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形象: (一)1.概括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的心理) 格式:性格特點/精神品質+分析 2. 分析人物心理:點明心理變化+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精神品質的常用詞語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手法: 正面描寫:語,動,心,外,神,細 側面描寫:側面描寫(襯托),對比襯托,環境襯托 (三)形象的作用: A.主人公的作用:推動情節發展 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題 社會意義:通過人物分析社會意義(深化主題) B.次要人物的作用: 一般作用:人物上:自身特點/襯托主人公的形象(正襯反襯)/ 情節上:線索,推動情節發展,照應呼應 主題上:與主人公一起豐富,深化了主題,增加藝術感染力 環境上: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渲染氣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體人物) “我”的作用:人稱上:第一人稱,事件的親歷者,見證人,體現故事的實性,便于抒情 人物上:襯托主人公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情節上,主題上(同上) 物象的作用:自身的特點,豐富文章內容,作用,審美價值 人物上:襯托人物的形象,(尤其是主人公) 情節上:線索,推動情節發展,照應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 主題上:和主人公一起揭示,(通過···)深化主題 環境上:物象襯托環境,點明主人公,揭示人物所在的環境的特點,暗示社會環境 特殊含義:象征,雙關,引申,等 二、敘述技巧 (一)線索: 1.小說常見線索:
2.類型:單線: 雙線:明線:由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所直接呈現出來的線索 暗線:未直接描寫的人物活動,或者事件所呈現出來的線索(兩線同時運行) 3.線索作用:(1)貫穿全文的情節,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聯起來,使作品渾然一體,結構完整嚴謹 (2)巧妙安排小說的結構,便于揭示主題 (二).人稱: 第一人稱:“我”,事件的親歷者,見證人,體現了故事的真實性,便于抒發情感,觀點(有限視角) 第二人稱:“你”,親切,自然,便于情感的交流 第三人稱:“他”,自由,靈活,客觀,公正,全面的放映問題,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全知視角,上帝視角) 限知視角:主人公視角,見證人的視角,兒童角度等等。 (三).敘述的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 順敘: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倒敘:設置懸念,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插敘:補充說明,豐富文章內容,使情節完整,更嚴密,結構嚴謹 鋪墊,照應呼應,(去掉后,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補敘:追敘,對上文內容補充交代,更好的體現主題, 結構完整,行文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的效果(去掉后,會影響故事的完整) 平敘: (四)敘述的方式: 1.真實與幻覺交織: 真實與幻覺的交織,就是真實與虛構的交織。能夠更好的塑造人物,曲折的反映社會現實。突破時空界限,豐富文章內容,使敘事結構更加靈活的作用。 2.對話:對話題小說,以對話為基本結構方式和表現形式。 通過對話敘述事件,展開情節,交代環境和刻畫人物性格 對話的內容可以是內心感受,也可以轉述別人的生活見聞,可以一人或者多人從不同角度對同一事件進行敘述和評論。 3.心理:便于表達人物的多重情感,觀點,敘述人物復雜的 內心事件,使許多復雜的故事和情感變得條理清晰,便于讀者理解文意。 4.歷史與現實變化: 歷史的敘述,增加歷史的厚重感,歷史氛圍。歷史與現實相呼應,結構緊湊,層次分明。使人物形象更為立體可感,在變化中表達不變的主題,多層次表達主題。補足事件的相應背景,使讀者易于理解。借時空變化給讀者啟示 5.場景的集中與轉換: 場景的集中是故事集中在一個場景發生,故事結構更緊湊。場景轉換就是空間,場面的轉換,也是小說環境也轉換。 6.故事新編: 小說敘事與史有據,具有歷史韻味。/新編表現為新的歷史講述方式,如細節虛構,現代詞摻入,雜文(幽默)筆法,充滿想象力,創造性。/新編,對歷史和現實均做出關照,作品更深刻。 7.穿插新聞,地方志,談話等: 補充故事情節,使故事更加完整真實,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五)敘事技巧: 懸念,抑揚,照應,伏筆,對比,反復,襯托,鋪墊,突轉,線索虛構 (六)敘述的特點: 人稱,線索,敘述方式(多采用口語,方言,描寫多散文化的語言等),敘述的順敘 三、小說的作用題: (一)考察類型:情節的作用,形象的作用,環境的作用,標題的作用 (二)答題的角度:情節上作用,人物上作用,環境上,主題上,讀者上的作用。 A.從情節上:推動情節發展 使情節起伏跌宕,一波三折(情節手法,誤會,懸念,巧合,突轉等) 使故事情節具有戲劇性 伏筆照應或者首尾呼應,使結構完整(手法技巧作用) 開門見山或者以線索貫穿全文,使結構緊湊 B.從人物形象上: 凸顯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 豐富了人物形象或者使人物變得更加豐滿(人物描寫) 襯托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線索人物,次要人物) 為人物的轉變(情感,思想,性格)提供契機 C.從小說的主題上: 突出小說某方面的主題 升華了小說的····主題 拓寬了小說····主題 D.從人物所處的環境上: 介紹時間,地點,時令,氣候等(標題,自然景物) 暗示人物生存的環境或身份背景(景物/社會環境) 渲染小說的氣氛,奠定小說的感情基調 有利于揭示人物生存狀態和命運走向(環境情節安排) 烘托人物的心情 E.