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從何來 ![]() ![]() ![]() ![]() 有人把火病分為實火、虛火。實火,又名“陽火”;虛火又名“陰火”。把癥狀重,來勢猛的稱為實火;把癥狀輕,時間長并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的稱為虛火。又認為實火需要清,虛火需要補。其實人體內沒有實火、實熱,皆是因寒而生的虛火。 ![]() ![]() 虛火不可以清,因為虛火的本質是心腎君相之火,即人身的真陽,換言之,人身虛火皆由真陽所化,所以這個火原則上是不可以清的,清則會傷及真陽,相當于把槍打偏了,但偏的這一槍給身體帶來的危害要比上火嚴重得多。越清火,身體越寒,經脈血管越緊束,使氣機失調,水不升、火不降,不能運化水濕、痰濕。 同時,隨著身體在自我修復,一面在破壞,一面在修復,各種癥狀就出現了,比如火清下去了,卻冒出了青春痘,引發了慢性咽炎、復發性口腔潰瘍等等,其因就在于,在清火的過程中傷了真陽,傷了中焦。所以清代醫學家鄭欽安說:“滋陰降火,殺人無算,真千古流弊,醫門大憾也?!鼻宕t學家黃元御亦說:“滋陰瀉火,伐削中氣,故病不皆死,而藥不一生?!本褪侵赣昧饲鍩釣a火的藥物之后,把人的中氣削伐掉了,得病的人不一定會死,但是亂用清熱瀉火藥物的結果卻會導致人的死亡。 ![]() ![]() ![]() ![]() 然而上火清火已經成了治療的套路。比如對于慢性咽炎的治療時,一些醫生通過八綱辨證,看到病變部位在咽喉,確定了部位之后,開始辨陰陽、寒熱,認為口干、口渴、舌質紅,大便干、小便黃就是熱,于是讓患者服用諸如三黃片、上清片、上清丸、牛黃解毒丸、梔子金花丸、普濟消毒飲、四味黃連解毒湯等藥物去清火清熱。 乍看上去,這樣的診治沒有問題,因為病因病機就是這樣辨出來的,就應該這樣用藥,實則是犯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毛病。如果用中醫學的整體觀念來看,咽喉在上焦,其火是怎么生成的?當人貪涼飲冷、暴飲暴食損傷了中焦的時候,中焦受寒,經脈血管緊縮,導致氣機上下循環減弱,于是,水下,下焦有寒;火上,上焦有熱。當看到上焦有熱就去清熱,越清熱,下焦越寒,這種格局一旦形成就難以破解。 所以病變部位雖然在咽喉,但治療的操控點卻在中焦,中焦一熱,水自升、火自降,病自消。 ![]() ![]() END 聲明 1、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本文涉及到的醫學理、法、方、藥,作為醫學科普內容,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