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長度近3萬公里的長江中下游堤防中,荊江大堤是最為重要的一段,是國家的一級堤防。 有人曾將荊江大堤同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都江堰等相并列,稱它是中華大地上彪炳千古的偉大工程。 ![]() 荊江,是長江中游自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磯的支流,以其流經古荊州而得名。 荊江,九曲回腸337公里,由于泄流不暢,再加上夏季上游冰川融水與梅雨雨水相互交融,導致荊江極易漫溢成災,數千年來水患不斷。 荊江大堤始建于東晉,在宋朝進行了拓展,成形于明朝,近代以來不斷加固。 荊江大堤位于荊江北岸,縱貫荊州、沙市、江陵、監利4區,全長182.35千米,保護面積達1.8萬平方千米,涉及耕地1,100萬余畝,人口1100余萬。 在荊江大堤的保護范圍之內,不僅有武漢、荊州等大中城市,還有江漢油田、京廣鐵路、滬渝高速等重要工礦企業和交通干線以及包括荊州古城在內的大量歷史文化遺存。 因此,荊江大堤的安危,對全國有重大的影響,確保荊州大堤不潰不倒,也是歷代荊州抗洪的核心任務。 ![]() 自1998年6月中旬以來,由于連降暴雨,長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九江共計359公里的河段,水位超過歷史最高水位。 自7月2日至8月12日,長江上游連續出現5次洪峰。 此時,連綿不絕的強降雨不但沒減反而更大,終于在8月16日形成了第6次洪峰,這也是1998年的最大洪峰。 這次洪峰在向中下游推進的過程中,又與清江、洞庭湖以及漢江的洪水遭遇,最終形成了最為惡劣的組合式特大洪水,對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經過前5次洪峰的沖擊,面對來勢洶洶的第6次洪峰,身處要害的荊江大堤,迎來了最困難最危急的時刻。 8月16日14時至18時20分,湖北省防汛指揮部以每隔一個小時的速度,以特急件的形式向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連續發了5份《關于荊江防洪嚴峻形勢的緊急報告》,報告各段流量及水位值。 此時,荊江的汛情已經到了千鈞一發的地步了。 8月16日下午,得知長江第六次洪峰正由上游向荊江河段逼近,下午6點沙市水位已達到44.95米的歷史最高水位,并呈上漲趨勢,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這一嚴峻形勢,立即指示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防總總指揮溫家寶赴湖北荊州現場指揮。 下午6點半,江澤民同志向參加抗洪的解放軍發布命令,沿線部隊全部上堤,軍民團結,死守決戰,奪取全勝。同時要求地方各級黨政干部率領群眾,嚴防死守,確保長江干堤安全。 ![]() 8月16日22時30分,溫家寶率國家防總部分成員到達荊州,這是他自1998年汛期以來,第5次來到湖北,這一次他要在防汛第一線坐鎮指揮。 當時,荊江水位已經超過了自1954年特大洪水以來的歷史最高點,并且沿線各大水庫已經蓄滿,此時此刻所有能夠抵擋住洪水的招數都已經用盡了,此時荊江水位還在不斷增高,如果荊江大堤一到決堤,后果不堪設想。 眼看荊江大堤的水位越來越高,一種意見開始出現,那就是棄小保大,對荊江進行分洪。 所謂的分洪,就是將荊江大堤炸開,以此來阻擋洪水繼續往下游行進,從而保住武漢三鎮。 但是一旦將荊江大堤炸開,武漢可能會保住,但地處荊江復地的公安縣將化為澤國,40萬人將無家可歸,將造成150億元的損失。 而如果不炸開荊江大堤進行分洪,而是堅守荊江大堤的話,這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決堤,荊江大堤一旦決堤,下游的武漢三鎮將首當其沖,很快就會被淹沒,帶來的損失更非千億元所計算。 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剛剛到達荊州,溫家寶就立即聽取了當地和有關部門關于汛情的匯報,并詳細詢問了氣象、水利等方面專家的意見。 當時,溫家寶要求長江水利委員會負責同志立即前往荊州向他匯報情況,由于長江委的各負責同志此時都在一線,于是只能派了時任長江委副總工程師的陳雪英立即趕往荊州向溫家寶匯報情況。 在臨時作為前線指揮部的荊州賓館召開的緊急部署會上,溫家寶要求長江委要在12點之前就荊江分洪問題提出意見。 當晚11點,陳雪英立即向此時正在位于洞庭湖西北部的湖南省常德市安鄉縣,奉國務院指令協調防汛事宜的長江委主任黎安田打電話詢問意見。 黎安田說了5條意見,大意是:
