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消化飲食積滯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消食藥,又叫消導藥。消食藥大多味甘性平,歸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開胃和中功效。主要用于飲食積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失常及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證。使用本類藥物,應根據不同的病情予以適當配伍。如食積氣滯者,當配伍行氣藥以行氣導滯;若脾胃氣虛、運化無力者,須配伍健脾益胃藥,以標本兼顧,消補并用;若食積化熱者,宜配苦寒瀉下藥以瀉熱導滯;如脾胃虛寒者,當配伍溫里藥以溫中散寒;若兼濕濁內阻者,宜配芳香化濕藥以化濕醒脾,消食開胃。一、山楂
【處方用名】1. 山楂 :去雜質及脫落的果核,切片生用的山楂。偏于消食、活血化瘀。 2. 炒山楂: 炒黃的山楂片。可減弱酸味,緩和藥性,增強消食化積作用。 3.焦山楂 :炒焦的山楂片。偏于消積止瀉痢,用于肉食積滯,瀉痢不爽。 4. 山楂炭:又名黑山楂。炒炭的山楂片。偏于收澀,用于泄瀉、痢疾出血。 5.山楂核:山楂的果核。用治疝氣痛。 【性味歸經】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積,活血散瘀。【應用】1.用于肉食積滯。本品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單用煎服或常與麥芽、神曲、萊菔子等同用,以增強消食化積之功,如保和丸;若食積氣滯,脘腹脹滿、疼痛較甚者,可與青皮、木香等同用,以達行氣消積之功,如勻氣散。 2.用于瀉痢及瘀滯腹痛。①瀉痢腹痛,可用焦山楂水煎服,或與木香、枳殼、檳榔等同用,以達消積行氣止痢之功。 ②產后瘀阻腹痛、惡露不盡,或痛經,常與益母草、川芎、當歸等同用,以增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③瘀滯胸脅疼痛,可與桃仁、紅花、川芎等同用。 ④疝氣、睪丸腫痛,常與橘核、小茴香、荔枝核等同用,以達行氣散結止痛之功。 此外,臨床常以生山楂用于冠心病、高血壓及高脂血癥的防治。【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劑量30g。 ![]() 山楂 ![]() 山楂 二、神曲
【處方用名】1.神曲: 又名六神曲。神曲的塊片(丁片)。 2.炒神曲:麩炒的神曲。增強醒脾和胃的功效。 3. 焦神曲 :炒焦的神曲。增強健脾和胃消食功效。 【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消食和胃。【應用】用于飲食積滯。治食滯院腹脹痛、食少納呆、腸鳴腹瀉者,可與山楂、麥芽配伍,以增強消食和胃之功,如焦三仙。本品又兼解表之功,故外感食滯者用之較宜。 此外凡丸劑中有金石、貝殼類藥物者,可用本品糊丸以助消化。【用量用法】煎服,6-15g。 ![]() 神曲 ![]() 神曲 三、麥 芽
【處方用名】1. 麥芽 :又名生麥芽。去雜質生用的麥芽。具有消食、疏肝作用。 2.炒麥芽 :炒黃的麥芽。增強消食和胃作用,并能回乳。 3. 焦麥芽 :炒焦的麥芽。消食化積作用更強。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健胃,回乳消脹。【應用】1.用于米面薯芋食滯。本品能助淀粉類食物的消化,常與山楂、神曲、雞內金等配伍。①脾虛食少,食后腹脹者,可配白術、茯苓,以達補脾健胃消食之功。 ②小兒乳食停滯,單用本品煎服或研末,開水調服。 2.用于斷乳或乳汁郁積乳房脹痛。單用生麥芽或炒麥芽120g(或生、炒各60g)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劑量30-120g。 【使用注意】哺乳期不宜使用。![]() 麥芽 ![]() 麥芽 四、谷芽
【處方用名】1. 谷芽 :又名生谷芽,亦名稻芽;北方稱“谷芽”者系指粟芽。長于和中。 2. 炒谷芽:炒黃的谷芽。偏于消食。 3.焦谷芽 :炒焦的谷芽。善化積滯。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胃經。 【功效】消食健胃。【應用】用于米面薯芋食滯及脾虛食少。功似麥芽而力較緩,能促進消化而不傷胃氣,常與麥芽相須為用。①食滯脘腹脹滿,可與山楂、神曲等同用。 ②脾虛食少,多與黨參、白術等配伍,以增強補脾益氣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劑量30g。 ![]() 谷芽 ![]() 稻子 五、雞內金
【處方用名】1. 雞內金: 去雜質及非藥用部分的雞內金,用時搗碎。偏于消食。 2. 炒雞內金 :清炒或砂燙的雞內金。可矯味矯臭,增強健胃消食作用。 3.醋雞內金:醋炙的雞內金。可矯味矯臭,增強健胃消食作用。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 【功效】消食健胃,固精止遺。【應用】1.用于食積,疳積。本品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并能健運脾胃,廣泛用于各種食滯證。①輕者,可單用研末服用。 ②食積不化,脘腹脹痛,可與山楂、神曲、麥芽等同用,以增強消食化積之功。 ③小兒脾虛疳積,常與白術、山藥、使君子等配伍,以達補脾益氣消積之功。 2. 用于遺尿、遺精。①遺尿,常與桑螵蛸、益智仁等同用,以達固腎縮尿之效。 ②遺精,多與菟絲子、芡實等配伍,以增強補腎固精之功。 此外,本品尚能化石通淋,可用于砂石淋及膽結石等,常配金錢草。【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 ![]() 雞內金 ![]() 雞內金 六、萊菔子
【處方用名】1. 萊菔子 :又名蘿卜子。去雜質,洗凈,干燥的菜菔子,用時搗碎。具升散之性,有涌吐風痰作用。 2. 炒萊菔子 :炒爆的萊菔子。藥性緩和,能下氣化痰,消食除脹。 【性味歸經】辛、甘,平。歸脾、胃、肺經。 【功效】消食除脹,降氣化痰。【應用】1.用于食積氣滯。本品善于消食化積,行氣消脹,為食積氣滯證主藥。①食積氣滯所致脘腹脹滿、噯氣吞酸等,常與山楂、神曲、陳皮等同用,以達消食化積之功,如保和丸。 ②食積腹痛瀉痢后重,常與木香、枳實同用,可奏行氣消積止痢之效。 2.用于咳喘痰多之實證。常與白芥子、蘇子等同用,以達化痰止咳、降氣平喘之功,如三子養親湯。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及無食積、痰滯者慎用。一般不與人參同用。![]() 萊菔子 ![]() 萊菔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