病學派! 倪海廈對溫病派的態度相信那些看過倪海廈課程的朋友應該都清楚,倪海廈對于溫病學派的批評可以說是貫穿了課程的始終。 溫病被他罵的狗血淋頭,經常被拿出來當反面教材,時不時要拿出來批一批,課堂上也因此充滿歡樂,變得不沉悶單調。 ![]() 倪海廈一方面認為,溫病學派只會滋陰而不懂扶陽,而治病的重點就在于溫陽,絕大多數疾病,傷寒家都是用“溫”的方法來治療的,所以他才會說溫病是治不好病的。 另一方面則認為溫病學派的出現是建立在傷寒學派的基礎之上的,溫病始于傷寒,溫病家要是真的讀懂了傷寒論,就根本不會有溫病這個派別,之所以會出現溫病,就是因為溫病學家沒有讀懂傷寒論。 ![]() 倪海廈 但是倪海廈還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他本人其實也會將溫病中比較好的方子拿過來用,雖然他極力反對溫病學派,經常批評溫病,但是他也會偷偷去學習吸取溫病中比較好用的東西,來充實自己,增加自己能用來治病的手段,并在臨床上使用,往往也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倪海廈治病的思維 倪海廈之所以會對溫病派有這樣大的成見,其實也離不開他的思維方式。 倪海廈認為,治病就是要講的快,準,狠,用最少的錢,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解決病人的痛苦。 所以倪海廈的治病思路就是快,越快越好,甚至對于感冒,倪海廈的要求是早上吃了,中午就好了,要到這種程度。 但是溫病注重的是滋補,滋陰,對于有形的陰液,補起來是很慢的,所以也就造就了溫病治病速度其實相比于傷寒經方治病速度要慢的多! 所以對于倪海廈這種急性子來講,溫病光是這個問題,就足夠他抨擊一輩子了。 更何況,溫病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溫病之弊 溫病能夠在歷史上存在這么長時間并且發展的很好,這本身也說明了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溫病用藥劑量輕,數量多,常常一副藥中開上三四十味藥,顯得非常的雜亂,臃腫,這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花銷,另一方面,這種開藥方式是很難起到作用的! 這就導致了很多溫病派的中醫,為了賺錢,給患者開了很多味藥,且溫病家開藥有個講究,即對藥物的來源有很大的要求。 為什么這么說呢,歷史上可是鬧過笑話的,像什么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蟋蟀一對、被打破的鼓皮等等,可是被大量網友拿去吐槽過很長時間。 ![]() 其實最開始這樣并沒有什么毛病,講究藥物的性味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后來這個方法被大量學藝不精的溫病家拿去糊弄百姓了! 碰到治不好的病,開出這樣類型的一張離譜藥方來,讓你去找藥,如果找不到藥就是不是醫生的問題了,是你自己能力不足。 有時候就算找到藥了往往也沒有什么效果,這個溫病醫家又會顧左右而言它,總之我沒有問題,別賴上我,都是你的問題。 長此以往,不止是民眾對于中醫的信任感下降,反而使得不懂得區分溫病傷寒的普通人,連帶著傷寒也一起鄙棄了! 所以溫病其實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 徐文兵談經方溫病 徐文兵是某種意義上和倪海廈齊名的人物,也是一個中醫大師,他與倪海廈曾共同參加梁棟對話中醫的節目。 ![]() 左一梁棟 左二倪海廈 左三徐文兵 徐文兵在被問及怎么看待倪海廈的時候曾經說過,倪海廈有些觀點和他一樣,有些觀點和他不一樣,比如倪海廈罵溫病罵的這么狠,他不大認同,在當今中國社會,尤其是大都市,給達官貴人治病,用傷寒經方那種大熱的藥不合適,將來在社會上不好混的。 給出的理由還有:現代社會很多病都是長期勞損的虛證,再用傷寒這種大熱的藥并不合適。 最后說的也有道理,就是說中醫是一個很大的范疇,里面有不同的門戶,有不同的門戶就不可避免的有門戶之見。有些東西還得是大家自己去認證才是最好的。 總結傷寒與溫病之爭持續了數百年仍然沒有結束,并且如今傷寒與溫病都在各自的方面取得了一些發展,現在來看,并不能全盤否認一個流派而捧高另一個流派。 倪海廈對于溫病的看法并不是空穴來風,但大家也要理性思考,如果從歷史脈絡上來看,傷寒在溫病之先,所以傷寒按道理應該更接近傳統中醫流派。 溫病作為后起之秀,也是順應時代的產物,它自然有很多的問題,但是也有它的優點。 我們都應該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選擇性的學習其中最精華的東西,化繁為簡,方能更進一步! 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