這5條意見的總體思想還是傾向于要固守荊江大堤,不可輕易的炸毀荊江大堤進行分洪,重點還是要“嚴防死守”。 ![]() 當晚,溫家寶就到底分不分洪的問題直截了當的問陳雪英:“你給我講真話,到底分不分?我負責,不要你負責”。 陳雪英把上述5點意見說給他溫家寶。 其實,在溫家寶未到達荊州之前,湖北省就已經做好了隨時分洪的準備了。 當時,荊州市荊江分洪前線指揮部北閘分部就已經奉命于8月16日18時30分開始填裝爆破藥物,并完成線路導通和人員撤離,到了8月16日晚上23時,一切準備就緒,就只待一聲令下炸堤分洪了。 而就在8月16日下午,溫家寶臨行前,中央就是否炸堤分洪一事召開了會議進行了討論,最終還是決定繼續嚴防死守,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炸堤。 江澤民同志還一再交代即將赴荊州的溫家寶,要再看一下,再堅持一下,慎重決策。 因為溫家寶坐鎮第一線,對情況最清楚,可以做到臨行決斷,炸不炸堤,最終中央還是要聽取溫家寶的意見。 對于到底要不要炸堤分洪,身處一線的溫家寶,十分的慎重。 分不分洪,首先要看雨情,于是溫家寶連夜聽取了荊江汛情的匯報,并向水利、氣象專家作了詳細的調查詢問。 專家們認為,當前的條件存在不利的一方面,預計8月17日晨,沙市水位將達到45.20米至45.30米。第六次洪峰通過時,石首段水位可能達到44.90米,監利段水位可能達到38.30米,都要刷新最高水位的記錄,洪湖螺山的水位也將達到34.55米。這3處是最令人擔心的。 ![]() 圖|專家討論方案 當然也有一些有利因素,比如預計這次降雨高峰不會持續太長;以現有大堤的堅固度來看,洪水并未能完全滲透大堤的土層,即使水位漲到45.3米,大堤依然有很大可能不被沖垮等。 除此之外,專家還提出,洞庭湖、鄱陽湖被淹沒的面積雖然很大,但水位已有減退之勢,這就意味著下游的蓄洪能力還有余地,再加上汛期中,新加固的子堤每平方米可抗10~15噸江水推力,這也可以提高大堤的安全系數。 而且,荊江各險段備有充裕的防汛物料,可抵擋突發的散浸、管涌等險情。 最終根據反復權衡,水利專家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啟用荊江分洪區將十分不劃算。 雖說形勢很危急,但一切都尚有余地,如果再堅守一下,很可能這次洪水就過去了。 但是,這只是可能,因為此時的長江洪水已經在超高位運行好久了,長江干堤早就不堪重負,不用說增加洪量,就在現有水位堅守也已十分困難。 然而,既然目前存在著可以不分洪的可能性,就要千方百計地去爭取。 到底分不洪,這個艱難的決斷壓在了溫家寶身上,此時作為受命對荊江分洪作最后決斷的指揮者,必須要拿出一個意見。 在聽完多位專家給出的意見后,當天晚上,溫家寶一夜未眠,他用國家防總一位同志的手機和江澤民同志、朱镕基同志一直在通電話,向他們詳細匯報了水利專家們的意見,并提出以現有的形勢,還是以不分洪為好,應做堅守大堤的打算。 8月17日凌晨1點多,中央根據溫家寶的意見,最終作出了荊江大堤不分洪的決定,要對荊江大堤實行“嚴防死守”。 ![]() 之后,江澤民同志與時任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向抗洪一線的解放軍將士發出命令:解放軍官兵全部上堤奮戰兩天,全力迎戰洪峰。 同時,溫家寶也向水利、氣象專家作了調查詢問,之后又找陶伯鈞等部隊領導談話,軍方領導都向溫家寶表態稱,一定嚴防死守。 接到江澤民同志的指示和國家防總的部署后,荊江兩岸上百萬軍民立即行動。 廣州軍區、濟南軍區的負責同志陶伯鈞、史玉孝等,親自率領抗洪官兵把守最險要的堤段;湖北省委書記賈志杰、省長蔣祝平以及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和群眾一起堅守大堤。 