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史官方原創 擦亮眼睛,防范于未然 01 曾幾何時,我們能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群人: 他們穿著講究,往往頭發整齊,面容嚴肅,透露出一種專業和自信的氣質。 在節目中向觀眾介紹一種新的治療方案或藥物。 他們甚至會宣揚自己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要將祖傳的秘方獻給國家。 但實際上他們都是信口開河的騙子,數年間不斷更改名字和專家身份,一心騙取老年人的錢財。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劉洪斌。 盡管如今在各大電視臺上已經看不到她的身影,但她在坊間仍在流傳她的“傳說”。 她是如何走上坑蒙拐騙的道路的?又為何深受信賴? 當初在西藏衛視上亮相時,劉洪斌自稱為苗族醫藥專家,是“擁有祖傳吃藥拔痰定喘絕技”的傳人。 后來在甘肅衛視上,她又稱自己是“中華中醫醫會哮喘分會副會長”。 再次跳槽到另一家電視臺后,她又自詡為“北京大學專家”。 每一次亮相,她都有著不同的身份和名字,把電視機前的老人蒙在鼓里。 實際上,她是一個“電視虛假醫藥廣告代言人”,被廣大網民戲稱為“虛假醫藥廣告表演藝術家”。 劉洪斌活了大半輩子,一直是個普通人,沒有什么大的事業和成就。 盡管她自幼就熱愛表演,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但卻沒有得到好的機會一展拳腳。 年輕時,她沒有學習表演的條件,卻十分向往電視上的明星演員,無奈只能將這份愛好壓抑在心底。 退休后,劉洪斌發現自己的生活依然平淡無味,年齡卻在一年年增長。 于是她放下包袱,重新點燃了表演的夢想。 一開始并不順利,她面試角色時常遭到拒絕,有時只能扮演龍套。 但她一直堅持,因為她真心熱愛表演。 最終,她在演藝界拼搏了一段時間,憑著一腔熱血和努力,竟然得到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一家藥廠正在拍廣告,需要一個扮演醫生角色的演員,來推銷他們的產品。 劉洪斌是一個愿意嘗試各種機會的人,因此她報名參加了這個廣告的面試。 令她驚喜的是,她的氣質符合角色,口才也不錯,因此當場就被選中了。 廣告拍攝的效果出奇的好,產品的銷量也隨之逐漸提升,劉洪斌也獲得了可觀的報酬。 實際上,劉洪斌花白的頭發和和藹的長相讓人感覺她十分慈祥和善良,因此受到觀眾的喜愛,人們也更加信任她代言的產品。 廣告的拍攝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劉洪斌一開始介紹自己偽造的身份,然后分享自己這些年的成功經歷。 講述自己遇到了多少疑難病癥,又是如何救治這些病人的。 接著,演員們分享自己的病史,描述自己在服用神藥之后康復的奇跡,表達對劉洪斌的感激之情。 由于廣告效果良好,廣告公司決定與劉洪斌展開長期合作,將她包裝成“神醫”,并讓她代言推銷產品。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劉洪斌也曾擔心自己的行為是否屬于欺騙,代言的藥品是否會危害他人的健康。 然而廣告商只知道追求利潤,罔顧倫理道德,同時劉洪斌也逐漸在名利中失去自我。 隨后,廣告公司將劉洪斌介紹給電視臺,她的演技也越來越好。 她以“神醫”的身份,流利地講述專業術語,將她一生中未曾發揮的表演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她也十分享受這一切。 2016年,越來越多的廣告公司開始效仿劉洪斌一行人的推銷方式。 因此,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養生類節目和醫藥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以保護老年人的權益。 防止像劉洪斌這樣的人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法律打擊虛假廣告,然而這類藥物虛假宣傳行為并沒有從根源上制止,他們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進行欺詐。 許多老年人仍然對他們的謊言深信不疑。 甚至有一些假藥廠商以領取福利的方式直接到農村兜售假藥。 隨著劉洪斌名氣的不斷擴大,藥品銷量也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她的“專家”和“神醫”身份產生質疑。 許多媒體開始對他們進行秘密調查,發現她們的團伙涉嫌銷售三無產品。 2017年,一家公眾號率先質疑劉洪斌的身份,閱讀量迅速突破10萬。 