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生到死,無一例外都要放屁,屁為“五谷雜糧之氣”,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對健康有益。簡單的說,就是人體通過消化道排泄臭氣。消化道就像一條下水道,我們吃的食物,有些不能被人體分解,未被分解的成分相當于臟水,包含纖維和糖類,就成了大腸菌的食物。大腸菌飽餐后就會排水,這些未被分解的成分在體內不斷地積累,形成一股氣壓,當壓力足夠大時,就會被排出體外,就是屁。 ![]() 準確來說,“屁”的學名其實是“腸氣”,它是經由肛門排出體外的一種人體廢氣。腸道內的細菌將殘留食物分解后會產生氮、硫化氫、氨等廢氣,這些廢氣主要都是以放屁的形式排出體外,這是人體自我調節的一種表現,對人體是有益的。 但凡是人,不論男女,都有相當量的屁。有科學家調查發現,生理健康的人一天大約要放屁10~15次,釋放的廢氣約500~1000毫升左右;研究發現,屁的成分主要是氮氣和氫氣,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氣等。這些成分的氣味其實不臭。屁有臭味,那是因為放屁的人吃了奶、蛋、魚、肉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而這些食物在腸胃里產生了胺類,使屁帶有臭味。且這些氣由肛門排出時,還受到肛門括約肌的作用,所以還會有“呼哧”的響聲。而且不光人類會放屁,自然界中凡是擁有大腸和小腸的動物,大都有這種能力。比如山羊、牛和大象。所以說,放屁就像我們每天都要吃飯、睡覺、大小便一樣,是個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 不過,“屁”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我們不大愿意提及的“不雅”話題,一度被視為禁忌;大多數人認為“放屁”是一件相當難堪的事情,只有粗俗的人才會將這個詞隨意說出。而優雅有內涵的人,更會對“放屁”這種行為,持絕對的反對態度。民間說:”新媳婦放屁,一點點往外擠”。那主要是因為其聲音與氣味不佳,有意通過控制聲音來掩蔽氣味的發生地與發起人也。放屁被人知覺,情何以堪。想想看,談笑風生之時,不小心放了個屁被人知覺,這多尷尬多影響形象?。?! 還真是聯想起來就深感窘迫不已。 當然也有例外,有些人心理承受能力極強,在大庭廣眾面前放屁也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相當淡定,讓人很難懷疑到是他們放的屁。還有些人因為長的漂亮而占了便宜,人們總是會習慣性地認為,在公共場合放屁一定是那些素質低,長相丑陋的人干的事。 更多時候,“放屁”是一句罵人的話,例如有的人聽到別人對他的批評指教,自己不能接受,就回對方一句”放屁“。有的人聽到人家說一些夸大不切實際的話,想要反駁他,也說”放屁“??傊?,屁是廢氣,說人”放屁“表示沒有用。 那么,問題來了,屁是怎么產生的?人為什么要“放屁”呢? 首先,屁是消化道里的氣體,通過肛門排出體外,屬于腸道正常運行的一種表現,中醫將排出的這種廢氣稱為”矢氣“,中醫認為,屁為五谷雜糧之氣。一部分是人們在吃飯時,雖唾液和食物一起下咽的還有空氣,還有一部分,是食物在人體腸道內消化吸收產生的氣體。這些氣體有些以打嗝的方式從胃中排出,剩下的則直接留在腸道中,稱為屁屁的主要來源,然后以“放屁”的形式從肛門中排出。 綜上所述,屁的產生主要來源于三個途徑: ?吞咽食物時,隨之進入消化道的空氣; 人在說話或吃飯張嘴的時候就會吞入一些氣體,如果一直嚼口香糖,就會吞入更多氣體。一些人吃飯愛說話,他們就會在吞咽食物的過程中,比少說或者不說話的人咽下去更多的空氣,也會讓自己形成“屁多”的條件優勢。