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父母都有相似的心愿:兒孫自此青云直上,家庭從此富貴安好。 古時候,實現這一個目標,就只有一個方式,那就是“考取功名”。只要可以在科舉當中,考上進士,基本就能順利做官,安穩無憂了。 今時今日,實現這一個目標的方式,有很多。要么參加公務員考試,考上公務員,開啟人生的仕途。要么在商業市場中拼搏一番,賺到一定的錢財。 有些人會說,為什么我的孩子努力讀書,大學畢業就失業呢?不是說,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嗎?確實可以改變命運。 可孩子連公務員都考不上,連一點商業邏輯都沒有,不就無法得償所愿,改變命運了嗎?如今,最低的標準,就是考上大學。連大學都考不上,哪還有前途呢? 子孫后代能否富起來,取決于這四點。 一、能不能將學歷“變現”。 很多985、211畢業的年輕人,都擠破頭去世界五百強的大公司。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大公司,可以給他們學歷變現的機會。 所謂的“學歷變現”,就是將你讀書的價值,轉變為事業和經濟上的價值。孩子研究生畢業,進入到大公司,年薪二三十萬,那就是他的本事。 當然,有些人比較倒霉,研究生畢業就失業,哪怕找到工作,也才一個月幾千塊。如此,學歷無法變現的他們,就很容易成為市場的棄兒。 如何才能更好地將學歷變現呢?要做到這四個字,知行合一。直白一點來說就是,既要努力讀書,也要參與到社會的實踐當中。 只讀書而不賺錢,就是書呆子,別說養不起父母了,連自己也養不活。只賺錢而不讀書,其實也賺不到什么錢,因為如今的市場,需要高學歷的人才。 唯有兩者結合,既能讀書,也能賺錢,那改變命運的幾率才會更大。 二、是否遇到“機會”,不再打工。 聽到不少父母感慨,我的孩子大學畢業,就在廣州拿七八千的工資。這房價和物價那么高,七八千的工資哪有前途呢? 一個年輕人,固定一個月七千的工資,扣去五險一金以及其他的費用,到手六千出頭,還需要交房租,衣食住行,能存下多少錢呢?存不了幾個錢。 存不到錢,那一年干到頭,也還是一無所得。這就應了一句話,大城市賺錢大城市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改變這種“一年到頭存不到錢”的命運,就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遇到機會,一躍而上,讓自己不再打工,擺脫打工人的命運。 圈中有一個39歲的準中年人,25歲開始就搞網頁游戲,30來歲就拉著別人搞工作室,僅僅幾年的時間,就財富自由,環游世界,衣食無憂了。 孩子出了社會,那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學歷只代表了過去,未來如何,依舊要靠自己的眼光和本事。 三、逆商,能不能駕馭情商和智商。 有研究者提出,人有三商,情商、智商和逆商。 智商,跟人之聰明的程度有關。情商,跟為人處世的本事有關。唯獨逆商,就讓人疑惑了,什么是逆商呢? 所謂的逆商,就是一個人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表現。他面對挫折,百折不撓,那他不成功都難。他面對挫折,輕言放棄,天降餡餅都輪不到他。 為什么有些人到了中年,還要去創業,最后能夠取得成功?就是因為這些人的逆商特別高,既能承受失敗,也能承受打擊,進而鳳凰涅槃,浴火而生。 智商和情商固然重要,但沒有了逆商,就跟一艘大船沒有了方向一樣,終究會船毀人亡。逆商,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所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當所有人都無法忍受失敗的時候,你忍受得了,那你就是笑到最后的成功者。 四、能否發揮長板效應,勝人一籌。 在教育學界,有這么兩個效應,一個是長板效應,一個是短板效應。 長板效應,就是說人們要發揮自己的長處,讓自己的競爭力最大化。而短板效應,就是說人們要忽略長處,而補全短處,盡量讓自己均衡。 這兩個效應,對應不同的人群。長板效應對應的,是普通人群體。而短板效應對應的,是天才群體。 可以這么理解,普通人的天賦和精力是有限的,只要他有一定的長處,基本就能成功了。而天才的天賦和能力,都勝人一籌,那成為全才,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千古以來,都是全才偏少,而某個領域的專才偏多。就像漢初三杰,蕭何擅長后勤,張良擅長謀略,韓信擅長打仗,那各盡其責,劉邦就統一天下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讓優勢最大化,就是最好的選擇。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