讀者上: 采用倒敘,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設置懸念,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讓讀者與文中的主人公產生共鳴,與之同呼吸共命運 結局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留白式結尾,為讀者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 (三)情節: 1.情節的構成:(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2.情節結構安排: 搖擺式(一波三折),歐亨利式,蒙太奇式(鏡頭剪接),對話式,獨白式,抑揚式等,冰山理論 3.小說開頭的方式及作用: A.一般開頭:開門見山,點明題旨/引出下文,為后面情節作鋪墊 B.設疑開頭:制造懸念,引出下文/引發讀者思考或者閱讀興趣 C.寫景開頭: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調 4.小說中間情節作用: A.補充敘事,揭示矛盾關系 B.照應前文,為后面的情節發展做鋪墊或埋伏筆 C.推動情節發展或轉折 5.小說的結尾: A.出人意料式(歐亨利式):平淡的故事中陡然生出波瀾,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突出人物形象/突出主題 B.留白式結尾:耐人尋味,留下空白,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引發讀者思考,方便藝術再創作。 C.戛然而止式:言有盡意無窮,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引發讀者思考,方便藝術再創作。 D.喜劇結尾:符合人們的心理預期,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容易引起共鳴,給人欣慰愉悅之感/主題上,凸顯出美好人性,符合大眾審美追求 E.悲劇結尾:深化主題/塑造人物性格/結局令人傷感,令人回味,令人思考 6.情節作用: 情節上:線索,照應呼應,四情節(推動情節發展/暗示情節發展/使情節結構緊湊/使情節波瀾起伏),結構特點(開頭,中間,結尾) 人物上:凸顯主人公形象/刻畫了人物形象/交代了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 主題上:通過····,揭示深化了···主題 讀者上: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吸引讀者注意力/引發讀者思考/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引起讀者共鳴
四.環境的作用: (一)自然環境的特點: 自身特點:自身特點,作用,審美價值,豐富文章內容 環境上: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暗示社會環境/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人物上: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暗示人物命運 情節上:暗示/推動情節發展,/為后文作鋪墊/作為線索/照應呼應,結構完整 主題上:象征或暗示主題,深化主旨 (二)社會環境的特點: 在開頭: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代,地點,背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渲染氣氛的作用 人物出場前:引導人物出場,暗示人物的身份 人物描寫中: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的性格 情節中: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 作為背景:暗示社會背景,揭示社會本質特征。 (三)分析環境描寫的手法: 修辭:比喻,擬人(比擬),夸張,借代,通感,排比,反復,對偶,設問,反問等 表現手法:對比,襯托,烘托,想象,聯想,象征, 虛實,抑揚,借景抒情等 描寫:俯仰,遠近,動靜(動靜結合,以動襯靜,化靜為動),視聽(感官),虛實,正側,明暗,點面等 白描,工筆 五.標題的作用: 1.根據標題的特點分析標題: 時間地點環境為題:點明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 物件(物象)標題:線索,貫穿全文,概括情節,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題,隱含比喻象征意義。 形象特征為題:鋪開情節,呼應細節,對比諷刺,強化效果,比喻性的弄清象征義。 2.六結合看標題作用: 主旨上:是否運用雙關,象征,暗諷,對比的手法,是否寄托了情感,深化了主題。 結構上:重點看首尾,看他們之間的聯系(照應)。一般題目具有統領全文,貫穿全文,線索的作用 情節上:概括故事情節,鋪開情節,呼應細節等 環境上:是否點明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 人物上: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此來看標題與人物形象,命運的關系,作者的情感態度的變化。 自身:是否新穎,吸引讀者,設置懸念,文采詩意 六、語言風格 1.小說的語言風格: 平實質樸,冷峻辛辣,幽默含蓄,簡潔曉暢,華麗優美,等等 2.語言風格的方法: 用詞:名詞形容詞等錘煉;疊詞,擬聲詞等 句式:長短句。整散句。反問句,以及其他特殊句式 大量使用整句,古詩,四字詞語:音節和諧,富有韻律,格調典雅,(古詩—增加文采) 大量使用短句:通俗易懂,簡潔明快,富有生活氣息。 整散結合:錯落有致,富于變化,音調和諧,具有典雅之美 語體色彩:口語,書面語 整體語言風格:平實,清新,華麗,幽默,辛辣,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寓莊于諧,口語化,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3.方法:語言特點+具體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