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文稿是一種特別重要的公務文書。廣義的領導文稿包括:會議報告、講話、演講、發言、匯報、談話、致辭、主持詞等。寫好領導文稿要把握以下四點: 文稿之“魂”:認真了解和領會領導意圖 接受任務后,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摸清領導的意圖。 領會領導講話意圖,通常應注意聯系以下三個方面情況來體會: 一是聯系指示精神進行領會。領導講話,絕大多數是為了貫徹落實上級的指示精神,或者為了完成某項具體任務。 二是聯系實際情況進行領會。領導講話一般都是為了解決問題的。 三是聯系最近講話進行領會。也就是說,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領導強調最多的是什么同題,大會小會講得最多的是什么問題。 整體“設計”:精心編制寫作提綱 在摸清領導意圖后,緊接著就是學習有關的理論著作、政策文件和參考資料。 在此基礎上,擬定比較詳細的寫作提綱。提綱要旨有三: 一是主題宗旨必須明確。起草文稿目的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以便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層次構架要清晰。全文擬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幾個層次,應一目了然,經得起“摳”; 三是重要觀點要鮮明。引文要精彩,且須注明出處。寫作提綱報領導認可后,就要抓緊時間起草。 一般來說,只要科學、詳細的寫作提綱出來了,又有了材料準備,寫起來就比較順手。 現場“施工”:認真組織起草 正式起草領導講話稿前,要盡可能地把準備工作做好。除了有關材料準備外,思想上要明確兩個問題: 首先,要把自己當作講話領導。從某某領導的職責、權力的角度,要講什么、怎么講,去思考領導文稿的起草。 其次,要把自己當作參會人員。從與會者的心理、心態的角度,想聽什么、愛聽什么,去思想領導講話稿的起草。 這就是所謂“雙向思維法”。正式起草時,我主張按照提綱盡量一氣呵成,無論好壞,然后再來認真推敲和修改。當然,一氣呵成的情況一般不多。因為,起草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再思考、再創造過程。 對于觀點的提煉、材料的取舍、結構的布局、語言的運用,等等,都是有可能出現矛盾和問題的,這就需要思考、琢磨,邊想、邊寫,甚至還要進行討論,有時不得不停下來。問題解決后,再繼續寫作。 1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從現實看,有的人起草文稿猶如長江流水,一瀉千里;有的人則是精雕細刻,周密嚴謹。但是,無論前者還是后者,初稿出來后,一定要回過頭來字斟句酌,反復修改。 只要有時間,盡可能多修改、反復修改。 領導初審后,要根據他的意見進行再修改,甚至大的修改。這些都要很過細,連標點符號都要想想是否用得正確。 此外,在修改方法上有三點應當注意:一是要從大處著眼。二是提倡群體修改。三是反復讀,讀的過程住往容易發現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