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3731期。人民軍隊的建軍節為每年的8月1日,在我國幾乎人盡皆知,這其實也是1927年南昌起義的紀念日。從1933年開始,8月1日就被確定為建軍節。1927年黨中央做出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決定,隨后連續爆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紅色暴動,人民武裝正式建立起來。 不過幾十年來,軍內對于建軍日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同意見。當年南昌起義時,部隊打的還是國民革命軍的旗幟,因為1927年老蔣背叛革命后,中央對于爭取國民黨左派、維持國共合作仍然存在期望。雖然發動了南昌起義,卻沒有打出紅旗,甚至參加暴動的部隊也仍然使用“國民革命軍”建制下的番號。這在不少同志看來,是不夠徹底的。 1個多月后的秋收起義則不同。起義之前,部隊5000余人就已經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跟南昌起義的情況有明顯區別。另外秋收起義部隊有自己的軍旗,不再像南昌起義那樣使用國民革命軍旗幟。既然是人民的軍隊,使用自己獨立的旗幟是有非凡意義的,能夠表現自己的屬性。 最重要的是,秋收起義部隊被拉上了井岡山,毛主席創造性地提出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路線。而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失敗遭遇重創,走了很多彎路后,才最終到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隊伍會師。從起義的結果來看,雖然單純軍事層面都沒有成功,但后續思路和影響有區別。 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時,軍內仍有不少老同志認為,把秋收起義紀念日9月9日定為人民軍隊的建軍節,似乎更合理一些。1964年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問世時,周總理(南昌起義前委書記)特意強調不要突出南昌起義,而要多表現秋收起義的偉大意義。這其中另有一層含義:毛主席是秋收起義的領導者,此時更是全黨全軍的領袖人物,秋收起義的歷史地位比之前更高了。1967年代總參謀長為楊成武上將,向毛主席反映了相關情況,請示是否要討論修改建軍節日期。 不料毛主席聽后,卻笑著搖了搖頭:南昌起義在先,秋收起義在后。先后有別,歷史早有定論。不能因為是我領導的暴動,就硬要放在前面吧?這不是實事求是的作風,不能改。毛主席的一番話,不僅令楊成武和軍內的一部分同志嘆服,后輩聽了也不得不感慨偉人的心胸,絲毫不慕虛名。毛主席的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南昌起義時,雖然有一些因素沒有充分明確,但這場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踐行了中央的決策,是沒有疑問的。就起義規模而言,南昌起義也比秋收起義更大。 兩年后的1969年,毛主席到湖南、江西等地視察時,又一次公開肯定了南昌起義的重要意義,從此關于建軍節的日期問題,再也沒有什么爭議了。無論南昌起義還是秋收起義,都是我黨創建人民武裝、領導革命暴動的偉大實踐,眾多開國元勛出自這兩場起義,像朱德、林帥、羅榮桓、粟裕、譚政等著名將帥,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于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