隨后,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也轉發了這篇文章。 各大媒體開始競相報道,揭開了籠罩在“神醫”劉洪斌身上的迷霧,她的真實面目終于被揭露。 媒體揭露了劉洪斌背后的利益鏈條,甚至發現了令人震驚的“黑幕”。 實際上這類虛假宣傳廣告是專供各大衛視平臺的。 他們從生產商、中間商、廣告商再到電視臺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精心設置的,存在著完美的利益鏈條。 而劉洪斌只是這個鏈條中的一環。 據了解,這種廣告是有劇本的,除了演員是假的之外,從策劃到導演都是專業人士。 因為請真正的專家來拍攝視頻并不容易,真正的專家不會為了點錢,站在“假藥”的宣傳臺上。 因此,像劉洪斌這樣巧舌如簧、虛假宣傳的“專家”便粉墨登場了。 他們大多是群眾演員,面對鏡頭從容自如,侃侃而談,說謊根本臉不紅心不跳,各種角色轉換自如,看起來比真正的專家還要真實。 這些經常在電視上沽名釣譽的所謂“神醫”,每場費用在6000至6500元之間,可謂暴利。 而劉洪斌形象好,氣質佳,又口齒伶俐、信口開河。 因此報價比其他人高出不少,她平均每場能拿到2萬至3萬之間,這可比做群演賺錢多得多。 劉洪斌在廣告和節目中推銷的許多藥品都是粗制濫造的,甚至是食品和藥品混合的宣傳。 除此之外,她在宣傳自己的藥品時總是自信滿滿,貶低正規的醫療手段。 一些在學術界尚未解決的問題,在她的嘴里卻變得輕描淡寫,似乎只需要幾副藥就能輕松解決。 劉洪斌把自己的“行醫”生涯描繪得非常感人,甚至在激動的時候能夠引起觀眾的淚水,吸引了一大批老年人的忠實粉絲。 許多老年人都無法抵御這種情感攻勢,相信了她的話并購買了大量的產品。 實際上,這些藥物大多沒有治療功效,老年人只是因為心理作用而感覺癥狀得到了緩解,長期以來深信不疑。 劉洪斌的演技越來越好,能夠靈活應變,臺詞也滾瓜爛熟。 漸漸地,利益熏天的廣告商不再滿足于現有的成果,劉洪斌被冠上了更多的頭銜。 于是她先后成為了“北大教授”、“苗族醫術傳人”、“中醫專家”等9個身份,而這一切只發生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 這不僅誤導了電視觀眾,騙取了他們的錢,還耽誤了他們及時就醫,被譽為當年最大的醫藥騙局。 04 然而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劉洪斌的真實身份很快被揭露。 一位博主曾試探性地撥通了“蒙藥心腦方”電話,詢問劉老師是否研究失眠和苗藥。 自稱是劉洪斌助理的人隨即編造出一系列謊言,聲稱蒙藥和苗藥是劉洪斌老教授研究的成果,其中還包括她老伴是苗族人的虛假陳述。 在博主的再三追問下,劉洪斌親自打電話過來。 聽完博主對病情的描述后,她表示她的藥可以治療所有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只是用量因癥狀輕重而異。 博主趁機問劉洪斌,她自稱是蒙醫傳人,為什么換個頻道就變成了苗醫和北大專家。 她立刻否認了這一說法,并稱這是某個制藥廠家編造的。 涉及此事后,相關電視臺受到了處罰。劉洪斌代言的產品及其生產企業也多次被藥監局查處,一些藥品甚至被檢出含有明顯毒性的蘇丹紅。 隨著調查的深入,劉洪斌假扮專家的職業生涯也終于結束了。 然而,即使在被媒體揭露之后,劉洪斌似乎并沒有一點悔意。 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明確規定這種假冒專家的行為應該受到何種處罰。 由于劉洪斌是廣告公司的雇員,根據相關條例,雇主即廣告公司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已達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 然而,社會對這一人群的關注顯然不足。 老年人在這個年紀,關心的只有自身健康和子女的幸福。 他們的愿望很簡單,只是希望能夠多活幾年陪伴子女。但即便如此,這些人也不得不面對各種騙局,身心雙重受損。 而劉洪斌這樣的“假冒神醫”的出現是他們的生活狀態進一步惡化。 如果只是經濟上的受損,老年人還能勉強承受,但如果身體出了毛病,那么騙子們的行為就更加令人憤怒了。 在當今時代,隨著網絡和科技的不斷更新,騙子們的手段也越來越高級、多樣化,讓我們防不勝防。 不僅是老年人和孩子,就連許多年輕人也會被騙子們所蒙騙。這種現象非常可怕。 盡管電視廣告現在越來越少了,但我們仍然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提高警覺,認真對待身邊發生的事情,保護那些容易受騙的人群。 讓我們理性地看待騙局,擦亮眼睛,防范于未然。 ![]() |
|
來自: 新用戶6516h3hB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