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種很容易疲勞的人嗎? 有的時候,明明吃飽睡好了,但是總感覺自己沒有精神; 有的時候,明明什么也沒干,一天下來也覺得自己累到虛脫。 其實,這都是一種能量低的表現。 多年前,美國心理學教授大衛(wèi)·霍金斯,曾提出過“能量層級論”。 能量層級低的人,做什么都喪氣滿滿,干什么都覺得無聊乏味。能量層級高的人,仿佛內心有光,做什么事都精力充沛,到哪里都神采奕奕。作家馮唐說過: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了“高能量體質”。
思想高能量:從不內耗 高贊回答說: “不是能力問題,不是外貌問題,而是內心缺乏能量的關系。”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感到疲乏,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們內心的沖突。對一件事情太過敏感、太在意外界的風吹草動,只會讓自己的能量處于紊亂的狀態(tài)之中。 學會放下對外界的關注和期待,才能把更多的精力匯聚給自己。 2016年,《十三邀》剛剛播出的時候,許知遠引來不少謾罵。 很長一段時間,他因為這些評論懷疑自己,甚至夜不能寐。但后來,他見識的人越來越多,終于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我因為他們說的話就對世界憤怒,那是一種新的愚蠢。自此他不再為了外界的評價黯然神傷,只潛心打磨自己的節(jié)目。終于,《十三邀》一連播出七季,成為一檔備受大眾歡迎的高端深度訪談節(jié)目。常言道: 越是活在別人的看法中,越容易讓自己身心俱疲。 時時屏蔽外界的嘈雜,保護內心的能量,才能讓自己享受到平和與安寧。 可能你也是這樣,總是想讓領導滿意,讓同事舒心,讓朋友高興。莫言說: “風塵仆仆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里丟掉了快樂。” 很多事本來沒什么,就是因為想太多,才讓一切變得復雜起來。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課程,就是學會和自己的不完美和解。只有你發(fā)自內心接受自己,世界才會敞開懷抱接納你。
“語言雖然看不見,卻充滿在房間、家庭、環(huán)境和我們心里。同時它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 《許三觀賣血記》中,許玉蘭嫁給許三觀之前,在餐廳里當服務員賣油條。 因為年輕漂亮,許玉蘭還被周圍人稱作“油條西施”,追求她的人也不少。 然而嫁給許三觀之后,許玉蘭就變了。 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她就坐在自家的門檻上怨天尤人。 不是大喊“我前世造了什么孽啊”,就是大罵老實的丈夫“禽獸都不如”。一開始,鄰居們都會抱著同情的態(tài)度安慰她幾句。時間久了,別人厭煩了,留給她的只有無情的奚落和嘲笑。故事的最后,玉蘭也沒有如愿過上好日子,每天的生活仍舊一團亂麻。南開大學的齊善鴻教授說: 因為你的言語,會不斷強化自己的想法,想法又反饋給你的能量,最終影響一生的命運。戒掉抱怨,就是強化自己的能量,讓一切朝積極的方向越變越好。柴米油鹽的瑣碎、雞毛蒜皮的辛酸,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同等的分量。學會咽下滿腹的牢騷,將所有的煩惱都轉化成向上的能量。你會發(fā)現,日常縱然有煩惱萬千,但在不經意處,也會有別樣的驚喜。要么怨父母不夠有錢,要么怨伴侶不夠貼心,要么怨孩子不夠優(yōu)秀……對家人多一點笑容,少一點怨懟,日子才會越過越和美。每個人都會有對工作感到厭倦的時候,但一味抱怨,只會讓疲累加劇。做一個高能量的成年人,就要懂得把埋怨的話默默咽下。等你學會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提升自己,工作自然能順風順水。
社交高能量:及時遠離 三個人一起喝酒,其中一位掉進水里,掙扎著伸出手求救。結果岸上的酒鬼朋友,一個視而不見,一個竟然又遞給他一杯酒。低能量的朋友,只會像水蛭一樣,慢慢吸走你所有的精華,并拉著你一起逐漸消沉墮落。她大學剛畢業(yè)的時候,很是上進,但總是因為一位朋友的緣故,很難堅持下去。于是在一次次的勸退和不被看好中,她也變得越來越沮喪,覺得生活毫無奔頭。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說: “面對那些帶給別人負能量的人,如果你不是心理醫(yī)生,那么默默遠離,是最好的選擇。” 有一種朋友,無論你說什么,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反駁你、打擊你。哪怕你說的有道理,他也會想方設法占據口頭上風,然后沾沾自喜、自命不凡。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會逐漸懷疑自己,甚至喪失生活的信心。只要生活稍有不順心,就會反復提及,惹得身邊人都不痛快。這種格局狹小的朋友,只會不斷影響你的心情,一定要敬而遠之。老話說: 有的人看似值得相處,實際卻心機深沉,很會偽裝。 你對他掏心掏肺,他對你狼心狗肺; 跟這樣的人相處,只會換來傷痕累累,及時遠離才是明智之舉。法蘭克福大學曾經有一項研究成果,意思是:生命的真相就是能量。 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一定的能量儲備,來到這個世界的。做一個能量滿滿的人,不內耗、不抱怨、不結交消耗你的損友。你的生活,才會迎來陽光普照的每一天。 作者:Leyla。來源:每晚一卷書(ID:JYXZ89896),腹有詩書氣自華,再忙也別忘記給自己充電,歡迎關注每晚一卷書。有書經授權發(fā)布,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