由此看,古人云“食不言”,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食物分解產生的氣體; 有一些食物在體內分解會產生氣體,例如大豆、豆漿、大蒜、籮卜、土豆、芋頭、紅薯或一些通便的食物,會在代謝中產生過多的氣體,從而導致屁多。以蘿卜為例,蘿卜中含有辛辣的硫化物,在腸道酵解后產生的硫化氫和硫醇,同時抑制二氧化碳吸收,這時就會產生氣體。 其次就是豆類食物,當人體缺乏必要的酶來充分消化豆類中的多糖時,就會釋放出響屁。 ?食物進入人體經腸道細菌發酵產生的氣體; 腸道里面有大量的細菌,有一些產氣的細菌,利用食物殘渣給自己提供營養,同時會產生氣體。 這些氣體在體內累積,通過腸道蠕動向下運行,形成一股氣壓,當壓力增大時,就會有氣體從肛門排出,就是屁。尤其是腸道內分解食物而產生氣體的細菌比較多時,就會頻繁放屁;此外,吃了過多的薯類、豆類或籮卜等食物,它們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也會頻繁放屁,這些屁往往響聲如雷,但不太臭。 ![]() 對于經常放屁的人,如果屁不是很臭,就不用過于擔心,但如果屁味重,奇臭無比,次數又過于頻繁,就應該留心是不是腸道出現了異常。這是因為屁的多少還與人的消化機能強弱有關。消化不良,腸道細菌發酵快,容易產生氣體而使人排屁,這種情況下,可能是出現了消化不良、胃炎、腸道炎或者胃腸功能障礙等功能紊亂疾病。 也有可能是患“激躁性大腸癥候群”,這類情形,伴有腹痛、腹脹,也會有放屁多的現象。 另外,放屁太臭也是腸癌的一大癥狀。 所以,大家需要對”屁“提高警惕,一般來說,一個健康的人,一天放屁的次數應為5~20次,要是你一天放屁的次數遠遠低于或者超過這個標準,而且長期都是這樣,那可能是消化道出問題了,身體有點不太正常了,得趕緊去看醫生。 那么屁在什么時候增多呢? 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下屁多所包含的信息。 屁是腸道內細菌制造的各種氣體,起著通知我們身體狀況的作用。中醫認為,氣機推動維護了身體的正?;顒樱瑲庑胁粫呈前俨≈颍瑲獠粫硠t精不生,內臟活力自然受損。當氣機無力調控胃腸蠕動時就出現了“氣”的異常,以放屁的方式排出體外。《素問·六微旨大論》說:“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如該升不升,該降不降,氣體不調就會引發胃脹,胃脹氣,便會頻繁放屁。 中醫將排出的這種廢氣稱為”矢氣“,中醫認為,頻轉矢氣屬于濁氣下行,多是由于肝膽不疏、脾胃運化失調所導致,常見原因有以下三種: ?受風寒濕熱等外邪入侵,體內有寒濕或濕熱; ?暴飲暴食,致脾胃虛弱、運化失常; ?情志因素引起的肝氣郁滯,使脾胃氣機運行不暢,引起腹脹,便秘等腸胃問題; 脾胃失調,脾胃虛弱的結果就是不轉輸,吃的東西在脾胃里不運化,不消化,不吸收,吃了食物脾胃不能將之運化,就會發生食物滯留,食物在胃里頭發酵,就會產生氣體,產生脹氣。我們看胃病病人經常打嗝、放屁,他就是氣體太多了,他就是吃東西不消化,容易發酵,發酵了就脹氣。胃老那么脹氣,它縮不回來了,就會打嗝、肚脹、頻繁放屁。 通俗來講,屁的多少與人們的飲食有關,因為屁的組成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氫氣和甲烷,而洋蔥、生姜、生蒜、薯類、豆類中含有可產生大量氫和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的物質,偶爾食后放屁次數可能增多,這算是一種正?,F象,但如果沒有吃這些食物,出現次數放屁過多,則可能是消化系統出了問題,如一下子吃多了,食物消化不充分,進入大腸后產生較多氣體;經常便秘的人,大便滯留腸道被過度分解,也會產氣過多;除此之外,一些患有消化道炎癥的患者也會出現排氣較多的現象。