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寫過關于等待的文章。 有時候強調“等待”重要,有時候又強調“不等待”重要。 當然,社會上其他文章幾乎都強調“等待”的美德和秉性。跟我的雙重強調不一樣。 這個問題表面是“等與不等”的問題,但,如果深入思考,其實不是等待的問題,而是認知的問題: 等什么? 等到啥時候? 等誰? 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所謂的等待就是一句人云亦云的心靈雞湯。 很多人不是沒有等待的美德,而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是“等到了”,什么時候是“還沒有到”。 今天,我就在這里分享下我的認知。 我們等待,一般是等兩個東西,一個是整體賺錢效益,一個是超級龍頭出現。二者往往相伴而生,但又不完全重疊。 有時候,市場很差,完全沒有整體性的賺錢機會,也會出現超級龍頭,這就是所謂抱團炒妖。但,掙那種機會的錢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求很高。更多的時候,或者說適合大多數人的時候,是市場整體賺錢效益很好,又有超級龍頭出現的時候。這種時候一旦出現,就是我們不要再等待的時候了。 這些年,隨時數板戰法的泛濫,以及情緒周期理論的各自解讀,搞得大家都在戰術上打轉,忘記了更大的戰略。 戰略是什么? 戰略是我們要在魚多的時候去捕魚。要在大魚出現的時候去捕魚。 魚多的時候,叫市場好。魚大,叫龍頭出現。 魚多且大,那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是我們要等的時候,也就是我們不用再等待的時候。 懂得了這個道理,就不用盲目的說等待,也不會盲目的說急躁。而是有的放矢,因時而動。 最近很火的一部叫《狂飆》的電視劇,里面的男主角高啟強就明白,該忍的時候必須忍,但時候到了該出手的時候,毫不手軟,立即呼喚阿默,喊出那句“我想吃魚”的暗話。 下不下山,要看有沒有獵物。 沒有獵物,那叫盲目下山。有獵物而不下山,那叫坐失良機。 我們在交易中是有很多心靈雞湯式的名言,但那些名言都是有針對性的。如果不看背后的大環境,僅僅牢記名言,那叫迂腐。 單純的等待與單純的不等待,都不是問題的本質。要知道等什么,等到了沒有才重要。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單純的強調養兵和單純的強調用兵,都不是兵法的目的和本質。 如果不用兵,你養兵干嘛?如果要用兵,你為什么不養兵? 這個關系搞明白了,才能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全文終,謝謝!) 注:我們對待流傳已久的大佬名言,要靈活的看待。不要只記名言本身,而是要思考背后的本質。比如,買在分歧賣在一致;比如,等待。等等 對于一個不知道什么時候該出手的人來說,你讓他等待和不等待,都是錯的,關鍵是要搞明白什么才是“好的時候”。 翻遍整個投資界,你只要看到關于等待的,幾乎都是教人要等待。而本公眾號卻敢于說“不等待”,我在一年之前就專門寫過“不等待”的文章,并不是說我否定等待的重要性,而是我看到等待和不等待背后有一個東西,這個東西來了就沒有必要等待,這個東西沒有來就沒有不要急。這個問題思考明白了,才算真正的搞明白等待的真正意義。我所說的“不等待”其實是啟發大家思考這個問題。 最近chatGPT火熱,其實開春之初,我跟幾個朋友吃飯聊這個問題,我們都強調這個是個大機會。特別是跟易歡歡老師交流(就是《元宇宙》的作者)的時候,更加堅定我們看科技的信心。 當然,現在里那個時候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我這這個事情,是說一種思維,并不是說問題本身。 關于最新的這個科技,我很喜歡,今天在chatGPT上輸入一個“我想吃魚”問題,回答的還很奇妙,分享給大家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