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湯又名八珍散,是從古代所流傳下來的,現在更多是用來治療女性常見病,比如說補氣血、強健脾胃等,而八珍湯主要是由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當歸、白芍藥、熟地黃、川芎,加姜、棗等中藥組成,是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合成所呈,適于一切因氣血不足所致之證,被很多人稱之為補氣養血之珍品。如果您是處于這種氣血兩虛的情況,就要考慮使用八珍湯了。 八珍湯的標準配方 八珍湯藥物組成為:人參9g、白術9g、白茯苓9g、當歸9g、川芎9g、白芍藥9g、熟地9g、炙甘草5g。 當然,經過不斷的調整,現在八珍湯的標準配方:黨參6克、白術10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熟地20克、當歸2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大棗10克(2-3個),生姜5克。 為四君子湯與四物湯合方而成。熟地黃、芍藥能夠滋陰養血,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使這首方,使這補血的藥滋而不膩。川芎行氣活血,也是來治療營血虛滯和使藥物滋而不膩,補而不滯的。姜、棗在這里面,除了有助于和中和胃之外,大棗還有助于補氣,氣旺了就能生血,氣血旺則能達到治療氣血兩虛的目的。 八珍湯的做法和喝法 八珍湯可以分為兩種做法,一是煎服,二是煲湯、燉湯,當然,具體如何服用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過在服用的時候一定要掌握規定的量,這樣才能要藥效發揮到最佳。 1、煎服 1. 取一副八珍湯藥材,先將藥材用清水洗干凈; 2. 把洗好的藥材加3碗清冷水,先浸泡20~30分鐘(此處加的3碗水浸泡后不能倒掉,是作為第一次煎藥用的),這樣煎出來的藥效更好; 3. 上面第二步浸泡好之后,就開始煎藥,先大火燒沸,再用小火慢煎,(小火可以保持里面的藥湯繼續沸騰即可)大約小火慢煮30分鐘,煎剩一碗,倒出藥湯。這時,第一遍藥湯熬煮完成; 4. 藥渣加水2.5碗,大火燒沸,再用小火慢煎25分鐘,煎剩一碗,倒出藥湯,這時,第二遍藥湯熬煮完成; 5. 藥渣加水2碗,大火燒沸,再用小火慢煎20分鐘,煎剩一碗,倒出藥湯,這時第三遍藥湯熬煮完成,也意味著一副八珍湯的三遍熬煮已經完成。 喝法:把上面三遍熬好的藥湯,混合均勻,每次一碗,早中晚各一次。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同時把三碗湯都煮好,那么就煮一碗,喝一碗。同樣是早中晚各一次。 混合均勻的目的,是為了三次的藥湯藥效均勻;對于脾胃較虛弱的,如飯后腹脹、腹瀉,食少納呆等癥狀,在飯后1個小時后服用;另外,月經結束后氣血最虛,最適合補氣血,可等待經血完全排干凈后,連續服用3~6天。 2、煲湯、燉湯 平時在家煲湯,燉骨頭、燉雞的時候,加一副洗凈的八珍湯藥材下去。做法很簡單,和平常煲湯是一樣的,只是比平常多放了八珍湯藥材而已。煲藥膳湯120分鐘為宜。 八珍湯是中醫里氣血雙補的名方,很多人都認為,秋冬喝最好。其實,這是一個理解上的誤區。八珍湯,重在養心、肝兩臟,心、肝兩臟屬于陽臟,所以,對應《黃帝內經》四季養生總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春夏喝八珍湯最好。當然,也不是說其他時間喝八珍湯就不好,從時令來講,春夏喝效果當然好過秋冬喝。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從我們個人本身的體質來看問題,根據身體狀況來決定怎么喝八珍湯。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發燒期間禁服、小孩禁服、孕婦慎服,而且陰虛內熱不適合,濕熱體質不適合,高血壓的人不適合,身體有恙的人不適合,脾胃虛寒要調調理脾胃,易上火的需把熟地換成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