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已成為這個時代的「流行病」,越來越多的人深受其害,其中不乏兒童和老年人。
為此,對于不同年齡段抑郁癥的有效治療也已成為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指南指出,抑郁癥的治療需多方面綜合考慮,選擇最優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堅持抗抑郁藥及心理治療并重是兒童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原則。
心理治療有助于改變他們不適當的認知、思考習慣及行為習慣,最終改善抑郁情緒,降低自殺風險。
常用的有認知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
輕度抑郁癥患者可單獨使用心理治療,如果6-12周心理治療后抑郁癥狀無明顯改善則需要聯合藥物治療。
這個階段的患者用藥,盡可能減少或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而且用藥要因人而異,應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加至有效劑量。
1. 6歲以上兒童青少年抑郁癥可選用療效和安全性較為明確的舍曲林。
2. 氟西汀和西酞普蘭在國外也屬于兒童青少年抑郁癥治療的一線用藥。
3. 指南指出,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的自殺相關行為(自殺企圖和自殺觀念) 可能與抗抑郁藥有關。所以,在接受抗抑郁藥物治療時,應嚴密觀察他們是否有自殺傾向。
4. 對于病情嚴重,可能危害生命(如自殺傾向、拒食)且其他治療無效的12歲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可采取無抽搐電休克治療。
此階段的抑郁癥應嚴格遵循抑郁癥全病程治療原則。對于妊娠期抑郁癥和產后抑郁癥來說,治療上還有其他注意事項。
妊娠期抑郁癥多發生在孕期的前3個月及后3個月。妊娠期高達50%的女性出現抑郁癥狀,10%~16%滿足抑郁癥的診斷標準。
妊娠期抑郁癥治療的前提是要綜合考慮對孕婦及胎兒是否造成風險。治療應根據抑郁的嚴重程度、復發的風險、尊重孕婦和家屬的意愿來進行調整。通常來講:
1. 癥狀較輕的患者可給予疾病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治療。
2. 既往有過輕中度抑郁發作,可給予認知行為治療和人際心理治療。
3. 重度或存在嚴重自殺傾向的患者可考慮抗抑郁藥治療,結合患者既往治療情況,盡可能選擇單一用藥。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舍曲林、氟西汀)。
4. 在孕期前3個月不宜使用抗抑郁藥,產前要適量減藥或停藥,以便減少產時胎兒呼吸、神經肌肉異常反應的風險。
5. 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重度伴精神病性及高自殺風險的患者可選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
產后抑郁癥通常發生在產后4周內。
對于產后抑郁癥的治療除需遵循抑郁癥一般治療原則外,還要考慮患者產后代謝的改變、乳汁對胎兒的影響及治療對患者自我認知的改變等。通常來講:
1. 輕度抑郁患者一般以心理治療為主,可采用人際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以及系統家庭治療。
2. 抑郁癥狀持續加重,就要考慮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指南推薦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舍曲林)作為產后抑郁的首選藥物,但氟西汀因在乳汁內含量較高,應避免使用。
治療上除遵循抑郁癥的治療原則外,圍絕經期相關知識的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應用雌激素等可有效緩解抑郁癥狀,治療時應嚴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適應證,注意雌激素對乳房及子宮內膜的不良影響。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由于生理的變化,老年人對生活的適應能力減弱,任何狀態都容易引起抑郁。
關于老年抑郁的治療,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唐志雄主任給大家做了詳細的解答~
1. 老年抑郁癥治療除遵循抑郁癥的一般治療原則外,還需注意老年人的病理、生理改變以及社會地位改變的影響,定期監測患者軀體功能狀況。2.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舍曲林、西酞普蘭)可作為老年抑郁癥的首選藥物,此類藥物除了抗抑郁療效好外,出現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較輕微,老年人易耐受,可用于長期維持治療。
● 對于軀體疾病伴發抑郁且需多種藥物聯用的老年抑郁患者可選用西酞普蘭。
● 對于主訴為痛疼的老年抑郁癥患者可選用艾司西酞普蘭。
3.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抗抑郁效果較好,但在高劑量時可引起血壓升高,在使用時需逐漸增加劑量,并注意監測血壓的改變。
4. 對于失眠、焦慮的老年抑郁癥患者可選用米氮平。
5. 非藥物治療對于老年抑郁癥狀的改善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 心理治療能改善老年患者的無助感、無力感、自尊心低下及負性認知。
● 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及樂觀的生活態度可緩解老年抑郁癥狀。
● 有明顯自殺傾向、拒絕進食以及藥物治療無效的老年抑郁癥患者可采取無抽搐電休克治療。
不管是哪個年齡段抑郁癥的治療,實際上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可怕。早發現,早診斷,早接受規范治療至關重要。要相信在專業規范的治療下,我們都會慢慢從抑郁癥的陰影中走出來。
參考資料
[1] 李凌江,馬辛.中國抑郁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5.
[2] 陸林.沈漁邨.精神病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