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本國內軍國主義頻頻抬頭。 尤其是在美國的縱容之下,日本政府首腦不僅公開參拜供有日本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還鬧出了一系列荒唐的事件。 例如2011年的“購買釣魚島”風波,以及之后的修改歷史教科書,美化日本國侵略歷史。 ![]() 日本政壇的一系列不正常舉動,難免會引發包括我們中國在內的很多東南亞國家的警惕,那就是:“日本軍國主義是否有死灰復燃然的跡象呢?” 還有就是在當初我們中國作為二戰之中的戰勝國,并未向帶給我們嚴重傷害的日本索要戰爭賠償,又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呢? 如果你仔細看完以下分析,你就會知道,毛主席高瞻遠矚的決策,為中國打開了一扇通往國際的新大門。 ![]() 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的裕仁天皇正式向全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 不管是經歷過14年艱苦卓絕抗戰的中國大地,還是1941年遭遇日本轟炸珍珠港的美國,都為能夠打贏這場曠日持久的慘烈戰役而由衷的感到興奮與激動。 按照國際慣例,作為戰勝國,可以向戰敗國索賠,戰敗國還必須無條件的答應,不存在討價還價的余地。 ![]() 例如1895年的中日甲午海戰,當時的北洋大臣李鴻章前往日本進行談判,作為戰敗國,不僅百般受到言語之羞辱,對于日本提出的天價的賠償要求,就連討價還價的余地都沒有。 因此,二戰的勝利,不僅是中國人百年來第一次能作為戰勝國向戰敗國提出索賠,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們中國百年恥辱的洗刷。 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當時的國民政府首腦蔣介石,就向國際表示,中國作為二戰之中最大的受害國,一定要向日本索賠,給國人以交代。 ![]() 不久之后,成立“戰后賠償調查委員會”其目的就是要關于賠償的具體細節展開磋商。 經過長達兩年時間的調查,最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那就是經過14年的反侵略戰爭,給我們中華民族造成了超過3500萬人的傷亡,以及超過6000億美元的損失,就連我們的國內生產水平,都倒退至少30年。 1947年,同盟國方面向日本提出了540億美元的要求。 與此同時,蔣介石政府也表示要拿到賠償的40%,也就是大約220億美元左右。 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對于這些賠償要求,雖心有不甘,但也只能無奈接受。 畢竟此時的日本本土,已經被數萬的美國士兵所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此時1947年前后的美國,與我國的蔣介石政府在當時正處于蜜月期。 ![]() 所以美國的杜魯門很大度的表示,鑒于二戰之中中國損失最大,所以美國自愿將自己的一份賠償讓給中國。 但實際上,這也很可能是美國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 目的就是為了讓日本與我國之間埋下更深的種子,畢竟對于日本國來說,她們不會記得是誰用原子彈轟炸了他們的本土,他們只會記得誰拿走它們的戰爭賠償最多。 但因為1946年我們中國的內戰爆發,并且在1949年徹底的趕走了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所以戰爭賠款,也只是償還到1949年。 ![]() 總共賠償金額,大概也只有2000萬美元左右,還不到我們實際要求的千分之一。 因為日本一直以來是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層面依附于美國,所以為了跟隨美國的腳步,在朝鮮戰爭期間,日本制造生產出的很多戰備物資,都被源源不斷的運送到朝鮮戰場上,所以美國為首的侵略朝鮮的戰爭中,日本也是劊子手之一。 抗美援朝結束以后,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開始抱團相互取暖。 而日本以及西歐等國家,則開始唯美國馬首是瞻。 在兩極格局的背景之下,中方自然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向日本索賠 ![]() 雖然沒有渠道進行索賠,但是中方卻是一直都保留有對日本索賠的權利。 二、 如果社會主義陣營沒有發生分裂,那么日本或許永遠也不會再與中國發生接觸。 但事實卻是1971年前后,中美之間的國家堅冰,開始朝著正確的方向慢慢融化。 日本政客又一次感受到,它們可能需要追隨美國的腳步前來中國訪問了。 隨著當時時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訪華后不久,美國總統尼克松也前來中國訪問,機敏的日本政客也感受到了一種壓迫。 那就是如果中國與美國正式建交,那么美國會不會不再給予日本提供保護呢? ![]() 為了不使自己處于被動的角色和地位,美國尼克松成功訪華后不久,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就開始不斷向外界傳達自己想要訪華的意愿。 毛主席與周總理了解到田中角榮的這一動態后,也開始適時地拋出了橄欖枝。 不久之后,田中角榮正式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值得一提的是,田中角榮訪華與我國相關領導人談判之時,田中角榮有意的講到,日本國在二戰中給中國人民添麻煩了。 這一說法,引起了包括毛主席以及周總理在內的很多黨政高管的激烈反對,毛主席甚至直接表示,如果田中角榮再不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說法,那就不要再談了。 毛主席的這一警告,確實是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預料。 ![]() 在長達二十多年的封鎖與斷交之中,中共領導人一直都是以神秘的面目示人。 無奈之下,田中角榮只能是重新對外發表自己的演講,那就是為日本政府帶給中國人民的深重災難道歉。 在田中角榮將自己的歉意向外界發表過后,毛主席也開始指示周總理繼續與之會談。 很明顯,雙方的焦點無論責澤怎么相互的轉化,最終還是要落到關于戰爭賠償的問題上的,雖然日本已經中斷了賠償有二十多年,但是中國確實永遠都保留著對于追賠的權利的。 就在田中角榮和他的幕僚們正在揣測中方會如何獅子大開口之時,周總理卻在會談中很明確的表示,那就是關于之前的戰爭賠款。 中國決定停止索賠,并且直截了當的告訴田中角榮,這一決定是在他訪華之初,毛主席就決定了的。 ![]() 要知道,即使是在1972年,220億美元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但毛主席就是這樣豪邁的大手一揮,全部抹去了。 在當時,遭到了國內外很多人的不理解,日本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沉痛的災難,為什么要如此寬容的對待他們呢? 但實際上,關于這一舉動,周總理也很快的向外界做出了解釋 其一日本的賠償是打折扣的。 ![]() 雖然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日本一直都向東南亞各國進行戰爭賠償,但是基本上都是以一些貨物物資或者是以一些日本淘汰下來的工業組裝生產線來賠償的。 如果日本也以這樣的方式賠償我國,那么我國就成為了日本淘汰產品的集中地了。 所以毛主席拒絕的第一個原因便是如此。 其二是不愿再增加日本民眾的復擔,導致民族情緒外溢。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國家的戰爭賠款,最終都是要從百姓的頭上分攤的。在清朝晚期的一系列戰爭賠款,都深深的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所以才會激發起中國光大軍民的反抗情緒。 歐洲的德國也是如此,二戰德國之所以迅速發起,也主要是因為一戰的戰爭賠款太多了,讓德國政府一度喘不過來氣。 基于以上原因,毛主席說道:今天我們放棄讓日本賠付戰爭賠償,目的就是要為我們自己增取更大的國際交往。 ![]() 實際上,放棄索賠,也的確讓中日兩國簽署了高達200億美元的低息貸款。 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不難發現,毛主席當年真的是深謀遠慮,高瞻遠矚,與其接受日本的一堆廢銅爛鐵的賠償,還不如一下子就拿到實實在在的200億美元的貸款援助。 這筆錢,也確實為我國的改革開放,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資金引領和支持作用。 我們由衷的感覺到,毛主席真是了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