尤其是吃喝時速度過快、經常說話、哈哈大笑、劇烈運動,情緒焦慮下長噓短嘆,就會在吞咽食物的過程中咽下更多氣體,所以古人常告誡“食不言、寢不語”,確實有一定道理。 還有,胃灼熱,這種不算病癥的不舒服,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時候,人們多想打嗝輕松一下啊,但這樣吸進的空氣也增加了。在應激狀態下,心里著急時,吸進的空氣也在增加。這時,通過打嗝吐出一部分空氣后,殘余空氣則從胃和小腸進入大腸,這樣,屁就增多了。 綜述,當屁量明顯增多,你可從下面兩方面考慮: ?吞咽了太多的空氣:情緒焦慮、緊張,或因鼻部疾病,如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會張口呼吸,也會吃進大量的空氣。 ?進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包括消化功能不良或是攝取太多無法被腸道吸收的多糖類,如高纖維的地瓜、洋蔥、卷心菜、香蕉、玉米、白蘿卜、馬鈴薯、大麥、燕麥等,造成腸內大量碳水化合物聚齊,致使細菌制造的氣體增多。俗話說“一個豆一個屁,10個豆一串屁”,吃了花生或豆類食品容易放屁,這是因為大豆和花生中含有小腸不能消化的特異碳水化合物——低聚糖,在大腸作用后產生氫氣、甲烷等氣體。 此外,麥芽糖、果糖、啤酒、乳糖缺乏,無法在小腸吸收的乳糖也會增加腸道產氣量,也會導致不太臭的多屁。 老話說“響屁不臭,臭屁不響”。也就是說,正常的放屁應只有響聲,沒有任何味道。研究表明,屁的成分中,最多的為氮氣,占80%左右,其次是二氧化碳,占2%~19%,還有氫、甲烷、氧等。上述物質,除了甲烷,其余的成分大部分都是無色無味的,但是為什么有的屁氣為特別重,奇臭無比呢? 放屁臭和食物種類及腸道菌失調有關。 一般腸道情況良好的健康的人,在適量食用豐富、均衡的食物纖維膳食后,食物會在胃和小腸內被充分消化、吸收、通過小腸進入大腸后,蛋白質和脂肪殘余是少量的,可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繼續合成人體必需的物質,如一些衛生素和非必需氨基酸,這些都是對健康有益的。但如果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量,超過小腸的吸收能力,進入大腸的營養成分就會增多,可導致菌群失調,使那些富余的營養物質分解不完全,大量合成胺類物質,放屁就會臭。簡單來說,甲烷會和食物殘渣中的硫黃成分結合,硫黃成分能制造出腸道內有害菌,加上腸道蠕動緩慢或胃酸、腸液分泌不夠的話,有害菌就會增加,并和殘渣結合,于是排出的屁就會發出惡臭。簡而言之,腸道內的有害菌越多,屁的氣味就越重。另外,如果食用了過多的大蒜、豆類等食物,這些食物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硫化氫、吲哚、糞類素等散發惡臭的物質,所以放出來的屁也會奇臭難聞。 雜七雜八的進食了很多甜點、小吃、大蒜、生蔥、洋蔥、生姜、韭菜、地瓜,豆制品、面食、包心菜、豌豆、紅薯、馬鈴薯、南瓜、菜花、南瓜、籮卜等容易使大腸“生氣”的食物,經過消化后,它們都會產生大量氫氣、二氧化碳與硫化氫等。 如此,就形成了屎氣撲鼻的“屁”來,這類屁,又臭又長之下,可謂“屁”中威力最大的屁了。 這種情況,你可以多多觀察:自己到底吃了哪些容易放屁的食物,然后避免吃這些食物,其次是少量多餐,不暴飲暴食,平日吃飯,宜細嚼慢咽,避免吃下太多的空氣。 綜述,臭屁有兩種情況: 一是大便稀溏,放出來的屁屎臭味很濃,如果大便排出,屁便中止。從這一點來看,古人說“屁是屎頭”是有道理的。 二是屁的臭味特別濃,如同臭雞蛋一樣臭不可聞。