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猶太畫家叫莫迪里阿尼,畫功卓逸不群。 但奇怪的是,他筆下的肖像無論男女老幼,都只有一只眼睛。 有人很好奇,問他為什么,他的回答意味深長:
的確,一個人最頂級的聰明,就是懂得自省。 從過去的自己身上汲取意義,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斷精進。 ![]() 傅雷曾在家書中說:“人需要不時跳出自我的牢籠,才能有新的感覺,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確的自我批評。” 太過自我,會讓一個人的判斷變得局限,困住本可以變好的自己。 生活中不乏這樣一種同事或朋友,所有人都能察覺到他身上存在的問題,唯獨存在問題的人自己不能察覺到。 自省,就是向內觀察自己,突破自身認知的局限,發現那些未曾被關照的盲區。 ![]() 一天,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同往常一樣,寫下了自己當天的計劃,他自信滿滿地覺得,按照時間安排完成任務,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不過這次不同的是,他突發奇想,讓助理記錄下他一天所做的事情,看看一天的時間都去哪了。 一天結束后,他興奮地查看自己的行為的記錄,結果卻大吃一驚。 他在一天內真正做的事情,和當初的設想竟完全不一樣—— 不僅做了很多細碎又無聊的雜事,還把重要的事漏得一干二凈。 這件事讓他久久不能平靜,在深刻的思考后,他悟出了一個道理: 沒有自省和復盤,一個人往往很難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 此后,德魯克通過不斷的復盤,建立了精準的時間管理理論,還把成果整理成為多部管理學巨著,聞名世界。 《無盡意》中有句話: “一個人,只能往內的思考,不斷自省,才可擁有向上的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區,而自省就像是照鏡子,在與自己對視中,去尋找一隅被忽視的角落,發現自身可以改進的空間。 不懂自省,只會讓人沉浸在片面的假象中,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及時察覺個人視角的盲區,才能在浩渺人生中永不迷航。 ![]() ![]() 知乎上有個提問:如何避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高贊回答說:學會自省。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可現實是,人們常常吃了兩塹、三塹,也長不了一智。 每年的開初,有一群人會斗志昂揚地立下新年愿景,要健身、要多讀書、要提高工作效率、要和家人好好溝通...... 可到了第二個月就被打回原形:健身房的人少了一半,書架上的書開始落灰,工作擺爛,回家就吵架。 這就是陷入了不知道自省、重復錯誤的“惡性循環”。 一次,有人好奇地問查理·芒格:“你怎么保證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對的呢?” 芒格說:“我有個錯誤清單,每次做決定之前都會看一遍。” 縱覽芒格的成功之路,“自省”絕對是被涂上高光的關鍵詞。 不斷的自我反省,讓他得以把每一次損失換算成了經驗和教訓。 在紡織、制造、航空等競爭激烈的行業,芒格也曾深受打擊。 但這些經歷可沒有被他浪費,而是當做反面教材反復咀嚼,讓他沒有再錯過頗具潛力的可口可樂、喜詩糖果等公司。 他還對1973年市場大跌中的投資反省,從而用前瞻性的眼光儲備資金。 在2008年時投資美國富國銀行取得十幾倍的收益,賺得盆滿缽滿。 ![]() 沒有人會不犯錯誤,但自省卻能讓人不斷升級決策的智慧,不讓同樣的錯誤多次發生,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真正成功的人,從來不是那些永不失敗的人,而是能用自省來迭代自己,在反思中汲取經驗教訓的人。 就如赫胥黎所說:“經驗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而是你對它做了什么。” 不懂得反思的人,在事情發生后,只有經歷而沒有獲得經驗; 惟有懂得自省,才能從往事中汲取經驗教訓,不在重復的錯誤中打轉。 ![]() 三毛曾說: “一個肯于虛心吸收觀察一切、經常反省、審察自己缺點和優點的人,在求智慧上,就比那些不懂得自省和觀察的人來得快速得多了。” 有個年輕人,進入電視行業做記者。 初到職場,沒背景沒經驗,又迫切想要做出一番業績,他就四處請人吃飯,以此來提前獲取藝人資訊。 于是,大把的錢被他花在和經紀人們的觥籌交錯上,私下卻只舍得吃泡面。 漸漸地,他察覺到,自己的生活陷入到了“虛假繁榮”之中,越過越混亂和失衡: 喝酒時稱兄道弟的這群人,散場后沒幾個記得他這個請客的“小老弟”,他獲取的行業情報也十分有限。 月底,眼看自己4000塊的工資被酒局榨干,自己的生活都即將成為問題時, 他終于想通了一件事: 把眼光放在外界,而不去反省和提升自己的人,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尊重。 于是他轉而拼命深耕自己的工作,并看準機會,在一年后跳槽成為了某衛視一檔節目的總負責人。 ![]() 但他再打開自己的MSN,發現有100多號知名經紀人、導演、廣告人都主動加他好友,其中還有不少是從前自己所求的那些人的上級。 他就是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光線影業副總裁劉同。 就像他在書中寫道:“我們恐慌的,不是年紀,而是從未改變過的自己。” 一個人只有向內自省,做出有意識的改變,人生才不會陷入混亂。 明晰自己的過往,有意識地矯正自己的行為,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 ![]() 魯迅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一個人是否能夠從經歷中成長,往往在于對自己的深刻剖析與反省。 常思己過,是一種逃脫惡性循環的解藥,讓人客觀自視,洞察盲區; 撫躬自問,是一種持續精進的能力,讓人及時勉勵,自我改進。 點個「關注」,愿我們在自省中自渡,在反思中成長,無懼人生的風風雨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