8月17日清晨7點,沙市水位已經上漲到了45.19米,形勢再次危急。 忙碌了一夜沒有合眼的溫家寶,又直奔沙市水文站,與正在進行水文測報的技術人員共同分析宜都、宜昌、沙市、城陵磯、漢口等地水位、流量及變化趨勢,指示他們及時提供水情信息。 隨后,溫家寶又馬不停蹄的沿荊江大堤驅車趕往江陵縣郝穴鎮鐵牛磯險段。 溫家寶同守衛在這里的解放軍官兵緊緊握手,勉勵他們再接再勵,接受最嚴峻的考驗。 官兵們表示,堅決執行江主席的命令,堅持堅持再堅持,直至抗洪斗爭的最后勝利。 此時,堤外洪水洶涌,鎮水鐵牛已淹沒過半。 溫家寶向江陵縣委書記、縣長和正在堤上查險的干部群眾詢問情況,叮囑他們,這兩天是最關鍵時刻,堅持下去就能取得勝利。 在場的干部群眾表示,人在堤在,堅決守住大堤。 ![]() 圖|疏散公安縣群眾 上午10點,溫家寶又匆忙來到沙市觀音磯險段,此時,沙市水位維持在45.22米的最高水位。 他察看了這里的險情和處理措施后,向在場的干部群眾說:
上午11點,沙市水位開始回落,長江第六次洪峰順利通過沙市,荊江大堤安然無恙。 17日上午,洪峰前鋒涌入石首江段,東升堤段水位暴漲。 剛經過突擊加高的12.5公里子堤單薄,無法承受直接擋水高度近2米的巨大壓力,到處嘩嘩漏水,搖播欲墜。 這條堤段事關洞庭湖平原800萬人民生命安全,一旦決口,后果不堪設想! 石首軍民火速應對,在場指揮的省委領導更是向東升鎮下令:“全鎮所有領導干部和勞力全部上堤,以最快的速度,把全線子堤加高半米,加厚一倍!” 濟南軍區副司令員裴懷亮中將,率領2000多名官兵,趕到了最危險的堤段。增援的5000多名干部群眾,緊急趕到了堤上。 ![]() 30萬條塑料編織袋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了大堤。 13000多名軍民,與洪魔搶時間,在東升大堤上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 廣州軍區某部1700多名官兵,在副師長李國富率領下趕到東升大堤。官兵們扛著四五十公斤重的土袋,從百來米外的堤下飛奔到堤上。 入夜的東升大堤,電燈和火把相映生輝,抗洪大軍與洪魔的搏斗仍在緊張進行。 晚上8時,12.5公里長的子堤被加厚了一倍,最終,在軍民的攜手努力下,洪峰終于在夜雨中離開石首地界。 洪峰離開石首又向監利縣撲來,10萬軍民以血肉之軀守護百公里江堤,筑成了一道堅固的鋼鐵防線。 從17日凌晨開始,監利縣1500個突擊隊近10萬人上堤查險。 面對著持續上漲的洪水,監利縣防汛指揮部下達命令:搶在下午3時前,再將子堤加高0.5米。 下午4時,省委書記賈志杰也加入了監利軍民巡堤查險的行列。在尺八堤段,他與正在巡堤的廣州軍區副司令員龔谷成中將不期而遇,他們勉勵軍民死守大堤,堅持就是勝利。 18日黎明時分,洪峰安全通過監利縣。 ![]() 至18日14時,沙市水位開始下降44.96米,洪峰已順利通過荊江河段,荊江大堤巋然不動。 1998年,在決定荊江到底分不分洪的這個問題上,溫家寶是起了大作用的。 當時的他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以堅強的膽略,科學的態度,解決了湖北軍民抗疫第六次洪峰的工作重心問題,避免了因實行荊江分洪而造成的重大損失。 在決定不分洪后,溫家寶當即提出:“堅決嚴防死守,咬緊牙關,頂過去!”,決定堅守大堤。 此后溫家寶一直在長江抗洪第一線,指揮軍民全力以赴,堅守大堤。 當時做出堅守大堤的決定是非常艱難的,因為誰也不知道在嚴防死守下,大堤會不會決壩。 后來針對這次堅守大堤的決定,溫家寶曾回憶說,當時他已經做好準備,如果大堤決壩了,他會承擔一切責任,從那兒跳到江里去。 ![]() 可以說,從決定了不分洪開始,荊江大堤就肩負起了前所未有的重任,將以一己之力阻擋洪魔。 面對嚴峻的形勢,近50萬干部、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民兵日夜守護奮戰大堤,搶筑子堤787.4公里,完成土石方83萬立方米,最終使荊江大堤在長時間高水位浸泡的情況下,依然巋然挺立,避免了分洪可能造成的巨大損失,奪取了抗洪斗爭的勝利。 而這一切與黨中央的英明決斷與溫家寶的堅強膽識是分不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