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神希園」的第 142 期原創 來源 l 神希園(ID:shenxiyuan999)要說人體哪個臟腑對身體健康貢獻最大,估計每個臟腑都有它們獨自的說辭,而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之間,還難分伯仲。但是從生理和病理的綜合情況來看,還是非肝莫屬。因此,清代醫學家張景燾在《馤塘醫話》中指出,“肝為五臟之長”,五臟以肝為貴,用藥不宜伐而宜和。因此,中醫界也有“肝為五臟之賊”的說法,為什么呢?清代醫學家李冠仙在《知醫必辨》中說,“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臟”,也就是說,肝臟不病則已,一病驚人,而且不僅是本臟自病,還會連累其他臟腑。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有“百病先治肝”“養生先養肝”的說法。中醫認為,肝為罷極之本,相當的“抗造”,些許傷害對于肝臟來說,它都會選擇“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實在扛不住了可能連聲招呼都不打,直接趴下。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肝病早期似乎沒啥癥狀,一旦查出來都是中晚期的緣故。因此,保肝護肝顯得尤為重要。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醫圣張仲景早就了解了這一點,而且還創造性的留下了一個肝臟的“守護神”,它就是大黃?蟲丸。提到大黃?蟲丸,很多人或多或少可能都聽說過,因為在當代,大黃?蟲丸的出場率也是相當高的。那么,這個大黃?蟲丸究竟是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據《金匱要略》記載,全方由“大黃十分,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藥四兩,干地黃十兩,干漆一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蠐螬一升,?蟲半升”等十二味中藥組成。具體使用方法是,將這十二味中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次用黃酒送服五丸,每日三次。現代用法中,也有將大黃?蟲丸改為湯劑使用的,常規劑量為大黃7.5g,黃芩6g,甘草9g,桃仁6g,杏仁6g,芍藥12g,干地黃30g,干漆3g,虻蟲6g,水蛭6g,蠐螬6g,?蟲3g,具體用法是,將蠐螬另串,桃仁、杏仁另研成泥,將其余的中藥先煎,然后將蠐螬、桃仁和杏仁泥放入快要煎好的湯藥里煎煮,煎好后去掉藥渣,每日三次。當然,現代已有大黃?蟲丸的中成藥,臨床運用更為方便。那么,這個大黃?蟲丸,它的配伍究竟有什么玄機呢?全方以大黃、?蟲為君藥,主要發揮攻堅破瘀的作用;以桃仁、水蛭、虻蟲、蠐螬、干漆為臣藥,主要發揮活血通絡、破血逐瘀的作用;以黃芩、杏仁、地黃、芍藥為佐藥,主要發揮清解瘀熱、宣利肺氣、滋陰潤燥的作用;以甘草為佐使藥,主要發揮和中補虛、調和諸藥的作用。全方12味中藥共同發揮著祛瘀血、清瘀熱、滋陰血、潤燥結的作用。誠如清代名醫尤在涇所說,“潤以濡其干,蟲以動其瘀,通以去其閉”。 大黃?蟲丸全方以大黃和?蟲命名,足見大黃和?蟲也是一個經典的藥對。那么,這個大黃和?蟲作為全方君藥,究竟有什么依據嗎?要說?蟲可以化瘀,人們對它還是能接受的,但要說人們常常用作瀉藥的大黃也化瘀,可能人們對此表示難以置信。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神農本草經》中對于大黃的認識,早就有了明言,旗幟鮮明的指出,大黃不僅具有“主下瘀血”的主角光環,還有“破癥瘕積聚”的主要作用,更有“推陳致新”的“神奇”功效。由此可見,如果只是把大黃當做瀉下通便的中藥,是何等的“盲人摸象”??!不過對于大黃?蟲丸的君藥,歷代醫家頗有爭議。明代名醫李中梓認為,當以地黃為君藥;清代名醫王子接主張以大黃為君藥,清代名醫張璐雖然沒有直接認為是以大黃為君藥,但也有那意思。但從仲景原意來看,當以大黃、?蟲為君藥,最為妥帖。畢竟大黃“下瘀血”“破癥瘕”,而?蟲“破艱癥”“磨血積”,兩藥搭配,攻下瘀血,力專而緩。方中干漆一藥,也是一把“雙刃劍”,首先是干漆的作用峻猛,誠如明代名醫張景岳所說,干漆“能削年深堅結之積滯,破日久凝聚之瘀血”,可見它的作用十分強悍,但是卻有一部分人對干漆過敏,因此,如果服用大黃?蟲丸,身體有不適及過敏癥狀,需要盡快采用脫敏的方藥,最簡單的是用螃蟹搗碎煎水內服外洗,另外也可以用綠豆、甘草、地膚子、蛇床子、苦參、知母適量,煎水內服外洗。 大黃?蟲丸原本是用來治療“五勞虛極,內有干血”的病癥的,屬于實中夾虛證,雖然瘀血由虛證而起,但是瘀積已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正氣也無法回復,因此仲景傳下大黃?蟲丸,不僅僅是祛瘀,還要扶正,畢竟只有瘀去新生,才會使疾病痊愈。而大黃?蟲丸的配伍,也是十分奇特,全方是補血與祛瘀并行,養血不留瘀,祛瘀不傷正;另外,全方藥物峻猛,但是卻使用的是丸劑,“丸者緩也”,且量服其微,這樣使之發揮“猛而不峻,漸消漸緩”。張仲景所傳大黃?蟲丸之意,“良藥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對于大黃?蟲丸來說,現代藥理對它的研究也比較深入?,F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黃?蟲丸具有改善微循環,增加心肌營養血流量,改善血流變,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動脈粥樣硬化,改善糖尿病并發癥,保護慢性肝損傷等藥理作用[1]。不僅如此,另有研究發現,大黃?蟲丸具有抗腫瘤、抗組織纖維化、預防血栓形成、保護內皮細胞功能、抑制視網膜微血管周細胞凋亡、防治血脂代謝紊亂等藥理作用,臨床可用于肝纖維化疾病、乙肝肝硬化、肝癌、脂肪性肝病、腫瘤疾病、皮膚病、糖尿病并發癥、婦科疾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中[2]。大黃?蟲丸的現代臨床運用,十分廣泛,可用于治療肝炎、肝硬化、肝癌、腦梗死、腦動脈硬化,腦出血,心絞痛,急性膽囊炎,糖尿病腎病,干燥綜合征,高脂血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綜合性手外傷,外傷性硬膜外血腫,痛風性關節炎,鶴膝風,閉經,乳腺增生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3];中風及后遺癥,子宮肌瘤,乙型肝炎肝纖維化[4];干血癆,下肢血栓性靜脈炎,慢性肝炎肝脾腫大[5]等疾病。總而言之,大黃?蟲丸對肝臟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堪稱肝病的“克星”。由于大黃?蟲丸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抗血栓作用,又加上它擅治實中夾虛證,是既能祛邪,又能扶正的經典名方,是醫圣張仲景留給后人的一個“傳家寶”,作為普羅大眾,真的是早知早好。在今后的臨床中,應當把大黃?蟲丸的更多臨床妙用發揮出來,這樣才不愧為中醫傳人。[1]沈映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藥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周婉婷,戴銘.大黃?蟲丸藥理及臨床應用進展[J].河南中醫,2023,43(2):171-175.[3]李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陳紀藩.中醫藥學高級叢書·金匱要略(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鐘相根,鄭子安.張仲景傳世名方(金匱要略卷)[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