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端大事不糊涂! 這呂端是北宋重臣,屢屢在關鍵階段能做出重要且正確的選擇。 革命家葉劍英同志,被毛主席親切地稱為“呂端”,這就是共和國的呂端。 縱觀葉劍英的一生,在大事的選擇上從不含糊,在長征途中,給毛主席通風報信,免于危險。1976年,又輔助華國鋒推翻江青等人的圖謀。后來,又是葉劍英等人的大力呼吁,讓鄧小平早早復出,開啟了共和國的高速發展之路。 這么一個人物,在1935年差點隕落。 為了更詳細的把這事說清楚,我們從長征聊起。 1、葉劍英和彭德懷的初次配合![]() 1934年的秋季,在中央蘇區的紅軍,因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已開始了長征之路。 說是中央紅軍,其實就是紅一方面軍。 當時的紅一方面軍下設: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還有兩個小軍團“紅八軍團”和“紅九軍團”。 這其中,紅一軍團軍團長是林彪,紅三軍團軍團長就是彭德懷。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中央縱隊,其中第一縱隊的司令員兼政委就是葉劍英。 中央縱隊,包括中央直屬的部隊、領導干部、機關人員等,人數不少,但不是那12個主力師。 這縱隊的意義在于,保護中央領導干部、重要設備等。 可見,中央縱隊雖然不在戰斗最前線,但責任非常重大。 在1935年2月,第二次占領遵義的時候,紅三軍團的優秀參謀長鄧萍犧牲了,年僅27歲。這是真正的英年早逝。 戰友犧牲了,革命未結束。抹干眼淚,繼續革命。 此時,彭德懷這里需要一位參謀長。軍團長彭德懷和政委楊尚昆經過商議,認為葉劍英可以勝任,于是請求中央派葉劍英暫時擔任三軍團的參謀長。 中央有些為難,畢竟,葉劍英的工作有目共睹。 但是,戰事要緊,上面就此同意了,借調葉劍英到三軍團擔任參謀長。 從這一刻開始,彭德懷和葉劍英偉大的友誼拉開了序幕。 葉劍英來到了三軍團,表現可謂盡心盡力,組織架橋、安排準備御寒物資等等,操心得讓彭德懷驚嘆,要對人了! 葉劍英的種種舉動,讓彭德懷等人非常欣賞。 就這樣,大家一起過了金沙江,過了雪山等,葉劍英和彭德懷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35年的6月,在四川西部縣城懋功[ mào gōng ]縣的達維鎮,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合了。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同時,一樁危險開始孕育。 2、葉劍英及時匯報消息,并給彭德懷帶來了北上地圖![]() 1935年的7月,經過會議,決定將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混合之后,分成兩路軍。 一是右路軍,這里設立了總前委,由徐向前擔任總指揮,陳昌浩擔任政委,葉劍英擔任參謀長。 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等都是歸屬右路軍的隊伍。 黨中央和軍委隨右路軍行動。 二是左路軍,這里有紅軍總指揮部,總司令是朱德,政委是張國燾,參謀長是劉伯承。 問題就發生在張國燾身上,他有自己的小九九,當時的紅四方面軍人數多,他不愿意紅軍北上,他讓左路軍停止北上。 同時,他給陳昌浩發去密電,也讓他們南下,如有不從,就要發動紅軍內部的斗爭。
兩小時后,葉劍英來了,他獲得了確鑿的張國燾的密電,給毛澤東帶去了口信。這讓毛澤東等人有了防范,并且決定帶紅一方面軍主力(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北上。 這是一個英明的決定,來不得半點猶豫。 但是,前委有地圖,毛澤東等人沒有,怎么辦? 彭德懷讓葉劍英從總前委那里想法獲得北上的地圖,并讓葉劍英第二天一早來匯合,一起北上。 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葉劍英沒有后退,事關紅一方面軍主力的前途。 葉劍英經過努力,當夜在前委那里獲得了地圖,并且以南下打糧的名義離開了前委,并將北上的地圖帶了過來。 彭德懷很欣慰,沒看錯人。毛主席更是為葉劍英默默地記了一功。
通過此次事件,大家對葉劍英的認可度更高了,彭德懷和葉劍英的友情進一步加深了。 3、彭德懷救了葉劍英![]() 紅一方面軍主力在毛澤東指揮下,獨自北上,并稱呼這支軍隊為“陜甘支隊”,葉劍英擔任參謀長。 同時,將陜甘支隊分為三個縱隊,紅一軍團為第一縱隊,紅三軍團為第二縱隊,中央縱隊為第三縱隊,葉劍英兼任第三縱隊的司令員。 9月底,這支部隊占領了通渭縣城和榜羅鎮。 這時,國民黨對這支“陜甘支隊”加強了注意,并開始了所謂的圍追堵截行動。 于是,毛澤東召集大家在榜羅鎮召開了會議,決定向陜北進發。 無疑,這計劃是無比正確的。可是,沿途有敵人的圍追堵截。 怎么辦? 那時那刻,來不及半點猶豫,越猶豫越壞事,必須北上,這已經沒有選擇了。 10月上旬,在翻越六盤山的時候,和敵人的騎兵發生了遭遇戰。 當時,彭德懷和葉劍英站在一個山頭上的破廟里,仔細用望遠鏡觀察敵情。 突然,彭德懷一把將葉劍英按倒了,一顆子彈從葉劍英頭上呼嘯而過,此情此景,讓葉劍英驚出了一身冷汗,好險,差點就犧牲了! 對于這一次的救命之恩,葉劍英記了一輩子。 很多年后,葉劍英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和子女們說道:“是彭總救了我的命,那一次好兇險!” 是的,確實兇險,因為那一次,葉劍英距離死神只在毫厘之間。 ![]() 這就是葉劍英和彭德懷的偉大的友情,他們在長征中互相配合,肝膽相照,是同志,是戰友,也像兄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