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淚為肝之液——肝開竅于目,淚從目出。如肝的陰血不足,淚液分泌減少,常現兩目干澀;如風火赤眼,肝經濕熱,可見目眵增多,迎風流淚等。此外,在極度悲哀的情況下,淚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 2、汗為心之液——中醫認為,汗為津液所化,血與津液同出一源,所以有“汗血同源”之說。而血為心所主,汗為血之液,氣化而為汗,故有“汗為心之液”之稱。 3、涎為脾之液——涎為口津,唾液中較清稀的稱作涎。若脾胃不和,往往導致涎液分泌急劇增加,而發生口涎自出等現象,故說脾在液為涎。 4、涕為肺之液——鼻為肺之竅,五臟化液,肺為涕。在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時,鼻涕潤澤鼻竅而不外流。若肺感風寒,則鼻流清涕;肺感風熱,則鼻流濁涕;如肺燥,則鼻干涕少或無涕。 5、唾為腎之液——唾與涎同為口津,即唾液。較稠者為唾,較稀薄者為涎。脾之液為涎而腎之液為唾。因唾為腎精所化,多唾或久唾,則易耗腎精,所以中醫常有吞咽津唾以養腎精的說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