這是由于進食過多大蒜、洋蔥、韭菜等含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或攝入過多的肉食,使腸道發生了食物滯留。滯留的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后,產生了胺類,胺就具有這種惡臭味。 胺,是一種烴基和氨基直接相連的致癌物質,常溫下,低級脂肪胺是揮發性氣體,丙胺以上是液體,高級脂肪胺是固體。胺有令人不愉快的,或是很難聞的氣味。例如三甲胺有魚腥味,丁二胺(腐胺)和戊二胺(尸胺)有動物尸體腐爛......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加大多時,就會超出胃和小腸消化吸收的能力,如此,食物就不能被胃和小腸完全消化,而未被消化的蛋白質和脂肪會被送進大腸。在大腸這個“發酵罐”中,過多的蛋白質和脂肪會導致菌群失調,大腸內以蛋白質和脂肪為食的腸內細菌就會增加,可是這些細菌是對身體有害的,這些有害的腸內細菌,會將那些富余的蛋白質和脂肪腐敗,合成令人討厭的臭氣。 這種臭氣包含多種氣體,分別被稱為胺、臭味素、吲哚、硫化氫、氨和氣體狀脂肪酸。 我們大便的惡臭之源,大多也與這些成分有關。 所以,有些時候人們吃進去的食物含蛋白質、大蒜、豆類及其他豆制品,細菌發酵產生氣,由于富含胺、硫化氫,故排氣會很臭。 由此可見,響屁不臭,臭屁不響,這從屁的成分及形成原因看,是有道理的。 首先,響屁,通常代表腸氣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與氫氣,而且它直接稀釋了其中的硫化氫與其他臭氣,然而當二氧化碳與氫氣被細菌作用成甲烷后,屁量就會濃縮成原來的五分之一,此時屁量大減,相對的臭氣也會增加。 當胃腸衰弱或有病,消化力降低,再加上攝取含食物纖維少而肉食多的食物時,哪些未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會被送進大腸,而腸內的細菌,會將其作為食物吞進,不斷增加、繁殖,導致有害的腸內細菌增加,于是在腸內制造臭氣。而當這種有害的腸內細菌增多失衡時,就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如此,大腸內部長期處于運行惡化,放屁的力氣也減弱,如此,臭屁就悶不出聲地自己跑出來了。 一個人若不是進食大蒜、生蔥、洋蔥、生姜、韭菜、地瓜,豆制品、面食、包心菜、豌豆、紅薯、馬鈴薯、南瓜、菜花、南瓜、籮卜等容易使大腸“生氣”的食物,或攝入過多的肉食,而無端引起奇臭無比的屁時,那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了,這可能是一些腸道炎癥或胃腸功能障礙而引起的。 一般情況下,屁多,或呃逆不斷,并有酸臭味兒,是消化不良的表現,是由于飲食中蛋白質攝入過多,腸胃負擔太重,蛋白質不能被腸胃完全消化所致,應減少蛋白質攝入量,或飲食中多攝入一些可以加快腸蠕動的膳食纖維,以防止發生腸胃疾病。 除此之外,患有肝臟、膽道、胃腸和胰腺疾病的人,也有屁多的現象: 腸胃蠕動及消化功能不良,造成腸內有害細菌繁殖,尤其是厭氧菌的滋生,大量發酵產氣,除了會排出很臭的氣體外,也會因為過多的腸氣加重消化不良的癥狀。 當消化道出血造成血液積滯在腸胃道中,胃酸及腸道細菌會將血液分解。此時的屁會有一種腥臭味,而且糞便也會像柏油般黑黑黏黏的形狀。 腸道內有細菌感染時,由于腸黏膜受到細菌毒素的破壞。除了放屁有惡臭味外,大便也會排出剝落的壞死黏膜上皮細胞,還伴有腸絞痛、里急后重、發熱等癥狀。 腸道有惡行腫瘤時,因為癌組織糜爛、剝落、出血,再加上細菌的分解發酵作用,放出來的屁也會帶有腥臭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