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幾年前,一部《知否》電視劇唱響了李清照的這首詞,也讓李清照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當中。 作為宋代女詞人,同時也是婉約派代表,她的一生可謂是極具傳奇色彩。雖然她的詞素以委婉、含蓄、清麗著稱,但她的性格卻是敢愛敢恨,愛憎分明,素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稱。 能夠培養這樣一位才女的家族并不簡單,其家族中功成名就之人更是數不勝數,比如北宋宰相、同時也是書法家的蔡京就是李清照的姐夫,害死岳飛的小人的秦檜,是李清照的妹夫。 除此之外,李清照還有一個更厲害的親戚,可以說她的背景很不簡單。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李清照,或許會刷新你對她的三觀與認知。 李家有女初長成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曾任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同時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學生。可以說李清照雖未曾出生在大富大貴的皇家,但也出身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了。 至于李清照的母親在歷史上則存在著一點爭議,《宋史》中曾記載道:“李格非,字文叔,濟南人……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女清照……” 這段文字中,所描述的李清照母親乃是王拱辰的女兒,然而也有后人說李清照的生母乃是丞相王珪的女兒,可惜早早便去世了,王拱辰的女兒乃是李清照的繼母。 因此,李清照的母親到底是哪一個王氏的女兒,到現在也是各人說各話,沒個準確的說法。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少女時期的李清照是生活得非常幸福的。 從她的詩詞中就能感受到,正如這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從李清照的這首閨閣詞中,我們感受到了年少時李清照的天真爛漫之情,對生活的希冀與少女的明媚,而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味濃郁的士大夫家庭,注定了李清照的不凡。 李清照如其父一般酷愛詩詞,其母也十分支持她,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形成了李清照早年少女時期的婉秀俊逸的詞風。其中《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經問世,更是瞬間讓京城的文人嘆為觀止,無不拍手稱好。 王灼稱贊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朱彧也在《萍洲可談》別本卷中稱揚她的“詩文典贍,無愧于古之作者”。除此之外,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秋千》、《浣溪沙》等也是膾炙人口。 總的來說,在詩詞中表現出自信、勇敢,讓她的詞風獨樹一幟備受追捧。當時,李清照可以算得上文壇史上一顆冉冉升起,奪目耀眼的明珠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十八歲那一年,李清照遇到了改變她一生命運的男人,此人就是趙明誠。趙明誠乃是左仆射趙挺之第三子,曾拜讀過李清照詩詞,他在未曾與李清照見面前,就已對這位才情甚高的女子贊賞不已。 有一天,趙明誠與李清照從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節相國寺賞花燈時與李清照相識時。趙明誠更是按耐不住自己那顆跳動的心,當晚便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的字謎方式,委婉地向父親暗示自己的心意。 所謂知子莫若父,趙挺之當即恍然大悟,準備好上門佳品便派媒人去向李清照求親。此門婚事可以算得上門當戶對,你情我愿,故已進行得十分順利,兩人在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完禮成婚。 彼時的李清照18歲,趙明誠21歲,婚后的兩人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兩人以收集金石字畫作趣,以共同研讀詩文為樂,偶爾還會邀請三五好友一起鑒賞。 二人倒也算得上志趣相投、琴瑟和鳴、夫唱婦隨,就這樣,李清照與趙明誠在一起共同度過了十七年的幸福生活。只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禍福旦夕,他們的幸福生活并不長。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建炎三年二月,趙明誠下屬察覺到御營統治官王亦,想要在當晚叛亂,并向趙明誠做了匯報。不過,趙明誠并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自然也沒有指示應對措施。 索性這位下屬為人較為機敏,瞞著趙明誠自行布下陣法,防止城中百姓被王益傷害。果不其然,王亦當晚竟然真的造反了,還恰巧被所準備的下屬成功緝拿歸案。 只是,當下屬想要去找趙明誠匯報當晚情況時,卻發現作為江寧知府的趙明誠,早就在聽到風聲時,丟下一城百姓通過繩子從城墻上自行逃跑了。 事后,知道此事的李清照,為丈夫臨陣脫逃的行為感到無地自容。當時,他已從心里對趙明誠感到了失望,甚至還寫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句絕唱。 這首詩詞在贊美項羽的同時,還在諷刺自己的丈夫趙明誠,至此夫妻二人的關系跌入冰點。此后,被妻子嫌棄的趙明誠也郁郁寡歡,于49歲時患瘧疾病逝于建康。 后來,靖康之變發生,李清照也因為后期顛沛流離的生活,與精神的雙重摧殘和折磨,詩詞風格向沉郁憂傷、蒼涼凄楚轉變。如《聲聲慢·尋尋覓覓》,當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更是讓人倍感悲涼。 其實,對于大部分人來說,認識趙明誠僅僅只是知道她是易安居士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以及他棄城逃跑的糗事而已,但令大部分人都聯想不到的是,李清照的身份并不是這么簡單。 除了趙明誠有很牛的親戚以外,李清照也毫不遜色,李清照曾有一個姐姐嫁給了北宋宰相蔡京,蔡京有一個弟弟名叫蔡卞,他是我國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的女婿。 所以,李清照還和王安石有點子沾親帶故的遠親,同時秦檜也與她有淵源,前者是后者的妹夫。除此之外,再加上李清照自身有兩個當宰相的外祖家,可以說她的親戚涉及了南宋北宋的政壇與文壇了。 更甚至,李清照還有一個厲害的表弟更厲害,他就是《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兩人乍一聯系起來,多少給人一種破了次元壁的感覺,很不可思議。 這樣一位自小便被封為才女,其詩、文和詞無一不帶著自己的傲氣和驕矜的詩詞大家,晚年竟過得如此顛沛流離。即使有那么多位高權重的親戚,也未曾有人想她伸出援助之手,不經讓人唏噓不已。 不過,作為中國歷史上也是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李清照的才情、見識、感悟是不少男作家都無法比擬的。李清照雖然是婉約派代表,但其詩中的愛國情話、深明大義卻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除此之外,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歷史先河,為后人們樹立了一個自立自強的女性光輝形象。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