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黃鶴樓公園東門進入,東門牌樓上方書“近仙人居”四字,南面是“白云黃鶴”四字。沿著臺階拾級而上,平臺上是一重屋式樓閣,匾額上書“黃鶴樓公園”五字,平臺下方有石刻“黃鵠山記”。 黃鵠山,也稱蛇山,黃鶴樓就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頂上。
走進黃鶴樓公園內,首先見到的是一牌樓,牌樓正面上方書“樓峰江帶”四字,背面書“煙生南浦”。牌樓右側不遠處,就是岳飛廣場,岳飛曾在鄂州(今武昌) 黃鶴樓下屯兵鎮守達7年,三次北伐抗擊金軍都以此地為基地。其所填《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詞即出自這一時期。
岳飛廣場由岳飛銅雕像、岳武穆遺像亭、岳飛功德坊和石刻、浮雕等組成。岳飛銅雕像,高6.3米、重16噸,岳飛扶鞍勒馬、遙望中原,壯懷激烈,“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旁是石刻和浮雕。
岳武穆遺像亭,簡稱岳飛亭,是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廊柱上刻:“撼山抑何易,撼軍抑何難,愿忠魂長鎮荊湖,護持江海雄風,大業先從三戶啟;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奉讜論復興家園,留得乾坤正氣,新猷端自四維張”。
岳飛功德坊,高10.7米,寬7米,4柱5梁,造型素雅莊重,重檐翹角,其勢若飛。上方書寫“功業千秋”四個字,背面是“精忠報國”四個字。
沿林蔭小道前行,有“四季牌坊”四座,從東向西,相隔50米,依次按“東、秋、夏、春”排列。每坊高約8米、寬7米、系二柱坊。柱下部均有6面石鼓,牌坊上部是“品”字形屋頂。
冬坊 “銀洲浩蕩”、背面為 “玉樹參差”, 取自元末明初詩人楊基《雪中再登黃鶴樓》詩 “玉樹參差認漢陽,瀛洲浩蕩迷鸚鵡”。
秋坊“紅葉林籠”、 背面為“白花浪濺”。 取自唐詩人白居易《盧侍御與崔評事為予于黃鶴樓置宴,宴罷同望》中“白花浪濺頭陀寺,紅葉林籠鸚鵡洲”詩句。
夏坊“竹露滴清”、 背面為“荷花送香”,取自唐詩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中“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詩句。
春坊“綠滿高觀” “煙繞鶴樓”,來自唐詩人李群玉《漢陽春曉》中“白云蔽黃鶴,綠樹藏鸚鵡”詩句。
繼續前行就到了白云閣 ,白云閣坐落在蛇山高觀山山頂,是公園中心的制高點,登樓遠望黃鶴樓和長江大橋。閣名源于唐代詩人崔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詩句,匾額題字“無心出岫”,出自陶淵明“云無心已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淡泊名利之意。
白云閣西南角約10米處,有一座四方形框柱建筑,叫“涌月臺”, 取唐杜甫詩“月涌大江流”之意。涌月臺方石柱,柱高約4米,柱間距3.4米。