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成交靠前的十五只股票,基本全是AI相關的: 昨天英偉達發布GPT芯片之后,今天行情擴散到了全部的軟件和硬件,只要是跟計算機沾點邊的,都能嘩嘩漲,成交額1000億+,其他板塊都脫水了。參考中字頭,AI板塊短期也在加速趕頂。后續有沒有得看大的事件催化,反正今年很難落到業績上。 有小伙伴說,頭部私募的某知名基金經理,因為逆向投資重倉買入海康威視,今年卻因為AI給解了套。炒股嘛,處處有驚喜。 如果真的長期看好AI,我覺得還得看美股的公司。AI最核心的其實是兩塊,第一塊是底層芯片,openAI燒了差不多10億美金的芯片;第二層是數據,需要大量的數據反哺,才能進行算法迭代,長期看擁有海量數據的應用層公司,想象力甚至更大一些。 從這兩個角度看,最值得投資的上游公司目前是英偉達,下游公司走得比較靠前而且有海量用戶的,就是微軟和特斯拉,有港美股賬戶的可以搞組合,跟A股比基本沒漲。 A股的小伙伴更省事一點,可以直接考慮定投納指,正好當前屬于加息的頂部區域,下一輪科技周期,AI或者元宇宙逃不開納指里的頭部公司。 納斯達克大幅回調抄底的人很多,但美股基金會占用基金公司的外匯額度,所以2020年美股大跌時不少指數基金限購了,這波也是。我觀察了下,目前跟蹤納指的ETF中,申購上限最高的就是華泰柏瑞的納斯達克100ETF(513110),應該外匯額度還富余,溢價買入風險小。 定投納指的我去年在文章里就提了,當時只是建議正常定投,加息到5%之后,可以考慮略微加大定投金額,昨晚美聯儲委員們對今年年底利率預測也在5.1%左右,說明是時候加大定投金額了。 對A股來說,注冊制之后,輪動也越來越快,每次輪動也越來越極端,可能以后會是常態。 別小看這點,絕大部分股票多頭公募和私募,其實都是高倉位+行業輪動的打法,同時持有六七個行業幾十個公司,來回倒騰。A股現在進化出來的生態體系,正好完美爆破了這種模式,想一起漲,門兒都沒有。 我今天正好也總結了一下A股的短中長期定價模式。 短期指兩個月內,一般A股的概念炒作也很難超過兩個月,短期的定價是漣漪效應,也就是越是靠近概念中心,定價越高,炒作順序也是由內到外。 具體到這次,AI先炒作的是有大模型能力的公司,360和科大訊飛等,到后來是AI的應用,游戲、直播、電商等,最近已經到了芯片的供應商了,比如說PCB或者光模塊等,不用在乎供應給英偉達多少比例,供應就行。 中期指的是季度到一年內,這段時間內A股的定價是宏觀自上而下的,跟流動性、政策、一兩年內的盈利等都有關系。符合條件越多,定價越高。 一年內表現好的板塊,既要符合當年的流動性環境,政策上也得支持,盈利還得能上得廳堂,就好比跑400米和800米,耐力和速度要兼備。 長期指的是一年以上,長周期流動性和政策等都被抹平,最大決定因素的還是行業所處的生命周期,其次是公司質地。 長期的投資回報,大概可以參考行業整體增速和公司長期ROE的綜合,行業整體增速權重也更大。 可以看到,中期的投資是最內卷的,因為絕大部分機構投資者的考核周期就是一年。 如果篤定了某個投資周期,那就直奔主題,想過一輩子那就得細水長流慢慢磨合,想一夜情那上來就開門見山直接撩騷,一夜過后第二天早晨還想著吃人家煮的雞蛋面,就是你的不對了。 雖然A股看起來玩一夜情的多,但還是得說句公道話,一年左右甚至是一年以上的定價,基本都是有效的。一個季度內的定價,就跟三體世界的三個太陽一樣,很難找到長期的穩定規律。比如這次英偉達如果沒有發布GPU,硬件可能不會有這兩天的行情。 好了,以上是給大家按摩,更是給我自己的大寶劍。 最后跟大家交流一下黃金的邏輯。 在22年之前,黃金的分析框架是短期避險屬性(跟Vix恐慌指數相關),中期是貨幣的對立面(跟實際利率高度負相關,實際利率是名義利率減去通脹)。 短期來看,SVB和瑞信分別在美國和歐洲的銀行業里暴雷,昨晚美國財長耶綸說美國并不會為所有的存款兜底,歐洲央行的縮表從22年9月份剛開始,主要國家德國和英國的月度CPI還是高于預期。 并不能說SVB和瑞信事件得到了徹底解決。從代表全球銀行間流動性的相關利差來看,都處于高位,說明歐美銀行間的流動性依然是趨緊的,隨時可能爆發類似的事件。 中期,主要看美國實際利率的變化,因為黃金不生息,實際利率是社會整體經營活動的經營成本,可以看成黃金的機會成本。 當前美國實際利率大概在1%~1.5%左右,根據美聯儲給出的今年年底的名義利率和CPI的預估,年底實際利率大概會降低到0.2%~0.5%左右,數據可能有出入,但是趨勢是確定的。 也就是說今年往后看,美國的實際利率很大概率是往下走的。 現在黃金還多了一個長期邏輯,全球進入中美競爭階段,反映在各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都在凈買黃金,降低美元外匯儲備。 世界黃金協會3月1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1月,全球央行官方黃金儲備凈增77噸,數額環比上漲192%。 這些本質上是對美元體系的信任逐步瓦解,同時俄烏沖突中歐直接沒收財產的行為,以及近期瑞信的債券直接記減,都會使得全球結算體系趨向于多元化。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更多地發生黑天鵝,加劇避險情緒,刺激黃金需求。 整體看來,黃金的短期、中期和長期邏輯,都是比較順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