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登 查理·喬治·戈登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軍人家庭,考入皇家軍校,受到當時來說最先進的軍事訓練,畢業后加入皇家工兵部隊,被派到威爾士修建海港,參加英國遠征軍到克里米亞作戰。清咸豐十年(1860),戈登跟隨英法聯軍到達天津。大清朝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允許天津開埠通商。 英國駐華公使卜魯斯向直隸總督恒福提出,永久租用紫竹林至下園約四頃土地,建造領事官署、英商住宅、倉庫棧房。戈登是工兵出身,精通建造,協助卜魯斯丈量土地,劃定從紫竹林向南,海河以西沿岸的一片土地,為英國、法國和美國的租界豎起界碑,又畫出了英租界內道路、街區、河壩的圖紙。 ![]() 戈登 英法聯軍在北京駐扎了一年多,然后移駐上海,戈登也去了上海。那時清軍正在與太平軍作戰,上海道臺吳煦從上海租界的酒吧、舞場以及街頭招募了幾百名無所事事的洋人,不過是一些賭徒、酒鬼、二流子,組建了一支洋槍隊,號稱常勝軍,主要是為了虛張聲勢,冒充外國軍隊,震懾太平軍。 李鴻章出任江蘇巡撫,率淮軍抵上海,與常勝軍并肩作戰,接連攻下南翔、嘉定、青浦、奉賢等地。常勝軍這些洋人畢竟是散兵游勇,一個個傲慢自大,毫無軍紀可言,打完仗就禍害老百姓,李鴻章管不了他們,懇請英軍司令斯塔夫利派一位統領,斯塔夫利挑中了戈登。 ![]() 戈登堂 戈登以英國皇家軍校的方式,把這支雇傭兵訓練得有模有樣,帶隊進攻太倉,先以榴彈炮狂轟濫炸,摧毀太平軍的防御工事,隨即發起總攻展開肉搏,攻下太倉。太平軍陣亡兩千人,戈登部下死傷兩百人。李鴻章對戈登贊不絕口,認為他的言談舉止、軍事素養比其他洋人強過百倍,甚至足以與大清名帥曾國藩匹敵。 打到蘇州時,太平軍主帥譚紹光誓與蘇州共存亡,但部下郜永寬等人覺得大勢已去,不想再守了。李鴻章得到線報,派人勸降,許諾給郜永寬二品頂戴,郜永寬認為洋人比李鴻章更講信用,提出讓戈登做擔保人。 雙方談妥,郜永寬履約刺殺譚紹光,開城門迎接清軍。李鴻章還真是出爾反爾,找借口支開戈登,將降將全部斬首。戈登得到消息后怒不可遏,犯了軸脾氣,給朝廷上書,要把蘇州城還給太平軍,重新再打一遍。 朝廷當然不會同意,也不能得罪洋人,只好命李鴻章厚葬降將,并公開聲明殺降將是朝廷的決定,與戈登無關,重賞常勝軍白銀六萬兩,另撥一萬兩安撫戈登,加封他提督之職,賜黃馬褂,戴孔雀花翎,戈登與李鴻章握手言和。 ![]() 戈登堂 后來蘇丹爆發戰亂,戈登奉命抵達喀土穆出任總督,平息事態,在混戰中身亡。維多利亞女王痛心疾首地寫信安撫戈登家屬,倫敦公園豎起一座戈登爵士紀念碑。此時李鴻章已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得知老戰友的死訊后放聲大哭,立即召見天津海關稅務司、英租界董事長德璀琳,授意他在天津英租界為戈登建一座紀念堂。 清光緒十六年(1890),紀念堂竣工,那是一幢青灰色兩層高的磚樓,幾乎是天津租界內最宏大的建筑,正中間高聳碑式入口,兩端是三層塔樓,格局嚴謹,肅穆莊嚴。竣工儀式上,戈登的巨幅照片懸掛在紀念堂前,李鴻章淚流滿面遙望天空,愿戈登的靈魂安息。后來他出訪英國,還專程前往戈登陵墓前獻花籃。戈登紀念堂成為英租界工部局的辦公樓,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戈登堂被拆除,原址建成天津市政府大樓。 ![]() 戈登堂 ![]() 戈登 |
|
來自: 積沙成塔0u3svg > 《天津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