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的領導機構之說 中國共產黨“二大”選舉產生了中央執行委員會,但其組成人員一直是個迷,僅本人收集到的就有6個版本,至今未有定論。 第一個版本:是黨史研究專家葉永烈在他的紅色三部曲之一《紅色的起點》中的版本:“中國共產黨“二大”選舉產生了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共五人,即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蔡和森和高君宇。另有兩人為候補中央委員,即鄧中夏和向警予。陳獨秀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長(這一職務名稱在當時不固定,有時也用原名——中國共產黨中央局書記。陳獨秀1922年6月30日寫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上,則署“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p> 第二個版本:來自中共”二大“親歷者張國燾的回憶,據張國燾所著《我的回憶》中說:“在選舉新的中央的時候,大會仍認為只要三個委員就可以了,.....因而選舉的結果,陳獨秀、蔡和森和我(指張國燾本人)當選為第二屆中央委員,分擔書記、宣傳、組織職務?!痹趶垏鵂c的回憶中沒有其它委員和候補委員之說。 第三個版本:出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第82頁: 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鄧中夏、高君宇為中央執委會委員,另外選出三名候補中央執行委員,無具體人名,陳獨秀被推選為委員長,蔡和森任宣傳委員,張國燾任組織委員。 第四個版本: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鄧中夏5人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李大釗、向警予、張太雷3人為候補委員。 第五個版本: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鄧中夏5人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李漢俊、李大釗、向警予3人為候補委員。 第六種版本: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5人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鄧中夏、向警予、李達3人為候補委員。 雖然版本眾多,但有以下幾個特點: 對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四人的中央執行委員身份沒有疑義,另外一個是李大釗還是鄧中夏有待確認。但黨史資料基本是支持鄧中夏。 對侯補中央委員是二人還是三人,有爭論,但基本確定是三人。 對三名侯補中央委員是誰分歧很大,莫衷一是。因此在官方的第三種版本中,干脆沒有具體名單。但根據史料分析,向警予基本確定是其中一人,第二人應該是李大釗和鄧中夏中的一個,第三個就難以確認了,可能是李漢俊、李達、張太雷中的一個。 目前史界比較認可的是第三個版本,也就是鄧中夏是二屆中央執行委員,但在史界爭議很大,主要是有以下兩種史料對此加以否定: 1.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日陳獨秀在《告全黨同志書》中說:“黨的'二大’散會不久,共產國際即派馬林來中國,要求中共中央全體委員在西湖開會,提議加入國民黨的組織,力言國民黨不是一個資產階級的黨,而是各階級聯合的黨,無產階級應該加入去改進這一黨以推動革命。當時中共中央五個委員:李守常、張特立(即張國燾——筆者注)、蔡和森、高君宇及我,都一致反對此提案?!?/p> 2.張國燾在《我的回憶》中說:二大閉幕后,“李大釗先生也正在這個時候到達了上海。中共中央的負責人認為他和馬林都沒有參加第二次代表大會的機會,現在馬林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大家正好從長計議。因而中共中央便決定在西湖舉行一次中央特別會議。(一九二二年)八月初,距第二次代表大會約三星期,另一次更重要的會議在西湖舉行了。參加者有陳獨秀、李大釗、馬林、蔡和森、張太雷、高尚德(即高君宇——筆者注)和我共七人?!逼渲旭R林是共產國際代表,張太雷是馬林的翻譯。 因此第三個版本的權威性也受到挑戰,中共“二大”中央委員會的組成人員還有待黨史界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和探討。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