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談到過一個問題,一位藝術家的成名成家是多種因素疊加到一起的結果,天分、際遇跟努力都必不可少。 在不知道有沒有際遇和不明白自己的天分的時候,不斷的努力是成功的基本基石,在書法領域更是如此,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書法家,不是經過艱苦的學習和探索才成名成家的! 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王獻之能寫完18缸水,歐陽詢為臨摹索靖之碑,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懷素和尚退筆如山,蘇東坡每天練字8小時,幾無中斷,米芾就連除夕夜都筆耕不輟,趙子昂堅持日書一萬字,文徵明更是到了90歲還堅持日課,等等不勝枚舉的例子。 但是若要論到下功夫,恐怕沒有人能跟下面這個人相提并論,他每天能寫3萬字,按正常速度的話,應該在12個小時左右。 他是元代頂尖的草書大師,且能達到“通神”的境界,書法史上能夠達到此種的境界,僅僅張旭、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王鐸等寥寥數人而已! 在《書史匯要》中對于它的草書有這樣的評價:元朝以書名世的,趙子昂之后,便無人能比了。 意思是說元代的書法除了趙子昂之后,康里巎的名氣最大了,一直到后世沒有人能夠在草書方面超越他! 明代第一才子解縉說:“子山書如雄劍倚天,長虹駕海。” 沒錯,他就是康里巎,字子山,是中國書法史上筆法的重要傳承人,也是為數不多的蒙古族書法家! 大才子解縉一生,從不服人,但是對于康里巎的草書卻是推崇備至,雄劍倚天值得是筆力之峭拔,長虹架海指的是線條之勁力! 康里巎出身高貴,從小接受了極為廣博的漢學教育,經史子集無一不通,又經名家指點,很快便卓然成家,長大之后他當過文宗和順帝的老師,是兩代皇帝的老師,且擔任過禮部尚書和翰林院承旨,官居一品而天下聞名! 康里巎其人風度翩翩、一生儒雅氣息,跟同時代的鮮于樞不同,他的溫潤與敦厚在其草書當中體現的尤為明顯,用筆與結構看起來疏可走馬但是風流蘊藉,極為韻致! 康里巎巎精擅楷書、行書和草書,其草書尤其為天下稱頌,其筆法通過其弟子饒介,傳給了明初的宋克等人,后世廣泛影響了整個大明時代。 其書法取法于鐘繇,但是從其代表作草書《張旭筆法卷》來看,他的草書得王羲之用筆之韻致,得虞世南沖和之氣,又能將懷素的草書線條變為己用,加之深厚的學養,所以他的草書不僅筆法豐富,結字多變,且能常臨常新,回味無窮! 康里巎的《張旭筆法卷》,通篇闡述的是張旭和懷素的用筆技法,此作在內容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書學理論經典。此作筆筆中鋒,康里巎善用“提腕法”寫字,此法能保證筆筆中鋒,字字勁拔,在快速的行筆過程當中,遒勁挺拔,圓勁清朗,無絲毫臃滯之態且又不見單薄,這便是康里巎草書的“通神”境界! 康里子山寫這幅《張旭筆法卷》時候,正值盛年,氣力與火候均是造極之態,此作也是元代草書當中的扛鼎之作! |
|
來自: 昵稱46152098 > 《文件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