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爸帶你背古詩,妙招提升記憶力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如何記憶?
詩名:渡荊門送別。
荊門:即荊門山,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地勢險要,戰國時是楚國的戰略門戶。
作者:李白。
此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時所作。
詩詞:
首聯: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渡江遠游到了荊門以外,來到古代楚國境內游覽。
楚國:楚地,指今湖北一帶,戰國時期屬楚國。
《渡荊門送別》,首句即點題。
頷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山隨著平野慢慢消失,江水流入廣闊荒原。
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高山逐漸消失,眼前便是一望無際的原野。
此句連著四個動詞,一隨一盡,一入一流,畫面開闊,氣勢如虹。
山盡江流,奔涌向前,短短十字,似乎日行千里。
頸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月亮倒映在水中,猶如天上飛來的明鏡;彩云凝結變幻,就像海市蜃樓。
此時已經從早到晚。夜晚水面平靜,明月似鏡,而天上云霞,像海市蜃樓。明月襯托江水平靜,云霞襯托天空高遠,視線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縱橫捭闔。
尾聯: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仍然憐愛故鄉的江水,奔騰萬里送別我的行舟。
李白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依依不舍的萬里送行。最后一句回扣詩名《渡荊門送別》。
總結:
李白寫詩,渾然天成,飄逸灑脫。此詩就像一個電影,畫面流動跳躍,時間空間快速變換,動詞是關鍵:渡,游,隨,盡,入,流,下,飛,生、結、送行。
此時是李白第一次出川,“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之前寫《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F在已經來到荊門,目睹大江大河,月鏡云海,心生豪邁之情。
渡遠荊門楚國游,山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鏡云海樓,故鄉萬里水送舟……
“送”字飛花令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