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二屆“國醫大師”阮士怡先生,壽高104歲,作為壽星一枚,他當之無愧;他博古通今,融匯中西,實至名歸。 80歲他能夠登山;90歲各地演講;100歲筆耕不輟;101歲思維敏捷,健步如飛。 關于養生保健,多年以來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經過實踐檢驗,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認知體系”。 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元素,就是“心態平衡”。 常言道,千保健萬保健,心態平衡是關鍵。 我們常說,心態決定狀態,狀態決定成敗; ![]() 我們也說,心態決定命運,心態決定一切。 阮士怡先生指出,無論在人生哪個階段里,“良好心態”作用強大。 愉悅的精神,調達的情志,高遠的思想,闊大的境界,都跟良好心態密不可分。 阮士怡先生說,我的健康長壽,80%都來自于“心態平衡”。 日常生活當中,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向上,陽光明媚,就會春意盎然,笑聲朗朗,你的世界必然大不一樣。 ![]() 2 阮士怡先生的另一個“養生秘訣”,則是“保持生活規律”,數十年如一日。 哲學家說,“生活就是最大的修道場,生活就是最好的養生館”。 保證生活的規律性,情緒的穩定,讓身體和大自然形成井然有序的“動態平衡”,是健康的源泉,長壽的起點。 談及生活規律,不外乎這3個方面:飲食,起居,情志。 ![]() 用大白話說,就是吃飯、睡覺、心情。 是不是覺得很簡單,清如水明如鏡一目了然? 往往這很簡單的事情,做好了極其不簡單! 關鍵大難點在于:堅持。 蘇格拉底曾經跟學生做過一個“游戲”,讓他們每天高舉雙手50次,上百個學生里,能把這個簡單動作保持三年的,僅有一個。 養生從來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持之以恒才是它的最好打開方式。 ![]() 關于飲食,阮士怡先生指出,定時定量是基礎,不要迷信所謂的高級滋補品、保健品。這些自己基本不會去碰。 阮士怡先生認為,土生土長的五谷雜糧、時令蔬菜水果,具備人體所需的一切營養物質,巧妙搭配,事半功倍。 阮士怡先生的起居也特別規律,早上7點起床,夜里10點睡覺,幾乎雷打不動。 情志方面,他的一貫作風是保持微笑,開心快樂每一天,豁達大度放輕松。 ![]() 3 “醫祖”扁鵲是舉世公認的大家,他最推崇一種治療理念:“上工治未病”。 按照這個理論推演,我們的各類疾病,完全有跡可循的,追根溯源找原因,適當的調理,自然可以妙手回春。 阮士怡先生指出,在疾病還尚未出現時,恰恰是調理的“黃金時期”。 也就是說,早期工作做得精準到位,疾病就會“繞道而行”。 遺憾的是,大部分人毫不在意。 ![]() 過去人們講究“未雨綢繆”。在晴天里,把房屋修繕穩固,即便是大雨滂沱,依舊能夠安然生活,高枕無憂。 關于預防,阮士怡先生給出的方法是:“無病早防,有病早治”。 “預防為先,養重于治”,是他的原則,也是防患于未然的一大重點。 阮士怡先生說,養生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責無旁貸。做到“早開始”十分必要。 待到老態龍鐘,百病纏身的時候再去養生保健,就沒什么意思了。 阮士怡先生注重養生,是從年輕時代開始的,一以貫之,是他獲得健康長壽的一大原因。 ![]() 4 《道德經》里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阮士怡先生認為,自然界是我們的大環境,我們生活其中,就要順應自然規律,按部就班。 那么,自然規律又是什么? 其實也很簡單。它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它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它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 一言蔽之,就是什么時候做什么事,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放任自流。 現代生活節奏快,很多人熬夜加班習以為常,晨昏顛倒,樂此不疲;也有人遇到美食大快朵頤,晚睡賴床,不吃早飯。 一天兩天,或許看不出變化,時間長了,一定會有各類疾患顯現出來。 違背自然規律的惡果,往往就是給疾病埋下伏筆,給身體留下隱患。 ![]() 《黃帝內經》講:“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這段話說的,就是自然規律的重要性。 善于跟著自然節奏,把握它的運行規律,調整好自己的衣食住行,就是養生的大智慧。 阮士怡先生說,大自然永遠是我們的老師,因天之序,合道而行,就是給生命最好的呵護,最佳的保養。 ![]() 5 伏爾泰說,生命在于運動。 達芬奇說,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呂氏春秋》里這樣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凡此種種,說的都是“運動”的力量。 關于運動,阮士怡先生也非常熱衷。每天工作的間隙里,他都會采取“適當的”運動。 ![]() 阮士怡先生認為,運動功能強大,一方面可以讓人精神煥發,思維活躍;另一方面,促進新陳代謝,讓身體保持“年輕狀態”。 最要緊的,是提升肌體素質,增強免疫力,給身體加上一層堅固的“防護網”。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運動可以代替很多藥物,藥物卻永遠不能代替運動。 達爾文《進化論》的重要觀點“用進廢退”,一直是眾多養生專家的圭臬。 阮士怡先生善于把運動分布開來,從清晨到夜晚,不疾不徐,適量適度。 智者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其實,這也是養生之道。 ![]() 6 阮士怡先生有個座右銘,叫做“永遠學習”。 在他的世界里,生命不息,學習不止。他愛探索新生事物,始終保持著與時俱進的狀態。 諺語說:活到老,學到老,學到百歲不算巧。 ![]() 60歲,他學習游泳、八段錦、五禽戲,70歲,他練習唱歌、跳舞、寫博客。 日子新鮮有趣充實快樂,生命就會煥發光彩,熠熠生輝。 精彩紛呈的生活內容,反過來又讓他高高興興,開開心心,一直興趣盎然其樂無窮。 阮士怡先生認為,學習是最快樂的事情。 新生事物,要用腦思考,要動手實踐,這樣既可以養心,又可以健身,可謂一石二鳥,兩全其美,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 阮士怡先生每天都會讀書、看報、寫文章,給自己的大腦補充“新能源”。 他也會做做游戲、搞一些小而美的發明創造,他從不覺得累,反倒安慰家里人說,我這是在給自己的大腦做“廣播體操”呢。 常用大腦,思維靈便;學習進步,精神抖擻,人就能保持“青春活力”,不容易衰老。? |
|
來自: 新用戶62784955 > 《習慣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