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仕魯,將魯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挨著魯國的齊國人聽說后開始懼怕,唯恐魯國強大起來會吞并自己。齊景公更是后悔,當年孔子到齊國的時候沒有加以重用。于是要求與魯國國君會盟,表示兩國修好之意。
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齊魯夾谷會盟,孔子為魯國司寇,官居上卿,又知禮,被指定為會盟中魯國國君的相禮(司儀)。齊國的大夫黎,大概和一般人一樣,只靠道聽途說,就輕率地認定孔子是個只懂禮儀、不懂軍事的人。于是他向齊景公秘密獻計:派附近的萊人(少數民族)在盟會上假裝演奏萊樂,伺機用武力劫持魯定公。赴會前,魯定公為了表示和平友好之意,打算乘車前往,而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對會盟可能出現意外情況,提出“具左右司馬”護駕的建議,以作防范,被定公采納。在兩位國君歃血為盟后,齊國方面派萊人手持劍戟、旌旄上前表演舞蹈,企圖趁機劫持魯定公來挾迫魯國。孔子當即令隨從軍旅反擊萊人,并立刻上前護衛魯定公往后退,一邊嚴辭叱責齊景公說:“兩國國君友好盛會,為何不遵周公禮儀,不用宮廷雅舞,卻讓蠻夷之人來這里干什么?這樣對神靈來說是不吉利的,對德行也是一種傷害,對人而言則是非常失禮的行為。您到底居心何在?”
孔子理正辭嚴的駁斥讓齊景公無言以對,只好急忙叫萊人退下,向魯定公承認了錯誤。第二天,齊魯正式訂立盟約。盟約初稿為齊國事先擬定好的,其中一款是齊國出征時,魯國須派出三百乘兵車相隨??鬃右豢?,這分明是要魯國承認自己是齊國的附庸國,便要求齊景公作出解釋。齊景公說:“兩國既然結盟,就自當相助?!笨鬃诱f:“既然兩國修好,訂立了盟約,那齊國應該歸還過去侵占魯國的鄆、汶陽、龜陰三地的土地?!饼R君被迫答應了。
在這次夾谷會盟上,孔子隨機應變,有禮有節,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并運用外交手段進行斡旋,取回了陽虎私自送給齊國的國土,保全了國格,取得了外交的重大勝利。
|
|
來自: 蘭溪歌 > 《98.石門云亭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